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有不襲乎?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
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帝曰:有不襲乎?
黃帝詢問五行氣運是否存在不按規律承襲的情況。"襲"指氣運有序相承(如春木生夏火),體現《易經》"生生之謂易"的循環觀。岐伯強調"蒼天之氣不得無常",呼應《道德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恒常性。
我們把脈,也是明常與變。明中,而知過與不及,如此才知如何調。中醫治療,要搞清楚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內經》的“常變觀”揭示:健康源于順應規律(常),疾病起于規律打破(變)。“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強調“時”是調和常變的關鍵變量——
養生保健以四時為綱,守常御變;治病調理因時制宜,執常達變。
正如張介賓所言:“常者易以知,變者應難識”,唯有洞察時令與人體之“常”,方能駕馭疾病之“變”,實現“陰平陽秘”的長壽之道。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非常"即氣序失常(如春應溫反寒),違背五行生克秩序(木不生火反生寒)。《傷寒論》稱此為"非其時而有其氣",易致疫病。《莊子·天運》云"應之以自然",而氣不襲則為逆天。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岐伯曰:變至則病。
異常氣運引發疾病,根源在陰陽失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陽反作,病之逆從",與"變至則病"同理。
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
?所勝(我克之氣) ,如春木當令感土邪(木克土),病輕。因邪氣受時令壓制。所不勝(克我之氣) ,如春木當令感金邪(金克木),病重。因時令反助邪勢。此即《易經》"承乘"關系,乘克為逆,病甚,承順為緩,病微。
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
若在氣運異常時再感外邪,如木虛遇金邪(克我)又受寒,則正氣潰敗。《傷寒論》"壞病"即此類危候。
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非其時:邪氣不在當令時(如春感土邪),因非主氣故病微。
當其時:邪氣與當令氣同屬性(如春感金邪),則邪借天力而猖獗。
此合《內經》"亢害承制"之理,當令之氣亢盛則克伐加劇。“非其時”治標,病輕時速祛邪(如秋燥咳嗽用潤肺藥);“當其時”治本,病重時扶正祛邪(如春治肝病需疏肝兼健脾防傳變)。
氣運失常即五行生克紊亂(如木不疏土反生金),破壞"制則生化"。人病輕重取決于邪氣與天時的生克關系,體現"人與天地相參"。經文揭示氣運失序通過五行生克影響人體,與《易經》變動觀,《傷寒》時病論一脈相承,而"道法自然"(《道德經》)是其根本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