盡管雷霆總決賽首戰被步行者絕殺,但亞歷山大依然兩戰共拿下了72分超過了季后賽的平均水準,而他在總決賽中的各項表現也出現了增幅,本期欄目將通過深度數據分析帶你了解了解。
亞歷山大總決賽場均得分達到了36分,上一位能在單賽季總決賽場均貢獻36分的還要追溯到2002年的奧尼爾,雖然他僅打了兩場總決賽數據可能還會大幅度變化,但首次打總決賽兩戰就能拿到72分也能證明他的得分能力穩定又高效,并且隨著季后賽的進行亞歷山大的場均得分也重回了30+僅次于首輪就被淘汰的字母哥。
按照正常的籃球規律來說,比賽強度的提升意味著得分更加困難從而表現會出現下滑,亞歷山大從常規賽到季后賽期間的確出現了掉檔的情況,季后賽的場均得分與命中率對比常規賽均出現了明顯下降,但他在總決賽的場均36分與三項命中率49%、40%、90%均對比他的季后賽出現了較大的增幅,比賽強度提升后的亞歷山大反而更加優異了。
并且檢驗得分能力不僅是得分效率的對比,得分的產量也非常重要,亞歷山大總決賽的使用率從季后賽的31.9%提升到了36.4%,這意味著他消耗的出手機會有了明顯的增加,但在使用率增加的情況下亞歷山大結合三分出手情況的有效命中率也從50.7%提升到了52.9%,結合三分與罰球情況的真實命中率從57.9%提升到了60.2%:
這些可以表明亞歷山大總決賽的場均得分、基礎命中率、出手機會與真實得分效率均對比季后賽有了明顯增幅,到了追逐冠軍的最終時刻他反而再度進化了。
更重要的是,亞歷山大的這種提升并非是依靠出手更多簡單球而實現的,總決賽兩戰亞歷山大面對2英尺內的貼身防守與2-4英尺的近距離防守時的出手占比分別達到了3.9%與39.2%,而面對6英尺以上的放空防守時他的出手占比僅有19.6%,這意味著亞歷山大更多的出手都是在面對對手較為嚴密防守下而完成的;
對比在西部的17場季后賽而言,亞歷山大在面對不同距離防守的出手占比也沒有明顯的偏重,這意味著他總決賽與季后賽面對的防守距離沒有明顯變化,但從命中率來看,亞歷山大無疑是逐漸適應了季后賽的強度從而有了得分效率的提升:
總決賽的亞歷山大無論面對怎樣的防守距離他結合三分出手情況的有效命中率均達到了50%及以上,這意味著無論對手防守如何他都有著穩定的得分效率,這與季后賽期間的亞歷山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到了總決賽亞歷山大的各項得分表現均有增幅并且也變得更加穩定了。
不斷提升的進攻端表現也令亞歷山大的在場作用達到了一個夸張的級別,在聯盟季后賽場均出戰30分鐘以上的各個球隊核心球員中,亞歷山大在場時的凈效率達到了12.8,這意味著亞歷山大的在場可以令球隊每百回合凈勝對手12.8分之多。
亞歷山大季后賽在場時的凈效率位于聯盟第一,這也可以表明除了出場時間不多的球員外,亞歷山大就是整個季后賽期間在場正面作用最佳的球員。
從目前來看,只要亞歷山大不出現太大的下滑而雷霆又能贏下系列賽那么亞歷山大就會成為總決賽的MVP,而上一位能單賽季包攬常規賽MVP與總決賽MVP的球員還要追溯到2013年的詹姆斯,如果亞歷山大能達成這個成就他就是真的歷史級別巨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