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冷峻道:“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當你對人性越來越了解,就會對人性越來越失望。
而失望過后,你又會回歸沉默,不再去批判,不再理會,不再多想,而是允許各種各樣的人性存在,而是不再去配合他們。
薩特亦在存在主義的迷霧里低語:“他人即地獄?!?/p>
做人啊,還是要冷靜一點,甚至要冷淡一點,冷漠一點,審視冷漠智慧,在穿透時空的嘆息之后,方能真正拾起自己的智慧,支撐起現實的樓臺,遠眺遼闊的風景。
冷漠一點,走向獨立
當魯迅意識到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的時候,他就想一個人唯有回歸沉默,做到獨處,才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p>
顯然,當一個人回歸沉默,變得冷漠一點,不再對外界的事物抬高期待,也不受其中的干擾和影響的時候。
那么,接下來,自己才會知道哪些路不能走,哪些事不要再愚蠢地犯錯兩次,甚至在知道對方是什么樣的人時,開始清醒且理性地遠離,不去搭理,不再配合。
如此,方能通過節省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筑起屬于自己的精神堡壘,人只有不再輕易被身邊認知低級,甚至是迂腐的人拖下水。
大好時光和大好人生的人,一定是知道冷淡的智慧,在人情世故上盡可能做到像曾國藩說的那樣: “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情不散盡有余韻?!?/p>
如此,給彼此的關系留下空間,有了這樣一種留白,自然能愈發覺得,人在選擇冷漠的那一刻,屬于自己的時間,屬于自己的自由就多了。
而且也愈發覺得自己的日子也能過得越來越輕松,甚至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可控,越來越有安全感。
如同馬基雅維利說的那樣: “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安全得多。”所以,與其大方開朗陽光受人喜歡,不如冷漠一點,免得本該能給你帶來幸福和美好的時光,都被閑人、爛人、小人、蠢人浪費去了。
真正聰明的人,其實是能做到像老子說的那樣:“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贝笾侨粲薜厥桦x閑人、小人、爛人、蠢人,而是回歸內心的平淡、平靜、平和。
最終,日子才能回歸獨立,過得平衡,平穩,平實。
別試圖改變他人
做人選擇冷漠一點,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別人永遠是不可能被你叫醒,被你改變的。
你越是有著一股改變別人的沖動,那就意味你越容易把自己的生活節奏打亂,甚至把自己推向深淵當中,甚至你的生活會因此過得極其痛苦。
畢竟,人和人之間,悲歡并不相通,認知層次本不在同一個領域和層面,那自然不論你多么賣力扭轉局面,或者多么痛心疾首地想要改變,最終的結果都只會讓你大跌眼鏡,甚至越來越煎熬。
莊子有云:“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所以,一旦意識到自己跟對方存在認知上的鴻溝,那一定要及時地讓自己抽離出來,千萬不要去配合,不做評價,不做議論,更不要去建議,總之就是想方設法不做任何的配合。
找個恰當的理由,拿出必要的推辭,讓自己早早溜掉,而不是靠所謂的心軟和心善,試圖能改變對方,改變事情。
你要做的,就是不能輕易帶一個人上路,因為這個人一旦不是正確的那個人,那么早晚你會拖下水,這輩子也無法脫爪。
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于零?!?/p>
你的善良,也需要棱角,甚至需要冷刃護航,就像在人情世故上,我們學會冷淡一點,冷酷一點,冷漠一點。
最終,一邊沉默,一邊理性地善待自己,遠離不可控、不可說、不可解的眾生。
冷漠,凡事靠自己
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就不會有百分百靠譜且可靠的人。
畢竟,人家有人家的生活,人家有人家的思想、生活習慣,也有自己的做事思維和風格,你好心相勸,熱情對待,換來的極有可能是對方的誤解,是懷疑,是怨恨,甚至是背叛。
所以,不如讓自己冷淡一點,像王陽明說的那樣:“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如此,凡事做到足夠靠自己,也足夠的冷淡,而適度的冷漠并非心死,而是不再輕易讓自己在錯誤的人、錯誤的事情上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心情、心智、心氣。
總之就是不因為錯誤的人、錯誤的事情說閑話,管閑事,浪費大好時光和年華。
總之,人在冷熱之間,把握住分寸,凡事知道靠自己,不再做出極端且毫無意義的事,最終方能讓自己在清朗天地之間,讓自己一邊從容平靜地享受當下,也能松弛自在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