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發生了著名的“印巴分治”事件,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正式結束,印度次大陸出現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印巴分治”使得原本是印度文明發源地的印度河流域從印度分離了出去,不僅讓印度忍受分裂之痛,還要遭受克什米爾的戰爭之苦。如今,印巴分治已經過去了70多年。回想歷史,“印巴分治”的主謀者英國并沒有維持住在印度的權益,反而是中國成為了最大的受益國。
一,印巴分治的來源
我們首先來談談印度為何會被分裂吧。歷史上的印度是統一短,分裂多,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只有孔雀帝國、笈多王朝、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幾個,這就導致印度內部的民族成分復雜,宗教矛盾突出。
尤其是從阿拉伯帝國興起后,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南亞各民族不斷入侵印度河流域,使得印度有了伊斯蘭化的趨勢,到了1206年,德里蘇丹國建立,標志著印度的伊斯蘭王朝正式形成。此后,突厥化的蒙古后裔又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伊斯蘭教在印度得以更大規模的傳播。伊斯蘭教的統治者在印度對異教徒實行了血腥殘暴的政策,導致印度國內的民族、宗教矛盾十分尖銳。
民族之爭、宗教矛盾,使得西方殖民者得以很快侵入這塊古老的土地。七年戰爭之后,英國獨占了印度次大陸。到1849年,印度全境正式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此后,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開始聯合起來,共同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然而,這種合作也只是暫時的。
19世紀70—80年代,印度的國大黨提出爭取在印度推行代議制。當時,印度教徒占據印度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如果推行代議制,那必然對印度教徒有利。穆斯林擔心推行代議制后,自己無法和國大黨爭取革命領導權,而下層穆斯林也擔心印度教徒掌權后實行“反攻倒算”。于是,兩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沖突又開始出現。
英國人當然希望印度兩大勢力對峙,這樣有利于自己的殖民統治。20世紀,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英國也加緊推行“分而治之”的策略。1905年,英國將孟加拉分為兩個省,這是分而治之的開始。1906年,在英國的支持下,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簡稱穆盟),穆盟主張穆斯林要在印度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1940年,穆盟提出要在穆斯林占據優勢的地區成立獨立國家——巴基斯坦。此后,印巴分治也就不可逆轉了。
二,印巴分治的最終形成
1942年,英國卷入了二戰,無暇東顧,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暫時中斷。在這幾年時間內,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發展。二戰結束后,英國卷土重來卻發現已經無法再為此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了。與其被印度的革命趕走不如自己體面地離開,英國決定放棄對印度的統治。但是,英國并不想留下一個統一的印度。
1947年,英國總督蒙巴頓正式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史稱“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印度次大陸暫時被分為了三部分。一部分為印度聯邦,人口2.25億;另一部分為巴基斯坦,人口7000萬;還有一部分為562個王公土邦,占據印度的五分之二,人口8100萬,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當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取得獨立,印度次大陸被分裂為了兩部分。
印巴分治后,穆斯林大量遷往巴基斯坦,而印度教徒則遷往印度。印度次大陸一時間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沖突以甚至屠殺,這可能正是英國人想看到的。特別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因為沒有明確劃分界線,使得雙方對其歸屬產生了沖突,最終引發了三次印巴戰爭。到1971年,東巴基斯坦地區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
英國采取的“印巴分治”,是英國“大陸均勢”在印度次大陸的一次精彩上演,印巴相互牽制,為其他世界性大國介入南亞政治提供了可能。兩極格局時代,美蘇在南亞爭奪勢力范圍。印度利用兩極格局,搖擺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巴基斯坦為了阻止蘇聯南下印度洋,于是選擇和美國暫時結盟。這又不斷影響著中印和中巴之間的關系。
三,中國成為了最大的受益國
英國可能沒有想到,他在歐洲推行的大陸均勢政策會被中國所學習。印巴分治后,印度推行北上和南下兩大擴張政策,所謂的北上就是向中國的西藏擴張,企圖實現英國未能實現的計劃,南下就是向印度洋進軍,企圖將印度洋變成印度的內海。印度的北上政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因此導致中印之間的關系一直難以改善。
另外,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稱霸亞洲的最大障礙。從人口規模來說,印度目前僅次于中國,未來還有望超越中國,中國和印度關系,被許多人稱為“龍象之爭”。印度從土地面積、工業實力等方面都難以和中國抗衡,但是印度也有自己的優勢。一是印度和美國走得近,印度成為了美國拖住中國的一個重要伙伴,因此印度能夠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其次,印度的安達曼群島等扼守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能源通道有巨大的威脅。
為了打破美國的“封鎖”,以制衡的策略來對抗美國的策略,我們必須要和印度周邊的國家建立緊密的關系。拜英國所賜,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都成為了我們重要的關系伙伴。自70年代以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就不斷升溫,逐漸成為了“鐵哥們”。巴基斯坦需要中國提供物資、軍備援助,而中國則利用巴基斯坦來限制印度。現在,我們又打造了“中巴經濟走廊”,以此來化解馬六甲潛在的危機。
由于印度推行擴張政策,使得印度周邊的國家都擔心被吞并,因而紛紛和中國合作。例如孟加拉國孟加拉國和中國合作建設港口,中國將鐵路延伸到尼泊爾,斯里蘭卡的大部分工程建設由中國來建設等,由此,環繞印度一圈的中國伙伴群也就形成了。試想一下,如果英國留下的是一個統一的印度,那么中國不僅馬六甲困局難以突破,就連西藏也要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在這件事情上,英國做得對。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圖資源,包括中國歷代古地圖和世界古地圖、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地理地圖、中國各省的地圖大全等,總量達到了380G。對地圖感興趣,可以識別以下的二維碼進行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