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D這個品牌推出的首款產品就是一副名為Crystal,中文名“鏡鈦”的產品,售價3W+,關注過的人應該已經了解過一些它的信息、品牌方也鋪了不少推廣出去,我雖然寫的晚,但我應該是最早在國內注意到它的一批人,在去年年底的廣州展上就已經寫過這個塞子的初步聽感。耳機大家壇的廣州展應該是全世界最大的耳機類展會,但規模大的另一個壞處就是角落里的ERSD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但那個時候我就已經發現這個牌子比較有東西、甚至還推了代理商給他們。不過在形容聲音的時候,我腦子里蹦出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旗艦大廠的經典型號,我的第一反應是FitEar、VE,現在回想起來又感覺有點像UM的群星,而某胖紙則形容它像Noble,這里我倒并不覺得品牌方是有意在模仿,真想模仿的話不至于讓我腦子里蹦出好幾個品牌的名字,但我相信好的聲音是有共性的,而鏡鈦這個型號在超旗艦市場里,從長遠來看,我認為可以有一定的活力與足夠長的生命周期。
如果頭圖沒讓你認出來是展會上的哪個牌子,這是它在展會上的樣子,不能說多丑吧,但也確實有點寒磣......
正式版的鏡鈦不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是非常在線的,而且既然名字都帶鈦了,殼兒當然是鈦殼,而且是CNC車出來的那種而非壓鑄,面板做了浮雕工藝、并且仿了類似于青銅器一樣的紋路,而且正經鈦殼其實整體的腔體重量并不會太重,所以雖然鏡鈦的腔體挺大、挺厚的,但是戴起來沒有太大的負擔感,只是對小耳廓用戶可能不友好。
配件很豐富,耳塞套標配了韓國AZLA家的SednaEarfit max耳套&XELASTEC二代熱塑套,前者更接近常規硅膠套的佩戴感受、較為柔軟,后者則對耳道有更強的吸附力,本文的聲音主要基于SednaEarFit max作為參考。標配線由Celestia Audio聯名,線體很粗、接插件也做的比較精美,線體部分有三層,內、中、外層分別是日產長結晶無氧銅、臺灣產7N單晶銅+國產純度接近8N的超純銅以及無氧銅鍍銀屏蔽,品牌方根據不同的材料特性與結構來針對性地進行了調音。
鏡鈦的所有單元均來自于聲揚,包括10顆動鐵和6靜電單元,從對單元的應用來說,我認為ERSD是一個特別會“調”的品牌,對動鐵和靜電都有著揚長避短層面的應用,比如,十顆動鐵必然會帶來極高的聲音密度與信息量、很容易造成聲音的淤積感,但ERSD取得了一個相對的平衡、雖然密度感極高,但不至于像一堵墻一樣密不透風,而且建立在沒有動圈做低頻單元的基礎上。鏡鈦的低頻有很好的肉感、以及近似于動圈那樣的殘響彌散感,這一點他們的詳情頁中有所提及,顯然是刻意為之的調音手段。
而關于靜電、以及靜電所作用的極高頻部分,鏡鈦給人的感覺是想讓靜電呈現出的音色與能量感盡可能與它本身全局的調音所匹配,起到一個補充泛音細節、極高頻氛圍的作用,但對于聲音的亮度方面其實沒有什么明顯的增益,整體高頻保持了一個相當健康的、平順的音色,在所有的帶靜電單元的旗艦耳塞里,鏡鈦對聲揚靜電的選用是我見過最保守的之一、但整體高頻呈現的質感又非常好,延展足、細節足、寬松且棱角沒有什么銳度,是偏安定與細膩的走向,而且高頻整體在聽流行樂時候的“存在感”并不強,我個人認為還是一個挺為流行樂所調教的走向,只有在演繹古典樂、尤其是在小型的三重奏或者SOLO的時候才會呈現出高頻的素質感。
