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中各年齡段、男女性配偶率數據:
20-24歲,有配偶率13.81%,男性4.5%,女性9.3%,男女比例4.9:10
25-29歲,有配偶率55.27%,男性23.8%,女性31.5%,男女比例7.6:10
30-34歲,有配偶率81.98%,男性39.1%,女性42.8%,男女比例9.1:10
35-39歲,有配偶率89.04%,男性44.5%,女性44.6%,男女比例9.97:10
40歲以上,男性配偶率就上去了,男女比例10.2:10
配偶率和男性配偶率的數據,大概說明了一個事實,年輕人,尤其是男性,正在出逃婚戀——
四個字:爺,不玩了!
早些時候,民政部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結婚登記數據:
2025年Q1結婚181萬對,離婚63萬對;結婚同比下降8.1%,離婚同比上升9.9%
2024年Q1結婚196.9萬對,離婚57.3萬對
2023年Q1結婚214.7萬對,離婚64.1萬對
結婚率下降,最直接的影響是出生率低了,產科、嬰幼兒用品、幼兒園、學區房......隨著新生兒減少也開始變得困難;
所以,地方上除了抓存量鼓勵生娃外,還要抓增量鼓勵結婚。
浙江、山西、廣東等一些地市和村莊出臺的政策,結婚就發紅包,少則1000元,多則40000元。
民政結婚的新政,2025年5月10日起,結婚登記不需要戶口本,辦理結婚登記時只需要出示(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證;(二)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就可以領證
——如果未婚男女看對眼了,隨時都可以去民政部門登記結婚,方便快捷!
比婚姻早一點是戀愛。
麻煩的情況出現了,孩子們現在連戀愛都不愿意了。
2025年1月14日,成都市人民公園貼了個通知:相親角女生位置已滿,暫停登記
這事給鬧的,難道成都的男生在相親戀愛這個圈圈里都消失了嗎?
從經濟角度看,婚戀是有成本和價格標簽的。
即便再神圣的愛情和婚姻,都有。
這個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
如果成本是自愿付出的,付出和回報是對等的,那么婚戀就是平等的;
如果成本是另外一方給強加的,回報不及付出,這樣的婚戀早早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
去年和今年春節,發生了一些事情;
剛剛過去的四月,山西也發生了一件事情。
那些事情和這些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成本和收益、付出和回報這兩個經濟要素去評價
——當投入和結果不對等時,所有對愛情和家庭的美好想象都會像太陽下的肥皂泡一樣,迅速破滅。
在查閱資料的時候,我無意發現一個法學女碩士給男友的《婚前財產及生育補償協議》。
直接貼圖在下面:
我請教了相熟的律師,他的評價——
滿篇的潛臺詞“我的,是我的;你的,是我們的”。權責不對等,胡鬧!
婚姻不是兩個人搭班生活,婚姻本來的面目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是雙方對家庭的共同付出,是相濡以沫。
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婚姻開始有了價格;
當婚姻有了價格的時候,兩個人在新組建的家庭里做的一切都可以用價格來衡量,那么婚姻和買賣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之前做過一組結婚和新生人口的數據推導:
當年結婚人數對應第二年新生兒數量之比,最近25年的均值是1.517;
數學好的同學,自己能推算出來今年新生兒大概數量。
結婚是內需最大的動力,要結婚總得添置新家具家電吧,大部分新婚夫婦總要生娃吧,生娃后總要有奶粉玩具上幼兒園吧,讀書大概率還要有各種課外班吧?
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孩子總不能虧待了吧?
當你看到有些事情變得糟糕了,其實糟糕的種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最后還是貼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源吧,對文頭數據有質疑的,自己去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