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中國汽車行業內卷式價格戰的問題,國家發了好幾次通告,提了好幾次倡議,但緩了一段時間之后車企還是要偷偷打價格戰,怎么說都攔不住。
到最后情況已經發展成了部分車企老總啥風度和體面都不要了,當眾站臺發言開啟罵戰,也不“友商”了,直接指名道姓的罵。
內卷式價格戰沒有未來,但產能嚴重過剩的自己如果不降價就沒有現在,人得有活下去的希望才會考慮風度問題,一點希望都看不到之后那當然就不管不顧了。
而在另一邊,關于汽車供應鏈的實際賬期長達300天左右的問題,在廣大汽車供應商的嚴重不滿下,因此引發的輿情在近一年的時間里越演越烈。
既然如此,既然口頭倡議和勸說沒用,那就只能用一點其他手段了。
6月10日晚上8點01分,廣汽集團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6月10日晚上8點08分,中國一汽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6月10日晚上8點33分,東風汽車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6月10日晚上8點55分,塞力斯汽車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三大車企是國有的,塞力斯是和華為深度合作的,都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發,說明此事是提前打過招呼的,后面的幾家不可能在幾十分鐘內就做出反應,通過領導審批來發這種內容的公告。
既然是打過招呼一起發的,那按一般的規矩來說就應該是同一時間發,前后錯開的時間一般最多也就1~3分鐘,畢竟先發和后發都會被人解讀成某種信息,而同一時間發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但現在的情況是很明顯是提前約好的,但不在同一時間發,非分開發,這就很有意思。
6月10日晚上11點01分,吉利汽車集團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6月10日晚上11點30分,長安汽車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6月11日凌晨1點14分,比亞迪汽車發布聲明,宣布將把供應商的付款賬期壓縮到60天以內。
第一天是4+3,總共7家。
第二天上班后,各大車企陸陸續續又有10家發布公告,時間跨度從早到晚,截止11日夜間,累計共有17家車企發布公告,基本覆蓋我國主流車企。
有這17家車企的公告打底,中國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賬期規則會被徹底改寫,從此樹立新的行業規則。
這很明顯是好事,但這么好的事情居然不在同一時間點發布,非把頭籌和潛在的可能名聲白送給別人。
既然最終都要發,那肯定誰先發對誰更有利啊,尤其是第一個發的位置是絕對不能讓給“友商”的。
憑什么自己比別人落后一天發,萬一被人誤解自己經營不善賬上沒錢怎么辦,造成了商業損失你來負責啊。
但最終的公告時間形成了這樣時間差距極大的分布圖,說明談肯定是監管部門牽頭談了,大概也都談好了,但總有車企想先拖一拖,各種找理由,無法達成同一時間發布的意見。
那沒辦法了,只能讓國有企業帶個頭,形成倒逼壓力,故意錯開一點時間是給后面發的車企留個面子。
最終的公告發布時間其實代表了不同車企對此事的積極程度,等響應的車企達到一定市場規模后,再后面的車企就發也得發,不發也得發了,還不發就會真被人認定資金鏈出問題了。
內卷式價格戰屢禁不絕,最大的原因是產能增速超過了銷量增速,既然是這樣那就說明產能建設的速度過快了,需要控制一下速度。
而車企拉長供應商賬期的本質,其實就是讓供應商眾籌造車,拿供應商的錢去擴產能。
一旦賬期被大幅縮短,車企賬上的現金會立竿見影的減少,擴產速度會顯著減緩。
如果汽車供不應求,車企急需擴產資金,那這么做是不對的。
但如果已經很明顯的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內卷式價格戰頻繁出現,車企不缺擴產資金只缺訂單,那這么做就是很對的。
不僅直接壓制了產能擴張速度,緩解了汽車行業內卷價格戰壓力,還能順便解除供應商的資金都聚集在車企賬上的金融風險,避免車企出問題后整個供應鏈全跟著出事。
一舉兩得。
這次汽車行業規則的集中改寫,核心原因是國家出臺的新規定,叫《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6月1號開始執行,先在汽車行業進行規模化試點,是因為汽車行業近期的種種亂象。
對于這次車企集中官宣的60天賬期,有人發出質疑,60天賬期之后是給現金還是給迪鏈長城鏈各種鏈?
