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念真主至大、不會核彈爆炸”!伊朗恐怕是伊斯蘭世界中最明白這個道理的國家!
傳承著“中東雄獅、波斯帝國繼承者、伊斯蘭什葉派領袖、中東抵抗之弧領導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世界唯一的神權計劃經濟國家”等名號的伊朗!
雖然名頭聽著確實很豐滿!但現實真的很骨感!“這幾天的伊朗著實有點煩”!私下里拼命搗鼓的“核武器”果然被發現了,6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一項決議,正式宣布伊朗違反了核不擴散義務!
得此號令,讓連續失眠半年后的“中東小霸王”以色列,終于再一次在美國“伊核問題談判”的掩護下,用了一天時間徹底瓦解了伊朗的軍事指揮中樞,還順帶著帶走了伊朗兩位最重要的核物理學家!
伊朗軍事三巨頭均已陣亡
從表面看,伊朗這種政權中樞被一鍋端的現象,似乎證明了其軍事情報工作“十分拉胯”、摩薩德仿佛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伊朗的問題核心一直是經濟!
伊朗在軍事中的“內應不斷、派系林立、通敵成風”的不堪現象,反映的是其經濟面中“利益集團壟斷、經濟結構失衡、人民生活困苦”的長久問題!
而由于“伊朗1979的建國過程存在一定無法公開的因素”,霍梅尼雖然血腥清洗了“保王黨”和“親蘇派”,又通過兩伊戰爭人為消耗了“軍隊”,但其一系列的操作造成了伊朗社會的長期割裂,尤其是在神權“血緣化、世襲化、門閥化”的利益傳承背景下,伊朗社會中城市和農村,工業與農業、世俗和教權、商人和門閥、軍隊和教士的結構性利益分配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而1989年霍梅尼去世后,其原定“圣裔繼承人”離奇死亡,更是讓這個“神權”國家陷入了長期的高層混亂之中,因此,伊朗的內部問題遠大于其外部矛盾,加上在“法基赫監管”政體和“西方世界”的長年經濟制裁之下,伊朗作為中東地區唯一“具有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潛力的國家!雖然坐擁164萬平方公里、8800萬人口、全球7%礦產儲量,卻在無數次的“戰略誤判”和“內部腐敗”中,屢屢錯失時代機遇!
我們將分三期來聊聊伊朗經濟問題的由來,談談伊朗的4大家族,以及伊朗經濟的“死結”!
跪著的軍隊能打么?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非黑即白!從巴列維到霍梅尼的經濟改革!
伊朗距離成為世界一流國家,還差著N個沙特阿拉伯,2024年,伊朗名義 GDP 約為4014 億美元,人均 GDP 約4633 美元!這個人均數據差不多是沙特的1/6,卡塔爾的1/20,近似黎巴嫩、斯里蘭卡,其軍隊普通士兵月薪約為20美金!
那么是什么導致其經濟變成這樣的呢?
故事要從伊朗在巴列維時代說起,巴列維時期的伊朗一直秉持“自由、開放、富裕、世俗”的全面西化政策!,在豐富的油氣資源的支撐下,伊朗是當時世界上少數能在親美基礎上,與蘇聯也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
按道理,那時的伊朗充滿了活力,可為何伊朗人民還要推翻巴列維政府呢?
原因就在于豐富的外匯收入,讓小巴列維萌生了通過一次徹底的社會經濟結構改革,將伊朗從一個農業國一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國,為此其進行了突擊式的市場經濟現代化改革!
巴列維的實施路徑也很簡單,類似我們大清的“洋務運動”,簡單而言就是花錢買裝備,從設備到工人,一次性打包進口,從而強行工業化!
伊朗末代國王:禮薩·巴列維
在買買買的口號中,1978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伊朗的人均GDP來到了2500美元,一只腳跨進了發達國家的大門,這個數值是我們同期的10倍以上!
但是在華麗的數據之下,是伊朗嚴重失衡的經濟結構,巴列維沒有理解什么是“落后的生產關系,必然阻礙先進的生產力發展”!伊朗的上層建筑與世界接軌,但底層結構還活在上個世紀!
60年代開始的巴列維改革,雖然使伊朗城市人口逐漸富裕,但在工業化剪刀差之下,底層的農民卻過的越發困苦!要知道伊朗一直是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2%,但60%的農民只占據5%的土地,絕大多數的土地掌握在了貴族、地主、王室手中!
這種一個國家,兩種生活的經濟模式,非常考驗“伊朗國民的吃苦能力”!
小巴列維也知道這個問題,但進行了幾年土改后,除了讓小農和小工商業者都失去了積極性之外一無所獲,因此在70年代開始,其激進的提出了“不要農業”的改革方針!
1971年,伊朗的農業投資只占國家預算的5.1%,且絕大部分資金都進了大型農業企業的口袋之中,于是伊朗農民被強行城市化,被趕往城市務工!
巴列維時期伊朗女性
問題到此就被全面激化了,巴列維的改革只限于國家精英人群,他們西化且沒有受什么宗教包負,而且深受石油經濟滋養!然而,農民正好相反,他們傳統且深受伊斯蘭教影響,國家的發展似乎與他們毫無關系!
于是,這樣的一群農村青年跑到城市,滿眼所及的“小皮裙、大波浪”,讓這群人當下就心態崩了!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種子就此播下”!
接著,70年代美元第一次危機爆發,世界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就此開始,深度依賴油氣工業和美援的伊朗經濟立馬陷入困頓,輸入性的通脹景氣搖搖欲墜,于是外匯儲備枯竭的伊朗開始進入“債務螺旋的困境”!
