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下地干活,累的不輕,天氣比較熱,家里經常做撈面條。
可能是干活比較累吧,吃撈面條的時候配上荊芥,已經不再是用碗吃了,而用盆吃。
可能在別的地方覺得這種吃法比較過于狂野,這就讓我想起來小時候聽到的一個關于河南人用盆招待干活的人之后,家庭一年不如一年的故事了。
1.
河南人吃面條論盆吃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尤其是撈面條配上荊芥,配上西紅柿炒雞蛋,吃一盆不在話。
畢竟干力氣活餓得比較快。
但有的人覺得論盆吃可能是不尊重自己,這或許就是文化差異。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到以前老家的人說,我們這一塊兒翻新房子,有個鄰居張叔找了外地的師傅過來幫忙翻新房子,這群外地的師傅手腳比較麻利,干活也很認真。
幾個人每天認認真真的在張叔家干活,而張叔這個人也很大方,也很客氣,看到外地來的師傅這么出力的干活,就想著要好好招待他們一下。
所以每次做飯做的量比較多。
比如說餃子、面條等等之類的,下的非常非常的多。
每次盛出來的時候都是用盆盛著。
這對于河南人來說是很常見的,畢竟誰家去地里干活回來之后餓的能吃兩三個饅頭,吃一盆面條是不在話下的。
張叔覺得人家是從外地來的,干的都是最累最臟的活,而且還都是技術活,是幫自己翻新家的,所以要好好招待人家。
做的菜,下的面條、下的餃子都很多,用盆給盛出來,放在桌子上請這群師傅們過來吃。
這群師傅們看到幾個盆放在桌子上,很是詫異。
但可能是礙于面子,也可能是不好意思張嘴,所以他們就低著頭把飯給吃了。
2.
如此幾天之后,這群老師傅也終于把活給干完就走了。
可是說來奇怪,自從張叔的家翻新之后,他家里的情況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
干生意總是賠本,家里的積蓄也花的差不多了,老婆孩子手里只要拿著錢出門走不多遠就會丟,再怎么找也找不著。
總之,家里的財氣是越來越不行了。
幾年之后,張叔的另一處宅子也要蓋房子,于是就找到了當年的那批泥瓦匠,這批泥瓦匠來了之后,也是勤勤懇懇的干活。
但是這一次的張叔請他們吃飯的時候,用的碗,盤子、碟子之類的,都很小份,泥瓦匠們很高興吃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張叔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了各位,前幾年家里還有點家底兒,你們干活的時候比較辛苦,我和媳婦商量要下大份,用盆給你們裝著吃,好讓你們吃飽了有力氣干活。
這幾年家里面不景氣,也沒錢了,只能用這些小碗小盆兒給你們裝東西吃了。
這時候,這群老師傅們才明白,原來在河南這一塊兒用大盆大碗吃飯,其實是怕你吃不飽,想讓你多吃一點,并不是說看不起你、把你當豬一樣看待的意思。
3.
這時候,泥瓦匠們也終于理解張叔當時的意思。
于是,在吃完飯之后,有個老師傅就說要幫張叔看看之前的那個房子。
張叔說之前的那個房子挺好的,下雨也不漏雨,住著挺好的。
但老師就說,還是看看吧,幫忙修一下,以防萬一。
這時候,老師傅就找來梯子,爬到房梁上去了。
只見房梁上放著一個泥捏成的小人兒,小人兒手里推著一個獨輪車,是朝向外的方向。
而老師傅輕輕的把獨輪車的方向,從朝外變成了朝里之后就下了梯子,并跟張叔說,放心吧,房子已經修好了,沒啥大問題,以后你的日子會好起來的。
說來也是奇怪,自從把那個泥人推車的方向改變了一下,張叔的日子竟然也慢慢好了起來,做生意也不怎么賠錢了,地里莊稼收成也好了起來,賣也賣上了好價錢。
原來當年這群老師傅心里面不痛快,就捏了個小人兒,做了一輛獨輪車,把小車的方向朝外擺放著,意思就是說,要把張叔家里的財產都往外面送。
幾年之后,誤會解除了,他把方向給調了過來,意思就是說所有的財都往張叔家里面來。
當然,這是一個故事,在豫東這一塊流傳比較廣泛,我從小就一直聽說這個故事。其實也能夠看出來,河南人對待朋友是真誠的,是熱情的,生怕你吃不飽,就想著用大份,用盆裝給大家吃。
畢竟河南人都知道,下地干農活那是出力的,是辛苦的,回來之后,誰都要吃兩三碗面條的。
而對于朋友,對于外來的客人,更是要拿出更多的吃的讓他們吃,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走出這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