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繼續聊聊玉米的事。
大家對于6月份的玉米并不太看好,而我們之前也分析認為,6月的玉米震蕩居多。
而近期玉米似乎觸發了上漲契機,呈現出明顯的多重漲勢,具體表現為:
一是期現雙漲,即期貨市場以及現貨市場雙雙上漲。
二是東北、山東齊漲,這也很久沒出現過了。
三是玉米、小麥齊漲,這也更是難得。
這就不得不讓市場對玉米另眼相看了,那么就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玉米這波上漲會持續多久?
第二個,題目說“大戲”要開始了,什么“大戲”?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先說第一個,玉米這波上漲能持續多久?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因為幾乎玉米每次上漲,都要問這個問題。而按照我們之前的分析,玉米震蕩居多,那么意味著這波上漲也是階段性的。
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看山東玉米的上漲。
山東玉米上漲,原因無他,就是上量持續低位,近幾天深加工門前的到貨車輛也就是100多輛,不超過200。按照山東看車下菜碟的慣例,當然得漲價。
而同理,前幾天一天跌4回,同樣也是因為上量增加,所以才壓價。
所以這么來看,山東的上漲和上量脫不了關系,而上量這件事是不穩定的,所以玉米行情也就不會穩定。
那么玉米上量為啥少了呢?
一方面是小麥收獲,騰倉變現的不少,陸陸續續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則是東北糧的入關。那現在東北玉米不入關了嗎?為啥上量少了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東北玉米市場了。
我們之前分析過,東北玉米6月份是供應偏緊的,存在上漲的契機。主要就是因為外流增加,當地企業提價鎖糧。
外流增加一方面是東北是玉米的主產區,從產銷比例來看,一定是產大于銷的,所以東北本地市場消化不了這么多玉米,肯定要外流,這只是時間問題,只要價差稍一形成,必然要往外走。
另一方面,近期鐵路運費下調,給東北玉米流通帶來了便利。
而東北玉米入關主要就是去往兩個地方:一個是華北華東市場,另一個就是華南西南市場。
那么,玉米的上量為啥沒增加呢?
這就是賣方心理,和買漲不買跌相反,賣方的心理是賣跌不賣漲,之前玉米下跌,持糧主體反而更愿意賣糧,因為都怕后續跌猛了砸手里。
但現在峰回路轉,玉米全面開漲,自然賣糧的腳步也就慢了下來。
玉米上漲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需求在增加。
什么需求?
深加工依然是老樣子,并沒有太大改觀,并不具備突然補庫的需求,所以需求增加是飼用領域。
雖然小麥替代已近在眼前,但是我們之前分析過,小麥對玉米不是全部替代,只是部分替代。
另一方面,所謂替代也多是大型飼料企業,一些中小企業因配方修改的成本問題,并不容易替代。
就在前兩天,豬價剛剛跌出了新低,這說明什么?
說明生豬產能依然龐大,這玉米的剛性支撐。同時跌破新低以后,也觸發了部分育肥戶的抄底情緒,所以玉米有部分補庫需求。
第三,玉米和小麥不同,小麥是供強需弱,而玉米只會越用越少。這也是期貨市場看漲遠期玉米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一系列的聯動下,玉米就漲了起來。但為什么認為是階段性的呢?
第一,還是時間問題。
雖然現在玉米好像是青黃不接,但還沒有到呈現“缺”,所以還需要時間去消化。
第二,持糧主體依然有變現需求。
一方面是恐高,畢竟后續玉米什么樣,現在也只是理論上的推斷,誰也不敢賭,畢竟前車之鑒。
所以當玉米漲到一定高度以后,變現落袋為安的也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部分玉米存儲風險也在增加,所以只要玉米上量增加,那么行情必然還要波動。
那么,第二個問題,“大戲”又是指什么呢?
小麥和玉米一直相愛相殺,但是小麥供大于求,明顯過剩,而小麥要消耗過剩庫存,又不能跌破種植成本,那么就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進入飼用替代。
而小麥要順利進入替代也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小麥到底,二是與玉米有足夠的價差,這才能讓飼料企業放心開收。
河南啟動小麥托市后,小麥行情開始逐漸止跌,因為市場預計,接下來不光河南,還會陸續有多個地區啟動托市,這就明確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即小麥已經到底。
而接下來就是要完成第二個條件,即小麥玉米有足夠的價差,甚至不排除部分地區形成倒掛。
所以我們看到,玉米火速開漲,就是在為小麥替代開路。但反過來,小麥開始大量替代以后,也必然會限制玉米的漲勢。
所以這是一輪博弈戰,且大戲才剛剛開始。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