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軍貿活動中,東南亞強國印度尼西亞,無疑是個“戲挺足”的國家。想必許多人都知道,就在短短幾天前,該國官方一度宣稱“考慮引進中國殲-10戰斗機”,這與此前殲-10CE在印巴“5·7空戰”中的優異表現密不可分。但很快就有敏感之人指出,印尼方面或是在造勢,試圖以這種方式為此前同法國簽訂的價值81億美元的“陣風”戰機購買合同進行壓價,即所謂的“考慮引進殲-10”只是印尼人用于壓價的一個籌碼。
印尼同土耳其簽訂協議
而很快,事情就有了新的進展,印尼居然一轉身就與土耳其簽訂了一份協議。按照土耳其媒體的披露,具體到內容來看,印尼將以不低于10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48架土耳其自行研發的第五代戰斗機“可汗”,土耳其應按照約定,在2030年前向印尼交付首批“可汗”,全部的交付工作要在2034年前完成。不僅是戰機成品,印尼還將獲得來自土耳其的部分技術轉讓。
土耳其國產五代機“可汗”原型機
于是可能有人就要問了,不論怎么看,“可汗”這款尚未完成全部研制工作的“半吊子產品”,都不可能讓印尼實現快速拿貨,合同價格也高達2億多美元每架,印尼人這是在想不開什么呢?直接買現成的中國殲-35隱身戰機不好嗎?其實吧,事情還真沒那么簡單。
已走完全部研發流程的殲-35
不難發現,印度尼西亞在尋求隱身戰機一事上的心氣是很高的,從此前加入韓國KF-21戰斗機的研發工作,到如今要求獲得來自土耳其的“可汗”戰斗機技術轉讓。這些都說明,印尼政府和軍方想要的東西絕不只是隱身戰機成品,而是希望掌握一些實打實的高端航空工業技術。而對于已經走完全部研發流程的殲-35,其自然興趣缺缺。
印尼曾參與研發韓國KF-21戰斗機的工作
這倒不是說中國一定不會在未來對外出口殲-35時,向賣家提供一些較為敏感的核心技術,而是我們所認為的核心技術,恐怕依舊難以為印尼方面所滿足。畢竟,唯有實際參與到一款戰機的研發過程之中,才能真正明白一些設計開發的初始理念,即“為何要在這些地方運用這樣的設計和技術”。而在開發過程中,相關產品經過了怎樣的調整、修改和演變,一些修改為何是成功的,另一些嘗試則為何是失敗的;成功之處究竟成功在哪里,失敗之處究竟又錯在了哪里……
韓國KF-21戰斗機原型機
這些在研發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尤其是深層的細節性工作,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經驗、教訓和成果,大概才是印尼最想獲得和掌握的東西。但平心而論,這基本已不再局限于核心技術的層面,而是不折不扣的“關鍵要害技術”。對于任何國家來說,其都不可能輕易地向他國提供這些,即便他國肯花大價錢來買,前者都不一定肯賣。
“可汗”的試飛進度很有限
如此一來,我們便不難明白,為何能讓印尼表現出極大興趣的新型戰機,都是諸如韓國KF-21和土耳其“可汗”這樣的尚未完成全部研發流程的型號。因為只有在戰機尚未完全成型的階段參與進去,印尼才有可能獲得更多且更為深層的核心技術,這就是其內心中的“如意小算盤”。
“可汗”的研發前景并不很樂觀
至于說土耳其在“可汗”隱身戰機的研發進度方面,能否實現協議中提到的“在2030年前向印尼交付首批‘可汗’,以及在2034年前完成全部的交付工作”,現在看來恐怕并不是很樂觀。畢竟時至今日,“可汗”也不過是剛剛進入原型機試飛階段,實際升空的次數還只有個位數,再加上該機的諸多關鍵配套設備和技術,基本都依賴于所進口的美西方國家零部件,只要后者稍微來一下斷供,就有可能讓“可汗”的研制和生產工作瞬間陷入困境。印尼的這100億美元資金,不知道是否會就此打了水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