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華為史詩級“合體”
就在昨天,廣汽豐田上演了一場震撼業界的“合縱連橫”:一次性牽手華為、小米和Momenta等行業頂尖企業,徹底打破合資品牌在智能化領域“單打獨斗”的僵局。
圖源:發布會截圖
首先廣汽豐田正式宣布將接入小米“人車家”生態,成為國內首個與小米達成深度合作的合資品牌。首款合作車型為廣汽豐田鉑智7
圖源:微博
小米的加入為廣汽豐田的智能化生態帶來了全新的活力,例如小米Pad可以化身后排娛樂屏;車主可以在車內通過米家APP遠程操控家中的智能設備等等。
此外,小米智能香薰、雙表盤、對講機等配件也將能直連豐田車機,進一步豐富了車內的智能生態。未來,豐田車主甚至可以直接在小米商城搶購自己喜歡的配件。
在智能座艙和電動化核心技術方面,廣汽豐田選擇了與華為深化合作。鉑智7將成為首款搭載華為鴻蒙座艙5.0的合資D級車。
這意味著其在智能座艙體驗上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提供流暢、豐富的應用生態和強大的交互能力,直接對標國內新勢力和高端智能電動車。
同時,鉑智7還將搭載華為DriveONE電驅系統,該系統以其超融合、高能效、智能化等優勢,將為鉑智7帶來非凡的電動駕控體驗,提升整車性能。
圖源:微博
此外,鉑智7還將配備問界M9同款的能夠實現無感解鎖,極大提升了用車的便捷性和科技感,讓車主享受到旗艦級智能體驗。
只能說,雖然沒有成為“下一界”,但鉑智7身上已經貼滿了華為獨特的標志。
而在智能駕駛這一核心競爭力領域,廣汽豐田選擇了與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合作。
廣汽豐田鉑智3X將全球首次搭載Momenta的R6飛輪大模型——一款基于強化學習的端到端智駕大模型,其感知和決策運作方式更接近人腦,能夠從模擬環境中的成功和失敗中學習,實現自我快速成長,讓駕駛更加安全和智能,代表了智能駕駛領域的最新前沿技術。
圖源:微博
年內,鉑智3X還計劃通過OTA升級近50項功能,包括車頭泊入過閘機等復雜場景,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智能化水平。
在2026年-2027年,廣汽豐田還將攜手Momenta推出基于“世界模型”的全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計劃將通過全新構建的云端虛擬世界,融合語言、視覺與行為感知,強化學習驅動系統的“自主思考、自主訓練、自主監督”,學習效率提升近1000倍,旨在復雜、罕見場景中實現更高效、更可靠的表現。
當然,除了與小米、華為和Momenta的合作外,廣汽豐田還在智能化生態的構建上進行了更廣泛的拓展:
配合騰訊AI語音大模型,為車機系統提供了更加智能、自然的語音交互體驗;融入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為車輛的續航能力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過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廣汽豐田構建了一個“華為骨架+本土應用+核心電池”的全棧方案,表明廣汽豐田正在從垂直整合的傳統模式,轉向一個更加敏捷、開放的生態合作模式,這也正是中國企業在智能電動時代所展現出的“中國智慧”。
這場史詩級的合作也在網上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上,小米和華為兩家品牌的粉絲群體常常“水火不容”,甚至兩家企業的高管也常公開“互懟”。卻沒成想,在廣汽豐田的合作案中,兩家看似“宿敵”的企業卻第一次在汽車領域合作得如此默契與融洽。
此外,近期還有傳聞稱有網友偶遇小米創始人雷軍與一位“大佬”面對面交談,對方疑似華為徐直軍,無數網友開始期待小米汽車+華為智駕的“王炸組合”能夠成為現實。
圖源:微博
廣汽豐田,后來者的絕地反擊
很多人好奇廣汽豐田是怎么想到的一次性把這么多家國內高科技企業拉到一起合作?
事實上,此次合作的背后,是廣汽豐田對自身新能源落后局面的清醒認知。
數據顯示,2023年,廣汽豐田的銷量跌至90萬輛,距離巔峰期的百萬輛大關漸行漸遠,其中混動車型占比不足30%。曾經的明星車型漢蘭達更是在2025年前5個月的銷量僅為2.7萬輛,不及理想L6的一半。
面對這樣的局面,廣汽豐田意識到,如果不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話語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汽豐田在科技日上同步拋出了一套顛覆性的自救路線:
首先,廣汽豐田將研發主權徹底移交中國。
圖源:發布會截圖
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全面落地,所有在華車型(包括全球車)的企劃、開發、驗證全流程100%由中國團隊主導。
該制度的有效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證明,首款由中國RCE(現地首席工程師)主導的鉑智3X上市僅3個月,訂單便突破3萬輛,連續奪得合資純電銷冠。
圖源:發布會截圖
與此同時,廣汽豐田對研發架構進行了“去日本中心化”的改革。整合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比亞迪合資公司等研發資源,建立“中國ONE R&D體制”。
在這一體制下,中國團隊可以直接調用豐田全球技術庫,極大地提升了研發效率和自主性。
并且,為了支撐其宏大的轉型目標,廣汽豐田正對其技術平臺進行顛覆性重構,采取專屬平臺與AI賦能雙軌并行策略。
首先,廣汽豐田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了兩大新能源專屬平臺:
一是中小型平臺,主要用于5米內A-B級車,代表車型鉑智3X,滿足主流消費市場對性價比和寬敞空間的需求。
二是中大型高兼容平臺,主要用于5.3米內C-D級車,代表車型鉑智7,將支持BEV(純電動)、PHEV(插電混動)、REEV(增程)等多種動力形式,以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
圖源:發布會截圖
這也是此次豐田所展示的最大改變——積極擁抱增程技術
要知道此前增程可以是被豐田高管所瞧不起的“過渡技術”,而這一次,他們甚至還為了擁抱增程采取了“五箭齊發”的多元化策略。
廣汽豐田在保留其引以為傲的THS(Toyota Hybrid System)雙擎技術(第五代技術已全系搭載)基礎上,首次為漢蘭達和賽那等明星車型導入增程動力。
同時他們還承諾將加快導入高性能插混車型,在主流消費區間全面布局三大混動路線,開啟“大混動時代”,以滿足中國市場多元化的能源需求。
在電池技術方面,廣汽豐田將引入AI BMS(電池管理系統),實時監測電池健康狀態和壽命,并通過AI算法優化充電策略,從而延長電池壽命,提升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可謂是準備齊全。
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科技日上立下了軍令狀:到203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達到80%,并挑戰年產銷重返100萬輛。
圖源:發布會截圖
根據他所提到的計劃,2024-2026年為廣汽豐田轉型期,直到2027-2030年進入全面反攻,一舉拿下所設定的目標。
總的來說,廣汽豐田的這場轉型已超越了簡單的“技術外包”邏輯。本質上,廣汽豐田將商品定義權、技術整合權、生態主導權徹底交給了中國市場。
圖源:發布會截圖
全球第一大車廠豐田在科技日上坦承:“智電領域,中國領先全球。”
傳統合資品牌或許已真正意識到,在電動智能戰的下半場,生存法則將由中國制定。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