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李文軍
一、曉行夜宿
踐胡楊之約,進出銀川,深入內蒙古,到額濟納旗境內,昨晚下榻在磴口。
10月12日,醒來早才5點,整理文字和照片,也屬常態,6點半出發,早餐打包。背負著東方的黎明,走出留有余溫的床榻,憾別尚未深度感受的磴口,駛入號稱“中國的66號公路”-G7京新高速,前往慕名投奔的額濟納旗胡楊林景區,全程又是520公里,車程約7小時。
二、一路向西
為趕時間,途中只經停兩個服務區。一路向西,疾行在幾無人煙、荒漠遼闊的戈壁大地。沿途的風景,是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偶有山丘,亦是斷斷續續,蟄伏于廣袤,那種極度遼闊的感覺,發自內心“祖國啊,真大!
而隨著初始震撼的減弱,也會漸生疲勞,正如歌詞所謂“倉茫茫的天涯路”,憑窗而嘆。
三、散養駱駝
行車路上,居然見到散養駱駝閃過,看多了散養的牛、羊和馬,駱駝散養,還是第一次。
聽Z導說:駱駝很辛苦的,屬于終年勞作。沒事時,自己散步覓食,有事了,就駝人馱物。而散養駱駝,尤為辛苦,且都是公的。母的,則被圈養,都在待產,生仔。懷胎10月一胎生,偶有兩胎。
四、臨近景區
14時許,抵近額濟納旗黑城弱水胡楊風景區,閃見稀落的簇簇胡楊、蘆葦、紅柳、積水淺灘和一座偌大的城堡。雖是初見,亦難免神情一振:胡楊林,我來也!
恰逢胡楊林觀賞高峰,即抵景區,大小車停泊已連成一大片,仿佛是憑空冒出來的。
五、黑城遺址
黑城遺址,位于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約22公里處,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
該城,建于公元九世紀的西夏時期。明洪武年(1372年)被明大將馮勝攻破后遭廢棄。
六、走進新城
今黑城,是根據遺址1比1的尺寸比例,按歷史地貌,擇風景非常優美的弱水河畔,陸續予以復建的,意在真實地重現當年黑城的社會生活。
從南門進城,穿越內街,那熙熙攘攘的游人,匯成色彩斑斕的人流。那些興高采烈的,可都是趕胡楊集的主兒,好生熱鬧,令人生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