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徐酒眠
物業正在上演集體大撤退。
近期,多家物業公司在各地連續官宣撤退,引發外界關注與熱議。一時之間,關于物業“撤場潮”來了的說法甚囂塵上。
有行業觀察者直言,物業撤場其實是物業、業主、業委會多方博弈的結果,看似物業公司敗走,但一場又一場撕扯之后并沒有贏家。
物業撤場并非新鮮事,以前也時有發生。不過眼下此起彼伏的物業撤場背后,似乎的確包含了更多、更深的東西。
直面復雜現實,業主對物業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主權意識覺醒而自治能力有待提升;物業降價運動興起,而物業公司面臨人力等運營成本上漲困境……
或主動或被動,物業撤場正在從企業單純的商業行為演變為基層治理議題。
主動撤退
物業費被砍價,物業公司選擇不干了。
5月底,龍湖物業向重慶兩江·溪岸云蔚業主發出撤場公告信,表示公司將于2025年7月31日24:00正式退出項目結束服務。而直接導火索則是,在該小區上個月的業主大會上投票,90% 同意把物業費從3.2元 /㎡降到1.9元 /㎡。
據悉,兩江·溪岸云是重慶兩江新區新太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高端住宅項目,后者隸屬于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是一家國有獨資開發商。
兩江·溪岸云占地面積約8.99萬平方米,容積率約1.5,共446戶涵蓋疊拼別墅和普通住宅。2022年12月完成首批次交付時,因園林景觀縮水曾引發接房風波,而這也為后來的物業費收繳埋下隱患。
“收房時驗出17處瑕疵,整改拖了三個月,誰還愿意痛快交物業費?" 有疊拼業主表示,前兩年他一直按 70% 比例繳納3.2元 /㎡的物業費。
另外據龍湖物業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透露,兩江·溪岸云2024全年物業費收繳率僅58%,疊加開發商遺留的電梯故障維修等額外支出,該項目累計虧損超300萬元。
近期,龍湖物業陸續在多地官宣項目撤場。
4月下旬,在蘇堤春曉項目張貼退出公示。據悉,龍湖物業自2020年1月1日進駐該項目,如今將在8月20日正式撤離。
相關資料結束,這是位于上海普陀區的一個超豪華國際型景觀社區,容積率約3.0,二期于2006年建成,共有23棟樓房,包括多層和高層住宅,物業費為2.9元/㎡.月。龍湖物業選擇撤出,主要是因為無法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帶來了經營風險。
龍湖物業進場之初,蘇堤春曉即存在消防設施、門禁系統、水泵自動化系統癱瘓及地庫公區臨停包月等歷史遺留問題,到今年4月,累計已有80余戶業主報修外墻滲漏水未未得到維修。而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后,龍湖物業多次申請動用維修基金解決緊迫問題,但未得到業委會支持。
繼續北上,龍湖物業還將在2025年7月14日正式退出遼寧錦州時代西湖雅居小區。
據悉,該項目為滾動開發持續銷售,但開發單位錦州時代房地產有限公司持續不履約前期物業協議,不能及時支付龍湖物業空置房物業費,結合項目實際經營情況,龍湖物業表示已經無法正常運轉,因此選擇退出服務。
在安徽,因持續虧損實在難以為繼,龍湖物業今年1月退出了合肥天下錦城小區。據悉,該小區自期進場后,業主累計欠費已高達561.5萬,有311戶一直未交費。
8月底,龍湖物業還將從阜陽雙清院子項目撤離,而原因基本與天下錦城一樣。
火勢蔓延
開發商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談不攏物業費、收繳率低下,以及物業、業主、業委會矛盾激化……前述龍湖物業撤場項目及背后的原因,也是當前整個物業行業的縮影。
據樂居財經《物業K線》不完全梳理和統計,包括龍湖物業在內,近期至少有超過10家物業發布主動撤場公告。
綜合來看,其中既有保利物業等國央企,龍湖物業等行業頭部,也有如重慶加州物業等地方微小型物業公司;退出的除了第三方項目,也出現了一脈相承而來的自家開發商項目;有近幾年交付的新小區,也有老舊小區。
其中,濱江服務也是近期主動官宣退出成為風暴焦點物業之一。
