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胞生理學
1. 細胞膜結構與物質轉運
- 液態鑲嵌模型、被動轉運(擴散、滲透、易化擴散)、主動轉運(鈉泵)、胞吞胞吐。
2. 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
- 靜息電位(K?外流)、動作電位(Na?內流/K?外流)、極化、去極化、復極化、閾電位。
3. 興奮傳導與傳遞
- 局部電流學說、神經-肌肉接頭(乙酰膽堿、終板電位)。
二、血液系統
1. 血液組成與功能
- 血漿(滲透壓:晶體/膠體)、血細胞(RBC、WBC、血小板的功能)。
2. 血型與凝血
- ABO血型系統(抗原抗體)、Rh血型、凝血過程(內源/外源途徑)。
三、循環系統
1. 心臟生理
- 心肌特性(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心動周期(心房/心室舒縮)、心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
2. 血管與血壓
- 動脈血壓形成(心輸出量×外周阻力)、調節(神經調節:交感/副交感;體液調節: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
3. 心電圖
- P波(心房去極化)、QRS波(心室去極化)、T波(心室復極化)。
四、呼吸系統
1. 肺通氣與氣體交換
- 呼吸運動(胸式/腹式)、肺活量、肺泡通氣量、氧解離曲線(影響因素:pH、CO?、溫度)。
2. 氣體運輸
- O?運輸(血紅蛋白結合)、CO?運輸(碳酸氫鹽、氨基甲酸血紅蛋白)。
五、消化系統
1. 消化液與吸收
- 胃液(HCl、胃蛋白酶)、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類的吸收方式)。
2. 胃腸調節
- 神經調節(迷走神經)、體液調節(胃泌素、促胰液素)。
六、泌尿系統
1. 腎小球濾過
- 濾過率(GFR)、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壓-膠滲壓-囊內壓)。
2. 重吸收與分泌
- 近端小管(Na?、葡萄糖重吸收)、髓袢(水鹽平衡)、抗利尿激素(ADH)作用。
3. 尿的濃縮與稀釋
- 腎髓質滲透壓梯度、醛固酮(保Na?排K?)。
七、神經系統
1. 突觸傳遞
- 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抑制性突觸后電位(IPSP)。
2. 感覺與運動
- 特異性/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牽張反射(膝跳反射)、小腦與基底神經節功能。
八、內分泌系統
1. 激素與調節
- 下丘腦-垂體軸(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
九、能量代謝與體溫
1. 基礎代謝率(BMR)
- 測定條件、影響因素(甲狀腺激素)。
2. 體溫調節
- 產熱(骨骼肌、棕色脂肪)、散熱(輻射、蒸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