要是給的還是迪鏈長城鏈各種鏈,不給真金白銀只給白紙黑字,那相當于還要再過180天才能拿到現金,那實際賬期是60+180=240天。
這次國家明確說了,不允許白紙黑字去付款,只允許真金白銀,不得強制,不得變相延長。
有人看到了強制兩個字,說那還不簡單,我有的是辦法讓中小企業“自愿”。
還有人啪啪啪列了一堆辦法,說我有的是辦法不“變相延長”。
很久以前的賬期是沒那么長的,當年也是60天,甚至還有40天的,后來還不是被各種花樣一步步玩成了接近300天的賬期。
這次不一樣,你不能把以前的事情套用在如今,否則就如同刻舟求劍,因為經濟規律變了。
沒有人能長期違反經濟規律,但只要順著經濟規律去辦事就事半功倍,只要挑個頭立個規矩就行。
為什么中國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賬期被一步步拉長到如此離譜的地步,最大的原因我之前說過了,是因為中國的汽車行業一直在擴產,導致資金富集在主機廠里的收益率高于在供應商手里的收益率。
同樣的1個億,如果使用迪鏈可以給比亞迪帶來5%的好處,不要迪鏈供應商只同意3%的降價,那博弈的最終結果一定是使用迪鏈。
但大家要注意,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天然高于大企業的,同一筆錢絕對是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更高,但現在居然出現了中小企業融錢給大企業之后,總體收益反而會上升的怪現象。
那就說明頭部企業拿了這些錢之后絕不是簡單的趴在賬上吃利息,而是拿去擴產了,具有顯著高于供應商融資成本的投資收益率,然后主機廠給了一個供應商寧可承擔融資成本也愿意接單的高價。
所以供應商同意了,因為這對他更有利,這種經濟行為能成立說明行業的總體收益率高,新增的蛋糕足夠大,可以分的讓供應商滿意。
所以2024年之前,供應商的長賬期早就存在,但并沒有太多的不滿意聲音。
而2024年之后供應商對長賬期的不滿聲音驟然增多,而且越來越強。
不是因為長賬期的規則突然變的更長了,而是因為收益率倒置了。
供應商墊錢給主機廠,是有資金成本的,是需要通過高單價收回資金成本并賺更多的,但汽車行業陷入內卷之后,新增產能帶來的額外收益越來越少,主機廠投資擴產的收益越來越小,導致能分配的蛋糕已經低于供應商的資金成本了。
同樣的1個億,如果使用迪鏈可以給比亞迪帶來2%的好處,不要迪鏈供應商可以節約3%的資金成本,那博弈的最終結果一定是不使用迪鏈。
所以2024年之后,供應商反對長賬期的聲音突然開始強化,而且越來越強,核心原因就是收益率倒置了,資金富集在主機廠手里并沒有帶來額外收益。
采購價一砍再砍,主機廠因為價格內卷賺不到錢,就無法給供應商足夠多的蛋糕收益,這時候還想占著那么長的賬期,供應商在收益率上就“虧了”,那供應商當然要反對,當然要尋求改變。
供應商反對,但無法改變,那是因為行業規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一朝一夕改變,具備強大的行業慣性,不是哪個供應商能改變的,甚至不是哪個主機廠能改變的。
如果單純依賴市場,那這種事情會等到行業出清階段,出現幾家大型主機廠破產然后供應商血本無歸的事件,整個行業才能以此為契機重新建立新規則,否則所有人都只能這么繼續玩下去。
從這段時間發生的種種亂象來看,如果不管,那這種事情必將在不遠的未來發生。
但這次有形的手主動進行了調控,強行打造了一個契機,直接建立了新規則。
新規則重新建立之后,大家就只能按新規則玩,同樣沒有人可以違逆行業規律。
但如果經濟規律是資金富集在主機廠手里更具備收益率,那經濟規律會促使所有從業者以各種方式逐步把資金富集在主機廠手里,就和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一摸一樣。
但如果行業現狀是資金富集在主機廠里的投資收益,已經低于了供應商的融資成本,那這種事情就絕對不可能出現,經濟規律會封死所有可能性。
