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夠,熱愛來湊:泡沫墊上的冠軍路
2025年4月,一條視頻引爆全網:6歲的吳一人拖著一塊磨損的藍色泡沫墊,在成人球桌間快速移動。身高僅1.17米的他踮腳伏案,稚嫩小手推出球桿,白球劃出精妙弧線繞開障礙球精準落袋——這塊由醫療級高密度泡沫+防滑編織袋制成的簡易墊子,托起了中國臺球最動人的童真夢想。甚至連中國斯諾克運動員丁俊暉都喊話:“有機會想切磋一下,讓他虐我幾盤。”
吳一人的臺球啟蒙始于父親球桌邊的靜默觀察。在東莞大朗鎮的五金廠改造球室里,4歲的他凝望父親吳治建擊球的背影,眼中逐漸燃起星火。當多家培訓機構因年齡拒收時,這位來自茂名的全科醫生輾轉找到中國臺球協會國家隊教練李建兵。李教練破例收下執教生涯中年齡最小的弟子,一段傳奇就此啟程。
鋼鐵意志鑄就天賦
鋼鐵意志鑄就了這顆臺球新星的非凡天賦:每日六百至八百次的擊球訓練,磨出毛邊的袖口與深夜不熄的燈光見證著汗水的重量;去年冬夜踩著自制泡沫墊擊敗六名成人選手,摘下斯諾克生涯首冠,今春更以賽事史上最幼選手身份踏上鯤聯賽職業賽場,與數百職業球手同場角逐;當同齡人沉溺電子屏幕,他的世界唯有臺球——隔絕動畫與游戲的紛擾,綠茵球臺便是他唯一的競技場。
父愛如桿:沉默的托舉者
“我現在已經打不贏他了,但只要他有目標,我愿永遠做他的‘增高墊’”——吳治建的告白,成為中國臺球家庭的精神圖騰。這句樸素誓言背后,是一位父親的全情付出:
周末驅車送訓的星夜兼程,球桌旁陪練至深夜的剪影交疊;從淘汰笨重板凳到改良易碎卡板,最終以醫療級泡沫鑄造出可移動的"冠軍基石";每場賽后父子的戰術復盤,將失誤淬煉成進階的燃料。
當吳一人用斯諾克球桿跨界挑戰九球職業選手時,那塊拖行的藍色泡沫墊已超越實用工具的意義——它是父愛具象化的“夢想支點”,更象征著中國臺球代際傳承的精神符號。
中國臺球的微光:從墊子到星辰
吳一人的故事正在催化中國臺球的生態變革。鯤聯賽新設的U6組別首周即報滿百人,更多幼小身影獲得征戰綠茵的機會。在東莞這座制造之都,五金廠球室的野性生長與職業學院的系統訓練,共同編織著臺球的未來圖景。
在綠茵球臺的盡頭,當孩童踮腳擊出的白球劃破寂靜,那些沉默的托舉者顯露出共同的身影——父親弓腰調整泡沫墊的褶皺,Jflowers的工匠在車間雕琢0.02毫米精度的前肢,SMO專利前肢技術助力青少年突破力量局限。
這些看似無關的瞬間,實則在完成同一場接力:以肉身作階,以匠心為橋,削平每個夢想與球桌之間的鴻溝。東莞塘廈鎮的機器仍在低鳴,大朗訓練館的燈光徹夜不熄,中國臺球的星辰大海,正從無數雙手托舉的高度啟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