在初聽鏡鈦的時候,我腦子里蹦出了很多經典型號的名字,第一反應是VE家的大魔王、鳳凰,但沒有大魔王那么過于僵硬的密度、也沒有鳳凰那么偏中頻,所以仔細聽下來又感覺像黑魔王、紫鳳凰,聲音高密度、但是又蓬松,結像形體偏厚、是那種填充型的飽滿聲場,而不是開闊向的。但是在人聲的音色上,ERSD走的是偏厚潤、氣口偏重、而且音色有一定亮度的路子,尤其是那股子油潤感真有幾分FitEar家高端塞的味道,某胖紙說像Noble也沒毛病,它和Noble家的Sultra Prestige、Ronin的中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女聲有甜味兒、男聲有厚度,適應面很廣,是那種可抒情可動感的路子,非要說強項的話我覺得是那種氣聲比較凸出、有質感的聲線,比如王菲、徐佳瑩、中島美嘉、張學友,她們的共同點都是聲音的氣聲的細節都比較足、而且喉音與共鳴的那種小細節很豐富,即便是聽一些錄制可能不那么好的CD版本、或者去聽流媒體,鏡鈦都能夠給你一種人聲自帶Delay的感覺,毒性狠強、但還有足夠的耐聽度。
寫到這里,其實鏡鈦的聲音畫像我覺得還是蠻清晰的,底子厚、密度高、寬松、人聲質感強,聲場填的很滿但是有不錯的邊緣模糊感,充分的極低頻與低頻殘響能夠帶來很好的氛圍鋪底,人聲非常符合絕大多數用戶對于“近”的需求,甚至是比較懟臉、舔耳的程度,這個事兒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縱深,但其實鏡鈦對頭中效應控制的很好,縱深雖然相對扁平、但不會給到非常凹陷的聽感,這一點比傳奇型號群星之上、Odin做的都要更好。不過除了縱深這一短板以外,鏡鈦的另一個宏觀缺點還是在于,它在高頻器樂部分雖然很有質感、有細節,但聲音在復雜場景下的那種輕盈、從容感是不夠的,會有些不夠流暢,如果是喜歡聽偏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鏡鈦顯然不夠鮮活,但如果你不是過于追求橫向聲場的話,其實它的大編制、OST都是舒適區。
驅動力需求層面,我不推薦那種高密度的、本身也突出點中頻的國磚去搭配,比如山靈家的M8T、凱音N63的第一張卡都不算是很好的搭配,底子干凈、輕盈、結像帶一些棱角感的,和鏡鈦是更為互補的,當然,對于不那么在意聲音潛力的人聲黨來說,很多低價位的尾巴就能夠把它人聲質感給大幅度發揮出來,但這類尾巴拿來聽器樂的話會顯得聲音有一些“沉重”,器樂的聲音是缺乏活潑感的。
如果你在近期的深圳展上聽過鏡鈦的話,這里我要說一個我個人的吐槽,官方這次在線下沒有搭配原線,而是另一家友商的升級線,價格雖然不算貴,但是會大幅度加強中低頻、縮減聲場并把聲場的邊緣清晰化,帶來更厚重的下盤、女聲的通透與清甜感有所削弱,是一個妥妥的HUFI向聲音,也會更加接近大魔王的那種厚密感,我個人覺得不算是很耐聽、音色也更落于俗套一點,如果后續參展的話,我希望能夠把原線帶著作為備選。
盡管我能夠在鏡鈦上看到很多前輩們的影子,但最終并不能夠具體以某一個型號去做準確的類比,整體還是非常有審美、有辨識度的聲音,我這種寫法其實也算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尤其是玩過很多超旗艦的那些用戶們,而且和傳統的那種厚聲的、偏中低頻的流行產品去比,鏡鈦的聲音透明度與結像的清晰度是非常拔尖的,這也是它敢賣在三萬大幾的底氣,既然沒有品牌溢價的加持,那就硬底子說話,這方面我對鏡鈦是很有信心的,也期待ERSD后續中低端型號產品線的發力。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