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2024年的人口數據出來了。
8
個省市人口正增長:廣東、浙江、新疆、福建、海南、安徽、陜西、西藏;
3
個省區市持平:天津、江蘇、寧夏;
另外不在上述名單的
20
個省份,人口都在下降。
和23年相比,24年人口增加的省份變少了,23年是11個省市區人口正增長,20個在減少。
這是全國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變化。
我國人口是從22年開始見頂負增長,當年減少了85萬人,23年繼續減少208萬人,到24年減少139萬人,人口總量上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了。
大的趨勢很難改變,具體到各城市,自然數據越來越不夠看。
24年各省份增降幅的具體情況是,廣東增了74萬人、浙江增了43萬人、新疆增了24.8萬人,這三省份排在24年人口增量前三。
山東少了42.8萬人、黑龍江少了33萬人、河南少了30萬人,這三省份是24年人口降幅前三。
其他省份,人口降幅超過20萬人的還有湖南、遼寧、吉林、山西。
整體的人口增降幅情況和往年數據差不多,很多人口增幅的省份,不是首次出現增幅,很多人口縮水的省份,也不是首次出現負增長。
比如山東,22年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之后幾年人口降幅從7萬,到40萬,再到42.8萬,降幅越來越大。
河南也是一樣,21年人口進入負增長通道,21年到24年人口分別減少58萬、11萬、57萬、30萬,4年時間人口縮水超過150萬。
從整個大盤來看,目前我國人口降幅多集中在北方,主要是北方沒有什么新產業,靠資源和重工業發展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了,轉型又很難。
中部六省除了省會城市,其他地方人口都在往下降,因為地級市實在是沒啥產業吸引人。
西部也就西藏、陜西、新疆人口在增的,其他幾個城市人口都是在往下降的。
這幾個地方一是還算愛生孩子,二是國家政策扶持,加上西部受益于一帶一路。
24年略微不同的是廣東重新拿回了人口增幅第一的位置,21-23年一直是浙江人口增幅第一。
廣東拿回人口增量第一的位置,主要是廣東外來人口流入開始回來了。
一般說一個省份的人口增長,主要說兩部分,一是靠“生娃”得來的自然增長,二是靠“人口凈流入”得來的機械增長。
有些省份的人口增長是靠人口自然增長,比如貴州,有些省份人口增長主要是靠機械增長,比如長三角的江浙滬、北京、天津都屬于這種情況,后面我們會說到。
廣東則屬于兩種情況都有,既靠外來人口流入,又靠出生人口加持。
過去兩年浙江超過廣東,是因為廣東外來人口流入減少了,特別是疫情那幾年,但這幾年情況已經好轉了,23年廣東的外來人口有14萬人,24年有27萬人,也就是機械增長這一部分增加了。
而廣東的出生人口是從來沒有拉過后腿的,過去40多年廣東的出生人口幾乎都超過百萬,很多人也說廣東根本不用催生。
這跟廣東的人口基數大、年輕人多及本地的生育觀念有關,并不是說廣東人都喜歡多生,只是個別地區,比如粵東的潮汕、粵西的湛江等,生育意愿比較高。當然,現在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
浙江則不一樣,浙江出生人口這一塊一直是拉后腿的,浙江的人口增量能排到前一二的位置,主要還是搶人厲害。
21-24年,浙江省外人口流入分別是65.5萬、36.7萬、55.7萬、45.4萬。
對比前面廣東十幾二十萬的外來人口流入,浙江的外來人口數據是非常驚人的。
之前的七普數據計算,浙江外來總人口的比例達25.1%,也就是說,浙江每4個人中,就有1個是外地人。
外地人喜歡去浙江,一是跟浙江的民營經濟發達有關,24年浙江的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67%,廣東是55%,民營經濟發達,意味著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更多,容易找工作,也能掙到錢,自然就會有很多人愿意去。
二是跟浙江全省發展均衡有關,相當于每個城市都是浙江搶人的“吸水泵”。24年浙江省內11個地級市,常住人口都是增的,這和很多省份人口資源都向省會城市/核心都市圈聚集還是不一樣的。
省級行政區的人口趨勢,落在城市身上也很明顯。
24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
(根據已公布名單統計),3個是廣東的,2個是浙江的,
另外零零散散的也都是各省份的省會。
人口降幅前十的城市,
2
個在東北,
1
個在山東,
2
個在貴州,
3
個在湖南,其實主要分布就是在東北、山東,以及中部城市。
這里面,貴陽排名24年人口增量第一,估計很多人會意外,我扒了一下貴陽過往幾年的數據,從七普之后,貴陽的人口增量就一直不錯,每年差不多都新增10萬以上。
對于一個弱省會城市來說,這非常強悍了。
至于原因,數據也很明白,貴陽的人口出生率比較高,24年貴陽的出生人口41.5萬人,出生率為10.7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個千分點。
機械增長數據暫時沒有看到具體的記錄,但是這兩年中西部城市承接了很多一線回流的人口,貴陽作為省會城市不至于太差。
所以綜合來看,貴陽的人口增量能夠竄到榜首也很正常。
貴陽之后,深圳去年新增人口19.94萬,排名全國第二;廣州去年新增人口15.1萬,排名全國第三,這兩個城市不用多說了,廣東唯二的兩個城市,人口競爭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目前這兩個城市已經在有意控制人口數量了,因為相對于人口數量,人口質量更為重要。
尤其是今年杭州“六小龍”事件之后,各城市搶人會進入白熱化階段,北京、深圳、上海已經針對今年的應屆生出了一些政策。
其他的城市,合肥人口增量排名第四,到24年合肥人口規模首次破千萬大關。
長沙、南昌、西安這些地方的人口增量也不錯,大概在10萬左右,這些城市走的都是強省會路線,本身的基本面不錯,又都虹吸全省人口作補充,人口數據自然不會差。
包括未來一二十年也是一樣,七普數據的結論,目前我國人口流動,跨省流動占比開始減少,省內流動占比開始提高,這一趨勢下,強省會城市在人口競爭上依然占據優勢。
但一些弱省會城市就不好說了,像蘭州24年的人口增量只有1.14萬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這樣的城市人口吸引力不足,出生人口又跟不上,后續人口是很難再增長的。
最后,簡單做個總結。
24年的人口數據并沒有太大意外,珠三角、長三角,打工人的天堂;東北、中西部,人口縮量重災區,預估未來幾年依舊如此。
全國人口普降的趨勢下,出生人口上不去,外來人口吸引不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騎虎難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