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職場人是不是都有一個“不上班”的夢?
然而“上班”這個詞仿佛就像是被刻進了中國人的DNA,
每個人從小就覺得“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是件天經地義的事,
然后前半輩子為了“找個好工作”而奮斗,后半輩子為了“把工作干好”而奮斗。
大半輩子,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為找工作而奮斗的路上,想想都可怕,
更可怕的是90%以上的人都認為這是最“正常”的人生,但凡沒有按這條路去走完一生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被視為“異類”。
“六十歲以后,才能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就是中國人一生的真實寫照。
02
我30歲以前也是這樣一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
從小學習成績好,把“考個好大學”當作人生目標;臨近畢業就瘋狂找工作,收到N個offer,一度在校招季得到了“面霸”的美譽;
畢業后先是進了省屬國企,年輕氣盛不想過那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于是跳槽去了另一家國企,后來又創了業,最后穩定在了現在的央企,
對了,大學時還在事業單位和報社實習過。
輾轉這么多單位,體制、半體制、體制外都有經歷,十多年才終于明白一個道理: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上班的,也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上班的。
03
比如說我,直到30+才開始認清自己不適合上班這個事實。
首先我熱愛自由,討厭被束縛。
比如考勤,我就覺得是極其無聊極其沒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我的觀念里,把公司安排的任務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不就行了嗎?八點到公司還是九點十點到公司,早點晚點下班又有什么所謂呢?只要我能交出一個好的成果。
然而從組織的角度,它確實又是有必要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足夠自律,也不是每個人的工作都可以量化成簡單可考核的指標,必須用一些形式上的東西來證明,
況且很多事情,面對面溝通的確更有效率。
其次,我厭惡辦公室政治。
我知道有很多人(特別是體制內和泛體制)熱衷于研究“進步”的門道,研究怎么向上管理,研究人情世故和潛規則,研究職場“權謀”,
倒不是說這些東西一定都是糟粕,而是這些東西如果過度了,工作就太沒意思了,
畢竟職場這地兒,螺螄殼里做道場,爭來爭去也就那樣。
又沒有皇位要爭奪,搞什么“權謀”,實在是有點小題大作。
然而只要身在職場,甭管你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總免不了要應付這些,
所以雖然職場這么多年,取得過一些成績,對這些門門道道也早已游刃有余,但內心卻早已厭倦這種生活,
無聊感、荒謬感、抗拒感越來越強烈。
再次,我需要的,不通過職場也能得到。
年輕時要上班,
一是思維慣性,覺得所有人都上班我肯定也要上班,就和“人一定要結婚生子”一樣,不走這條路就不是正常的人生;
二是除了上班不知道還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養活自己。
后來慢慢摸索,創業、搞副業,也認識了不少不上班但也活得很精彩的人,才發現原來人不上班也能養活自己,還能過得不錯。
我不是一個物質欲望很強烈的人,
如果可以簡簡單單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獲得想要的生活,為什么一定要費盡心機去人堆里搶別人(領導)扔過來的吃食呢?
劉潤今年的演講中有一段話:“進化的力量,不僅是‘卷贏別人’的力量,更是‘逃離競爭’的力量”,
如果有能力逃離競爭,不管是獨樹一幟也好,還是另辟蹊徑也好,還真不一定,非要去人擠人的地方卷生卷死。
年齡越大越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要上班的,“上班”只是無數種生活方式中的一種而已。
有的人適合上班,比如我隊友,每天上班都精神百倍,在工作中能獲得很大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反倒一放假休息就全身不得勁兒,
像他這樣的就很適合上班,別說延C退X了,向天再借五百年都愿意;
而有的人就很不適合上班,
像我這樣,不喜歡循規蹈矩受不了束縛之苦,厭倦對著各方神仙受不了虛與委蛇之苦,
過于有主見忍受不了不說實話之苦,不喜歡辦公室ZZ厭惡“宮斗”之苦...的人,
如果還有別的謀生之路,就應該早早離開職場,去找尋自我。
商務、咨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知識星球,了解更多國央企規則與生存實操
(送深度咨詢一次+原價299精華報告分享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