1979年,伊朗社會矛盾到大頂峰,在數百萬人的罷工和抗議浪潮下,巴列維下令軍隊鎮壓,然而軍隊臨陣倒戈,伊朗局勢迅速失控,巴列維出逃、霍梅尼回歸!
霍梅尼回歸
大毛拉霍梅尼回國后,首先將伊朗從一個世俗化的君主立憲國家轉變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制國家!接著,在經濟上實現獨特的“伊斯蘭特色的國有計劃經濟模式”,在政治上實現由毛拉們監督世俗派執政的“法基赫監管”體制!
霍梅尼心里很清楚,念經他們是專業的,可治理國家,還得靠那些正經受過教育的讀書人!但是,經濟的方向還得從霍梅尼來定!于是其樸素的認為,既然巴列維的經濟改革是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那么我改不了生產關系,就把生產力改到初始水平,那社會不就重新被配平了么?
于是,在《古蘭經》經濟學“公平、平等、互助”的理念指導下,伊朗經濟原地大轉彎,開始以農業為基礎,工業只求基本的自給自足的!并且,由于《古蘭經》規定:“真主是萬物的絕對所有者”,任何經濟活動必須遵循伊斯蘭教法”!因此諸如利息之類的行為都不應出現,而政府是國民經濟的執法者,私有經濟應受政府管控!
實際上,霍梅尼的“神學經濟”有其時代和文化特征,其實質是半部“社會主義經濟學”加上半部“古蘭經”的縫合巨作!
伊朗伊斯蘭革命
于是,伊朗新政府在掌權后,立即著手清算了王室和權貴的資產,并且實施了激進的生產資料國有化和土地改革!他幾乎把基本面上所有的金融、工業、礦產等全都收歸了國有!同時,清算了一大批私營工商業主,并對私有化經濟實施嚴格的限制!但這輪改革未能觸動教士階層的既得利益,反而壯大了他們的資本!
不僅如此,為了彰顯“圣人是不會錯的理念”,伊朗開始推行全面的“去息化”伊斯蘭金融!結果導致伊朗資金大量外逃,金融系統開始與國際脫鉤,因為伊朗的銀行此時只能無息貸款,從而也就無法為儲戶支付相應利息!
霍梅尼的經改雖然快速實現了國有經濟,可隨之而來的管理能力缺乏,市場經驗淺薄、生產關系混亂等問題,疊加西方世界的全面經濟制裁,讓伊朗的經濟又一次陷入衰退!
于是,伊朗開始了持續至今的皆在打破封鎖的“抵抗經濟”!
平心而論,霍梅尼的經改初心也許是好的:“他希望將社會財富集中起來,通過政府,再把財富分配給底層民眾!
比如,霍梅尼對糧食、能源等必需品長期實施大規模價格補貼,設立 “窮人基金會” 提供基本保障,但這種補貼制度效率低下,不僅導致資源浪費,還造成了長期的黑市泛濫。
同時,盡管霍梅尼試圖推動國有產業多元化,但伊朗經濟中石油及關聯產業仍占 GDP 約23%以上,90% 的外匯收入也來自石油!
更嚴重的是伊朗教士階層,不斷通過宗教稅收和諸如庫姆伊斯蘭基金會攫取國家經濟命脈,這些財富沒有被納入國家財政,成為了獨立于政府的權力來源。
霍梅尼時代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980年,霍梅尼實際上都未完全掌握伊朗軍隊,但其已經開始輸出“伊斯蘭革命”,就在伊朗的政局再次走向撲朔迷離之際,中東大區的另一猛人薩達姆迎面而來,送給了霍梅尼一份大禮!
于是,持續8年,武器先進但戰術落后的兩伊戰爭全面爆發,大量“忠心度存疑”的軍隊和“異議人士”被霍梅尼送上了戰場,取而代之的就是著名的“伊斯蘭革命衛隊”!
隨后,革命衛隊就在霍梅尼支持下迅速崛起,幾乎控制了伊朗大部分的石油出口、邊境貿易和海外企業,這導致伊朗政府僅能獲得約五分之一的石油收益,而且伊朗革命衛隊還深度參與制造業、建筑和電信,形成 “國中之國” 的經濟帝國,進一步抑制了政府的經濟調控能力。
至于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伊拉克從土豪打成了乞丐”,伊朗則徹底被排除在了全球體系之外!
據估算,伊朗在戰爭中損失了3000億美元資產,石油工業大幅下滑,外貿和旅游業徹底崩潰,1989年,兩伊戰爭結束后的第二年,伊朗GDP只剩1000億美元,人均GDP下滑至1500億美元!通貨膨脹率超17%,“找工作率”超16%,全國核心工業和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國內日用品短缺,經濟發展明顯倒退!
兩伊戰爭
1989年,霍梅尼逝世,伊朗最高領導人的專家會議選舉哈梅內伊為新領袖。同年10月,由拉夫桑賈尼領導的伊朗政府宣布修訂憲法,伊朗經濟開始好轉,伊朗經濟開始進入“伊斯蘭革命衛隊”和“4大家族”時代!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明日新篇——伊朗神權經濟揭秘(2):開門防滲透!關門搞內斗!4大家族0元購!
伊朗官方GDP數據
截止今日伊朗陣亡的主要高官
兩伊戰爭時伊朗的“金鑰匙軍”
汪文灝Ro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