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市場有個怪現象:中國、印度市場大門敞開,美國卻總標榜自己“自由開放”,可中國手機品牌想進去比登天還難。
華為、小米、OPPO這些在全球叱咤風云的牌子,到了美國統統吃閉門羹——不是被扣上“安全風險”的帽子,就是被莫須有的政策卡脖子。說白了,美國就是怕中國手機搶了蘋果的飯碗。
如今蘋果在美國躺著吃下60%的市場,三星靠著“親兒子”待遇分走25%,剩下的15%還得被谷歌等品牌刮分。
可就是這么個鐵桶陣,愣是被兩家中國公司撕開缺口:聯想和TCL。最新數據顯示,聯想憑9%份額坐上季軍寶座,TCL也以2%卡位第五。這成績看著不起眼,但別忘了,這可是在美國重重封鎖下殺出來的。
他倆的套路說穿了也不新鮮——借殼上市。聯想2014年收購摩托羅拉,TCL2004年拿下阿爾卡特,這兩個曾經的歐美品牌成了最佳“馬甲”。
摩托羅拉當年可是美國國民品牌,監管部門想攔都找不著借口。阿爾卡特雖說是歐洲牌子,但架不住TCL把生產線和渠道玩得溜,照樣在美國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不過別高興太早,這兩家在美國,還是主要賣中低端機。蘋果、三星、谷歌清一色主推旗艦機型,利潤高得流油,中國品牌只能靠性價比搶點殘羹冷炙。這場景像極了當年日本車闖美國——先從中低端切入,等站穩腳跟再往上沖。可問題是,美國會不會給中國手機這個機會?
說到底,美國這套“開放”把戲玩得太溜。表面喊著自由貿易,轉頭就砌貿易壁壘,生怕中國品牌動搖蘋果的霸主地位??墒袌鲆幝蓮膩聿皇强啃姓侄文軗踝〉模撓?、TCL用收購曲線救國,其他中國品牌未必不能效仿。畢竟美國消費者用錢包投票時,可不在乎手機是哪個國家生產的,只看誰更好用更便宜。
這波操作也給國產手機提了個醒:想進美國市場,明著闖關不如暗度陳倉。與其跟政策死磕,不如學學聯想TCL,先把子品牌、子品牌玩得轉,等站穩腳跟再亮出真身。到時候就算美國想關門,怕也攔不住中國手機滲透的腳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