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圖與文無關)
當了父母,等孩子斷了奶,不少老人就會提出想把孩子帶回老家養。
要么從我們工作的城市把孩子帶走,要么讓孩子直接留在老家,非要在老家帶娃。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女人(圖與文無關)
1、不想帶娃又說不出口,用“帶娃回老家”當借口
現在帶孩子可不是件輕松事,白天要陪著玩、喂飯、哄睡,晚上孩子一鬧還得起來照顧。
有些老人上了年紀,體力本就不如從前,每天這么連軸轉,身體實在吃不消。
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帶娃講究科學喂養、早教啟蒙,老人學起來也費勁,心里難免打退堂鼓。
但老一輩人總覺得,幫子女帶孩子是分內事。
直接說“我不想帶”,怕傷了孩子的心,也擔心被街坊鄰居說閑話。
思來想去,只好用“帶回老家“這個折中的辦法。
他們心里明白,哪個當父母的舍得和孩子分開?
只要自己一提帶娃回老家,年輕父母多半會說“還是我自己帶吧”。
這樣一來,既不用硬著頭皮帶孩子,又不會讓子女覺得自己推卸責任。
老人的這種做法看似解決了自己的難題,卻給年輕父母添了不少壓力。
小兩口本來工作就忙,還得分出精力照顧孩子,難免手忙腳亂。
更重要的是,這種“迂回戰術”會讓兩代人之間產生隔閡。
年輕人可能覺得老人不體諒自己的難處,老人又委屈自己明明為孩子著想,卻不被理解,家庭矛盾就這么慢慢積攢起來。
女人(圖與文無關)
2、想帶娃但不愿被管,回老家更自在
還有些老人主動提出帶娃回老家,其實是想按自己的方式養孩子。
在他們看來,自己養大了好幾個孩子,帶娃經驗比年輕人豐富得多,什么輔食要營養搭配、電子產品要少接觸,這些講究在他們眼里都是“瞎折騰”。
以前沒這些講究,孩子不也健健康康長大了?
在城里幫子女帶娃時,老人總覺得束手束腳。年輕人每天下班回家,看見孩子沒按自己的方式養,難免要說上幾句。
今天嫌喂飯追著跑習慣不好,明天覺得哄睡方式不對,這讓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們覺得自己明明在盡心盡力幫忙,卻還要被“挑刺”,心里委屈又憋悶。
為了擺脫這種被“管教”的感覺,老人就想帶孩子回老家。
在熟悉的環境里,沒有子女在旁邊指手畫腳,帶娃反而輕松自在。
就算子女裝了監控,隔著屏幕也管不了太多。他們覺得這樣既能把孩子照顧好,又能按自己的老法子養娃,眼不見心不煩。
但老人沒考慮到,這種做法對孩子和媽媽傷害很大。
孩子離開父母身邊,缺少日常陪伴,容易變得沒有安全感。
而當媽的十月懷胎生下孩子,每天心心念念都是孩子,突然要和孩子分開,那種揪心的牽掛根本無法用語言形容。
有些媽媽甚至會整夜失眠,擔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這種情感上的煎熬外人很難體會。
女人(圖與文無關)
3、只圖自己省心,卻傷了兩代人的心
不管是哪種原因,老人提出帶娃回老家,往往都忽略了孩子和媽媽的感受。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爸爸媽媽的關愛,就算吃得好、穿得暖,心里也會覺得空落落的。
長期和父母分離,孩子可能變得膽小、孤僻,甚至影響性格發展。
而對媽媽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心頭肉。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盼著能陪他長大,見證每一個第一次:第一次喊媽媽、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學...突然要和孩子分開,那種失落感就像心里被挖空了一塊。
說實話,帶孩子這件事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兩代人的想法和需求不同。
老人想要輕松自在的晚年生活,年輕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這些都無可厚非,關鍵是大家要把話說開,互相理解。
老人不妨坦誠說出自己的難處和想法,年輕人也多體諒老人的辛苦。
一起商量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比如平時孩子讀書,老人幫忙帶娃,在帶娃的方式上,一些不影響孩子健康的小事,年輕人就隨老人的心意來。
而對于一些原則性的事情,跟老人心平氣和的溝通,相信老人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也會理解并妥協的。
而在寒暑假的時候,年輕父母就可以給老人好好放個假,把孩子送暑假班或者去外公外婆家玩,一舉兩得!
女人(圖與文無關)
作者介紹:
歐小希,希望通過我的文字,帶你體會世間“人情冷暖“。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