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Sunnyue 報道 | TOP電商
京東 最近又有大動作了!
在2025年6月9號發布了新版《廉潔合作指南》,里面有兩條規定特別引人關注:
一是要求所有供應商斷絕與被辭退員工的業務往來;
二是正常離職的員工一年內不能負責和京東相關的業務。
另外京東 一直有 著 千萬級反腐獎勵基金 ,舉報最低獎5000元,涉及刑事案件最低獎5萬。
這次的政策 表面上看是嚴抓反腐,防范員工和供應商內外勾結,但背后其實 也是 互聯網行業里關于競業約束的一 個復雜問題 。
圖源:京東
先說京東為什么要這么做。
大家都知道,電商行業里員工掌握的信息 非常關鍵 ,采購底價、供應商評估標準這些 都是 核心數據 。
如果員工離職后和供應商搞“旋轉門” ,就像 以前在京東負責采購的人,離職后 假如 去了 其他 供應商公司,反過來和京東談合作,就很容易利用以前的關系和信息差拿回扣、操縱投標。
2025年初有個電商平臺曝光的腐敗案,就是離職員工通過控制殼公司圍標,三年就侵吞了600多萬。
所以京東的“冷凍期”規定,其實是想在源頭切斷這種利益輸送的可能,相當 對 潛在的腐敗行為 防范于未然 。
但這里面有個很關鍵的爭議點,就是“被辭退員工”的定義太模糊了。
京東沒說清楚到底是因為違規被辭退的員工,還是包括因為績效不好、公司架構調整被裁員的員工。
如果把非廉潔問題被辭退的員工也包括進去,那就相當于變相擴大了競業限制的范圍。
圖源:微博
傳統的競業協議主要是為了保護公司的商業機密, 例如 技術專利、客戶數據這些,而京東現在的做法,有點把反腐和競業約束混為一談了。
畢竟,員工因為績效不好被裁員,結果連去供應商那里工作的機會都沒有,這對他們的職業發展影響太大了,感覺有點“一刀切”了。
再看看整個行業,現在互聯網公司在競業協議上的做法 就 是兩極分化。
這邊京東在強化約束,那邊小紅書在2025年5月1號直接宣布全面取消競業協議,成為第一個廢除競業現金約束的頭部平臺。
他們的內部信里說,以后只保留保密和不招攬員工的義務,還把原來要給員工的競業補償金轉化成了期權。
這種“去枷鎖”的做法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年輕技術人才,當月內推入職率就提升了27%。
這對那些擔心被競業協議“捆綁”的人才來說, 非常 有吸引力了。
當然,更多的公司還是走中間路線。
美團 在 2024年外賣大戰的時候,把競業范圍擴大到了年薪50萬級的L6技術崗,但只針對特定的競爭對手;
字節跳動則是根據項目的涉密程度來動態激活競業條款,做核心算法的員工離職后可能需要遵守競業協議,而做普通內容運營的員工就不用。
相比之下,京東的創新在于把約束從員工延伸到了供應商,通過管控供應鏈來反腐。
這種“連坐式”管理確實能提高反腐效率,供應商如果和被辭退的員工有業務往來,可能就會被京東“一票否決”,失去合作資格。
但問題也來了,這會不會干涉了供應商的自主經營權?
畢竟供應商有權利選擇和誰合作,京東的規定相當于給他們設了一道“硬門檻” ;
圖源:微博
尤其是對中小供應商來說,可能會覺得壓力很大,擔心觸碰到規定而失去京東這個大客戶。
說到反腐獎勵基金,京東從2016年就設立了,這次新規又重申了獎勵標準。
根據京東的制度,行賄方主動舉報可以獲得豁免權和業務保障,但很多中小供應商擔心,一旦實名舉報,雖然在京東這里沒事,但在行業里可能會被“隱性封殺” 。
2024年就有個3C配件供應商,舉報采購索賄后拿到了50萬獎勵,但在其他平臺的接單量直接下降了40%。
這說明,單靠一家企業的反腐機制,很難解決整個行業的隱性問題,需要更系統的解決方案。
現在互聯網企業其實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一邊是人才流動,一邊是風險管控,到底該怎么選?
京東代表的是“強管控哲學” , 這和他們的業務特點有關,京東深耕供應鏈,年處理SKU超過千萬,供應鏈的效率和廉潔直接關系到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把上下游的協同反腐作為重點。
而小紅書選擇的是“信任哲學”,他們的CEO在內部信里說得很明白:“真正保護商業機密,應該靠系統權限管理,而不是限制個人自由?!?/strong>
作為內容社區,小紅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創作者生態,需要鼓勵創新和人才流動,過度的競業限制只會扼殺活力。
有意思的是,雖然兩家公司做法相反,但都保留了“保密義務”,這其實抓住了競業協議的法律核心 。
保護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而不是單純限制人才流動。
京東這種重資產、依賴供應鏈的企業,可能會效仿他們的“供應鏈反腐”模式,通過上下游管控來防范風險;
圖源:廉潔京東
而輕資產的公司,比如內容平臺、互聯網創新企業,可能更傾向于小紅書的寬松模式,通過信任和激勵來留住人才。
但不管走哪條路,企業都得警惕一個問題:不能把管理手段變成人才壁壘。
有的外賣平臺搞“帶薪休假式競業”,給員工發補償金但不讓他們就業,還有的大廠用競業協議阻止員工跳槽到初創公司,這些過度保護的做法,短期看是保護了公司利益,長期卻會反噬整個行業的創新生態。
畢竟,人才流動是行業發展的動力,過度限制只會讓圈子越來越小,創造力越來越弱。
反腐和競業的本質應該是風險防控,而不是人才禁錮。
京東的千萬獎金和小紅書的期權釋放,表面上看是完全相反的做法,但其實都在嘗試用制度設計來引導商業倫理。
不過,制度再好,也需要企業價值觀的支撐。
如果一家公司只靠禁令和獎勵來維持廉潔,而沒有真正讓誠信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那禁令的威懾力總有一天會失效。
相反,如果企業能讓員工和合作伙伴認同共同的價值觀,自覺遵守商業倫理,那才是構建廉潔商業生態的終極防線。
就像小紅書取消競業協議,背后是對員工的信任,相信他們會遵守保密義務;
京東嚴抓上下游,背后是對供應鏈廉潔的重視,這些做法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業務特點的平衡點,既保護公司利益,又尊重員工和合作伙伴的權利。
說到底,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和資本的競爭,更是制度和價值觀的競爭。
當企業在設計反腐和競業政策時,不妨多想想:這些政策是在促進良性競爭,還是在制造壁壘?是在尊重人才的發展,還是在限制他們的自由?
只有把握好這個度,才能讓制度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讓整個行業在健康的生態中持續發展。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