杭州萬固珺府,一個3年前才交付的的微型小區,總住戶僅689戶,在管總建筑面積12.53萬平方米。與兩江·溪岸云一樣,這里也有不少原開發商遺留問題,如電梯頻繁故障,電梯井長期滲水漏水等。
去年12月,萬固珺府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并與濱江服務就續聘合同展開談判,其中就要求將物業費從2.8元/㎡降至2.2元/㎡。
“不是我們不愿妥協,而是2.2元的物業費,注定無法維持現有的服務品質。”議價談崩,濱江服務直接宣布決定在2025年6月30日正式撤場。
物業費砍價“太狠”,重慶加州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宣布從中渝·春華秋實二期撤場也是近期被討論的熱點案例。
根據公開信息,中渝·春華秋實二期共有25棟樓、1123戶,加州物業自2014年為其提供前期物業服務,整體口碑和評價都還不錯。
今年3月,該小區召開業主大會表決物業服務費調整方案:住宅由高層2.0元/平方米/月和別墅3.5元/平方米/月統一調整為1.30元/平方米/月;商業由5.0元/平方米/月調整為3.0元/平方米/月;車位由80元/個/月調整為40元/個/月。
物業費整體降幅接近40%,加州物業直言,“本次業主大會表決的結果已經完全背離了物業管理市場實際,由此將導致中渝·春華秋實二期今后的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出現嚴重下降。同時,繼續低價、低質服務嚴重超越了公司基本的服務底線。”結合實際經營現狀,其無法滿足和接受如此大幅度降費標準。
業主追求高性價比服務,而物業企業面臨成本攀升與服務投入不足的惡性循環。物業降價運動倒逼物業卷價格、卷品質,并不是一劑百試百靈的大招。
不可忽視的是,物業企業需要盈利才能持續發展、留住人才、升級技術與設備,從而保障服務質量。
破局之道
從建筑的維護管理、到小區的公共服務與安全、再到社區的人文生活……物業服務以越來越強的存在感,參與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通過社會輿論場觀察,物業市場發展到現在,似乎供需雙方都有很多不滿意。
業主端對物業充滿不信任甚至敵視,物業費高、服務質量低、投訴無門、公共收益不透明、維修基金難以對賬……
而物業也滿眼委屈,物業費催收困難、人力成本上漲、基礎設施維保費用上漲,盈利備受考驗。以上市物企披露年報為參考,2024年全國60多家上市物企有13家錄得虧損。而克而瑞數據顯示,2024年物業收繳率僅82%,較前一年走低約3個百分點。
近兩年,取締物業的聲音泛濫。誠然,放眼全國不難找出“趕走”原物業開啟業主自治或換物業后小區治理變得更好的案例。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許多后來的結果不及預期。
住建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物業撤場項目爆增47%。而物業撤場后,有項目垃圾成山、消防系統癱瘓,有小區半年房價跌去25%,有小區5年4換物業無人接盤……
在此背景下,質價相符成為行業破局探索的重要方向。事實上,政府主導的物業費降價的最終目的也是走向質價相符。但問題的關鍵是,目前關于質價相符行業并未達成一個標準共識。
好在,有先頭部隊已提出可以實踐的方案,比如萬物云的“彈性定價”模式。
簡單來看,即萬科物業根據法律法規以及作為專業物業公司,梳理形成了一份物業服務清單,其中包括158項必須服務和350項自選服務。而業主可以根據自身小區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選擇服務、定價物業費。
據悉,目前萬科物業已在全國超10個小區落地“彈性定價”。
日前,位于重慶南岸的萬科金域學府翰林小區正在召開業主臨時大會,重新簽訂物業服務合同,而物業費引入了“彈性定價”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由相關政府部門指導、參與。
國資物企“削權”一把手
這家頭部物企砸千萬紅包
盈轉虧后,這家物企賣起了雞蛋
這家物業將定價權交給業主
這家物企中標額“消失”數百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