當主機廠的投資擴產收益低到一定程度,自己手里一大把現金沒地方用的時候,那主機廠甚至會不惜一切代價繼續壓低賬期,以此來置換供應商的低價。
歐美那些產能嚴重過剩,沒有任何擴產需求但手里現金一大把的車企為什么賬期那么短,實質原因是經濟規律使然。
行業方向會怎么走,是投資收益率的比拼所決定的,錢留在供應商手里收益率或成本更高,那賬期就必然一點點縮短,錢留在主機廠里收益率更高,那賬期就必然一點點拉長。
如果錢留在供應商手里的收益率特別高,甚至會出現倒賬期的現象,也就是主機廠先打款再發貨,甚至還可能是主機廠必須提前很久打款,才能給安排發貨。
不要覺得不可能,到底是誰給誰墊錢,只取決于供應商和主機廠的投資收益率,根本不取決于雙方的身份。
寧德時代就是汽車行業的供應商,賣動力電池的,歷史上寧德時代擴產收益特別高的時候,上下游都得給寧德時代墊錢,主機廠不先打款別想發貨。
這個就叫經濟規律,無形的手會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誰都無法違逆,資金收益率高的那一方會以各種手段,讓資金收益率低的那一方乖乖墊錢,也就是高賬期/先打款。
所以那些憂心主機廠以各種手段迫使供應商乖乖同意高賬期的人,他們只是在刻舟求劍,曾經的主機廠確實有這種能力,也有這種動力,所以什么招都能使出來,效果也很好。
但現在你需要看一下主機廠的擴產投資收益率,看看主機廠繼續籌錢擴產還有沒有那么高的收益率可以拿出來分。
如果擴產沒啥額外收益,那籌錢干嘛,供應商的錢不是白拿的,表面看起來是無息貸款,實質就是有息貸款,羊毛永遠出在羊身上。
沒有足夠多的額外蛋糕可以分,甚至自己的擴產收益還不如供應商的融資成本,那主機廠拿什么去強迫供應商?
能給出供應商自己賺不到的收益,主機廠說話才有力量,才能讓人聽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拖延理由才有用,不要以為供應商傻。
賬期縮短一半,零配件的報價必然要下來3個點,這是公平合理的等價交換。
值不值,完全看資金富集在主機廠手里拿去擴產之后,到底能賺到多高的收益率。
在無需瘋狂擴產的當下經濟階段,縮短賬期是經濟規律的必然,即便有形的手不干預,整個行業也會逐漸向這個方向靠攏,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大的社會代價。
而有形的手干預之后,可以一步到位,避免浪費時間,避免支付代價,同時干預之后經濟規律還是會向著縮短賬期去發力。
所以未來的賬期會比60天更短,而不是更長,這次提前統一了60天賬期,是幫行業提前拆除了金融炸彈,避免出現連鎖反應,避免了重鑄行業規則一般來說都需要支付的那個“必須代價”。
只有一種可能性會導致賬期重新變長,那就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異常火爆,銷售增速極快,導致大量車企訂單爆滿,供不應求,急需大量資金去擴大產能,賬上那點錢根本不夠用。
這種情況下資金一定會富集在主機廠手里,以各種形式各種理由,根本不可能攔得住,甚至供應商還會主動配合,自愿簽單甚至搶單,你定啥規矩都沒用。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自然是好事,樂見其成。
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主機廠不執行60天賬期的規定,只要行業規則重新確定了,那主機廠就只能執行,因為現在拉長賬期的經濟力量已經不存在了。
國家出手直接修改賬期規則,會讓供應商避免成為行業規則轉型階段所必須支付的那個“代價”,解除金融風險的同時,也以降低產能增速的方式,降低了行業的內卷式降價壓力。
因此以后車企不會再拿白紙黑字去給供應商付款了,只允許給真金白銀。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