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五月十七了。
老輩人常說“五月半,講究多”,這話一點不假。
農歷五月叫“仲夏月”,天熱得黏糊糊,雨多濕氣重,老祖宗留下不少習俗。其中最要緊的,就是“吃三黃,忌一事”。先說說“三黃”,各地說法不大一樣。
有的地方吃黃米,新麥沒下來那會兒,黃米糕、黃米飯最頂飽。黃米性溫味甘,老一輩說“五月吃黃米,腰板硬實少生病”,圖個倉廩實、身子壯。
有的地方吃黃瓜,這時候黃瓜脆生生、水津津,涼拌腌漬都爽口。古人管這叫“以綠清熱”,夏天熱得慌,吃口涼脆黃瓜,心里都舒坦。
還有的地方吃黃鱔,黃鱔滑溜溜、肉厚實,和蒜苔一炒噴香。
黃鱔蛋白質多,夏天出汗多,吃它能補補元氣,老一輩說“五月吃黃鱔,渾身有勁兒”。你瞧,“三黃”雖不同,都是應季的好東西。再講“忌一事”,老輩人忌諱過度勞累。
五月天熱人乏,熬夜干活兒容易耗元氣,老話說“五月十七歇一歇,下半年里勁頭足”。不是迷信,是天熱濕氣重,身體需要“靜一靜”,少動怒、早睡覺,才養得好精神。
有人覺得這些習俗過時了,其實藏著老輩人的智慧。黃米是舊糧新吃,黃瓜是應季嘗鮮,黃鱔是補夏的講究,哪樣不是順時而動?忌勞累更實在——天熱時硬撐著干活兒,中暑犯懶的事兒可不少見。
前兩年村里王嬸五月十七還下地割麥,結果熱得直迷糊,躺了半天才緩過來。
打那以后,她逢人就說“老理兒不能丟,該歇就得歇”。當然,“三黃”也不是死規矩。
有的地方吃咸鴨蛋的蛋黃,說“仲夏食黃補元氣”;有的地方燒黃魚,魚肉嫩得能化在嘴里。不同地方有不同講究,圖的都是平安健康。老習俗不是迷信,是老輩人用日子熬出來的養生經。
后天不妨試試:煮碗黃米飯墊墊肚子,切盤脆黃瓜解解膩,要是愛吃黃鱔,炒一盤補補身子。晚上別熬太晚,躺床上想想,老輩人傳下來的,哪樣不是為咱好?你老家五月十七有啥講究?
“三黃”吃的是啥?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