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給怕曬星人庇佑、給不怕曬星人帶來無限歡樂的防曬神器,卻在悄悄背刺一些信賴它們、掏出真金白銀支持的消費者。
文章來源|鳳凰網財經(ID:finance_ifeng)
入夏以來,大街上又生長出無數恨不得全副武裝的防曬狂人。
他們的姿態可以千奇百怪:
有人不僅在工位上復刻章魚哥的精神狀態,還在上班路上復刻章魚哥的穿著打扮。
還有人開發出了新用法,只要從頭武裝到腳,不僅紫外線無孔可入,哪怕是小偷屆王冠上的“明珠”歐洲偷子,也沒辦法把手伸進你兜里(除非先修煉隔空取物)
然而,就是這些給怕曬星人庇佑、給不怕曬星人帶來無限歡樂的防曬神器,卻在悄悄背刺一些信賴它們、掏出真金白銀支持的消費者。
每年的“618”購物節,防曬衣、防曬帽、防曬口罩等各式穿戴防曬用品往往是消費者購物車中的必備項。但在今年,部分銷量頗高的防曬衣產品卻被曝存在無法有效阻擋紫外線、不符合國家標準等問題,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
近日央視財經報道稱,市面上部分防曬衣以次充好、虛假宣傳。
如徐州海諾服飾有限公司一款銷量領先的防曬衣,實際紫外線防護系數僅“30+”,電商平臺卻宣傳為“50+”。江西信豐服裝加工廠未標注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等信息的“三無”防曬衣,包裝袋上赫然印刷“UPF(紫外線防護系數)50+”的標識。
報道發出后,網友對于在售防曬衣不合格這一話題展開熱議。
紫外線防不住,反致皮膚病
國家標準 (GB/T 18830—2009) 規定,當產品的紫外線防護系數大于40,且長波紫外線 (UVA) 透過率小于5%時,可稱之為 “防紫外線產品”。以此標準衡量,多家企業明知產品不合格,仍虛標防護系數并進行銷售,成人款、兒童款防曬衣均存在類似問題。
不僅UPF標識造假,制作這些防曬衣所使用的布料也不合格。據報道,在浙江紹興的輕紡城,一些商家直接拿出紫外線防護系數不達標的布料,并透露這些布料正是眾多廠商制作防曬衣的原料。
使用劣質面料,不僅導致防曬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誘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一些防曬衣或存在酸堿值失衡、熒光劑等有害物質超標的情況,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皮膚悶熱紅腫等不適癥狀。有網友吐槽稱,劣質防曬衣還不如塑料袋,“假的不但不防曬,還謀財害命”。
據報道,信豐服裝加工廠的負責人透露,盡管這些防曬衣包裝簡陋、缺少品牌標識,甚至連最基本的產品信息沒有,但銷量卻十分驚人,其中最暢銷的一款,年銷量高達30多萬件。據此推算,利益受損消費者數量眾多。
而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上,以“防曬衣”為關鍵詞檢索,累計共有2941條相關投訴,內容涉及虛假宣傳、質量不佳、三標不齊、售后不力等問題,涉訴品牌中不乏始祖鳥、蕉下、茉尋等知名品牌。防曬衣亂象,在此次媒體曝光前已經深深困擾廣大消費者。
完善的“黑色產業鏈”
目前,江西上饒弋陽縣、江蘇徐州新沂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相關通報,已查封問題防曬衣,并責令涉事企業暫停生產銷售,同時對同類企業開展專項排查,對發現的問題依法處理。企查查APP顯示,涉事徐州海諾服飾有限公司多年社保繳納人數為0。
事實上,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因防曬衣不合格被罰,2024年11月,上海迪治爾服飾有限公司因男式防曬衣不合格被沒收違法所得0.15萬余元,罰款0.37萬余元;無錫網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女士涼感寬松防曬衣抽檢不合格被罰0.7萬余元,并沒收違法所得;2024年7月,望江酷迎服飾有限公司因銷售不合格兒童防曬衣被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
上述公司此前之所以能夠以劣充優,很可能是因為本不合格的防曬衣產品被包裝“洗白”,相關操作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央視財經報道指出,有公司提供定制服務,可根據客戶需求,隨意定制外包裝袋上的防曬指數標識。企業負責人對此稱,“消費者不會真的去檢測,所以怎么寫都行”。
部分非法機構甚至公然違規操作,宣稱無需實際送檢,就能直接出具檢測報告。報道稱,這些機構明目張膽地提供“寄樣實測”和“直出報告”兩種服務,每份檢測報告定價均為300元。所謂“直出”,就是客戶僅需提供公司名稱、營業執照地址、產品名稱及指定檢測結果,無需寄送樣品,就能花錢購得檢測報告。工作人員稱,由于相比實測流程更簡單、效率更高,公司大部分客戶都會選擇“直出”方式。
具體到流程,客戶在認證服務申請表中填寫了公司名稱、公司地址等五項信息,并附上一張防曬服照片,次日即可獲得一份蓋有福建省博頓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公章的檢測報告。其中來樣方式、來樣日期等關鍵信息全為編造,而接觸涼感系數、防紫外線性能等十余項檢測結果竟均顯示合格。
防曬衣這門大生意,水很深
伴隨戶外運動興起、全民健康意識提升,防曬衣近年來已經成為一門規模可觀的大生意。
義烏指數預測,2024年全球防曬服配市場規模超600億美元,我國防曬服配市場規模超800億元。據數據分析平臺蟬魔方發布的《2025年防曬衣行業市場分析》,預計今年中國防曬衣市場規模將接近千億級別,成為全球防曬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的淘寶平臺618網購榜單顯示,防曬服品類排行第一的商品近一周內獲得超2萬人下單,排行第二的產品累計銷售也已經超過20萬。
而在熱銷的同時,防曬衣商家推出層出不窮的新概念、新名詞,也在一定程度上令產品質量更難被消費者直觀鑒別。
北京日報曾報道稱,某電商平臺銷售的一款“玻尿酸”防曬衣,宣稱紫外線防護系數“UPF 2000”、“紫外線UVA、UVB阻隔率高達99.95%”,并表示“額外加入玻尿酸因子滋潤肌膚”。客服人員在追問下表示,玻尿酸是加在衣服里面的,“就是穿上身舒服而已,洗幾次就慢慢沒有了”。但根據產品信息,這款防曬衣的面料成分其實就是錦綸和氨綸。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和銷量規模,當防曬衣品質問題及宣傳亂象擺在眼前,不僅需要各界進一步完善防曬衣產品的法規標準,電商平臺也需要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不能僅充當商品交易的中轉站。
有觀點認為,在防曬衣這類直接關乎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產品銷售中,平臺有義務要求入駐商家提供檢測報告,并對報告的真實性、有效性進行嚴格審查,確保其來源可靠、數據準確。
一旦在監管過程中發現問題,電商平臺必須迅速行動,對涉事商家予以嚴肅處理,例如立即清退違規商家,及時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