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鄭麗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硅谷,大廠之間的“搶人大戰”向來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 AI 大模型時代,這場戰斗已然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不再是“百萬年薪”、也不再是“股票+期權”,而是 CEO 親自出馬,一封郵件送上千萬美元年薪。
近日,據外媒 The Register 披露,Meta CEO 馬克·扎克伯格親自向一位 AI 研究員發出郵件邀請,內容很簡單:“我有個 Offer 給你。”——而這封郵件所附的,是一份年薪至少 1000 萬美元的 Offer(約合人民幣 7183 萬元)。
是的,你沒看錯:八位數美元的年薪!
AI 產品爆發,但你的痛點解決了嗎?8.15-16 北京威斯汀·全球產品經理大 會 PM-Summit,3000+ AI 產品人社群已就位。
直面 AI 落地難題、拆解頭部案例、對接精準資源!
掃碼登記信息,添加小助手進群,搶占 AI 產品下一波紅利:
進群后,您將有機會得到:
· 最新、最值得關注的 AI 產品資訊及大咖洞見
· 獨家視頻及文章解讀 AGI 時代的產品方法論及實戰經驗
· 不定期贈送 AI 產品干貨資料和秘籍
高薪獵頭不稀奇,CEO“欽點”才罕見
根據該名研究員的回憶,看到這封來自扎克伯格本人的郵件讓他“嚇了一跳”。
不僅因為 Offer 薪資的數字之高,更是因為這背后傳遞出的信息:Meta 已經不再滿足于常規的招聘流程,而是直接啟動“高層通道”,把真正重要的人親自挖過來。
“我很好奇,這將對整個 AI 招聘市場產生什么影響。”
這名研究員指出,這種高規格的挖人方式、這種級別的薪酬,足以在 AI 圈引發不小震動。但同時他也表示,當前尚未決定是否接受來自 Meta 的這份天價 Offer。
事實上,此次扎克伯格親自出面并非偶然。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這種“定點狙擊式”挖人策略是 Meta 近幾個月來主推的人才戰略,其目標非常明確:鎖定全球訓練過大型 AI 模型的核心人才,這類人群的全球數量極少,也恰好是當前 AI 技術突破的關鍵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薪資問題”,而是對未來的提前下注。
在大模型時代,模型參數可以有千億級別,訓練周期可以持續數月,硬件資源消耗也可以動輒幾千萬美元……但真正有能力、能成功帶領團隊訓練出核心基礎模型的研究員,放眼全球不過百人——Meta 這次挖角行動的核心,就是這些人。
據悉,Meta 瞄準的候選人清單不過 50-100 人。也就是說,Meta 不是“廣撒網”,而是“深挖井”,以高成本去換一個有可能帶來質變的 AI 研究領導者。
錢已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在于“能不能請得動”
雖然 Meta 給出了 1000 萬美元的年薪,但令人意外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接受。
風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的合伙人 Deedy Das 近日透露,在短短一周時間內,他就得知了至少有三個人都拒絕了 Meta 的高薪 Offer:“Meta 目前給出的AI崗位年薪最少都有200萬美元,但它還是輸給了 OpenAI 和 Anthropic。AI 人才爭奪戰已經瘋狂到離譜的程度了。”
曾任推特 AI 負責人、現為 Jobright.ai 聯合創始人的 Yudian Zheng 也透露,他在 2022 年拒絕了 Meta 開出的年薪百萬美元 Offer,只為創辦自己的創業項目。當被問及對于 Meta 如今發出的“千萬年薪 Offer”,Yudian Zheng 表示也不算稀奇:“頂尖的生成式 AI 人才競爭已 經到了極度激烈的地步。訓練前沿模型有點像煉金術:一個深度經驗豐富的研究員就可能帶來巨大突破。”
不過,根據 SignalFire 的最新報告,Meta 在 2024 年的人才流失率達到了 4.3%,僅次于流失率更高的谷歌(5.4%)。相比之下,Anthropic 的留存率高達 80%,而 DeepMind、OpenAI、Cohere、Mosaic 等也均超過了60%。
可見,AI 研究人員的“流向”不只是薪資博弈,也是一種對團隊文化、研究自由度以及項目愿景的綜合判斷——換句話說,哪怕你有錢,也未必買得到人。
為什么Meta開始“瘋狂砸錢”?
這背后,隱藏著 Meta 在 AI 戰場上日益明顯的焦慮感。
在 OpenAI 推出 o3-pro、Anthropic 發布 Claude 4 系列、Google 展示 Gemini 2.5 Pro 的當下,Meta 發布的 Llama 4模型雖然參數龐大、性能尚可,但未能在體驗和實用性層面實現對標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
特別是在推理質量、多模態交互和推理效率等方面,Llama 4 沒有像 Meta 預期的那樣制造爆點,甚至還有開發者社區指出其跑分策略“不夠透明”,引發外界對其評估方式的質疑。
為了在未來版本中實現“反超”,Meta 不得不拿出更多資源。
除了人才之外,Meta 還與數據標注公司 Scale AI 簽署了一份高達 150 億美元的大單,用以獲取高質量訓練數據。同時,現年只有 28 歲的 Scale 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lexandr Wang 也將加入 Meta,由他領導一個全新組建的 AI 團隊——據說該團隊早在 2024 年 12 月就開始籌備,由扎克伯格親自掛帥、招募頂尖 AI 人才。
關于 Meta 的這個新 AI 團隊,上文提到的那位收到 1000 萬美元年薪 Offer 的研究員也指出,這支團隊很有可能在朝著“超級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方向邁進:“其實在很多維度上,這些模型已經超越人類了,比如數學、圍棋等等。所以說它們未來能達到超級智能,我并不覺得太離譜。”
不僅如此,這位研究員還補充道:“更關鍵的是,我們似乎已經跨越了一個拐點:模型開始真正變得‘有用’,具備商業價值。從這里開始,整個行業的發展就像水到渠成。我認為 Meta 這波行動正是出于這樣的判斷。”
AI技術背后,真正的戰場在于“人”?
盡管 Meta 并未回應相關傳聞,但它也確實并不陌生于“燒錢式研發”。
以其 VR 部門 Reality Labs 為例,自 2020 年第四季度成立以來年年虧損,累計虧損超過 640 億美元。但同時 Meta 在 2024 年凈利潤又高達 620 億美元,再加上裁員 3600 人后,Meta 手里更是握著足夠的資源和預算去打這場“AI 翻盤戰”。
根據近期 Meta 在一起 AI 相關訴訟中的法律文件披露:公司預計到 2035 年,生成式 AI 業務的累計營收將在 4600 億美元到 1.4 萬億美元之間。相比之下,即便 Meta 為了挖 50 位 AI 大牛、每人都開出千萬年薪,也不過 5 億美元——如果 Meta 對 AI 業務的收入預期成真,這筆薪資支出僅是“九牛一毛”。
當然,Meta 并不是唯一在押注 AI 未來的公司,也不是唯一愿意在“人才”上花大錢的公司。畢竟,在這場由 OpenAI、Anthropic、xAI、Meta 等全球科技巨頭共同參與的“AI 大戰”中,他們所爭奪的核心就是人——那些真正能在底層模型中“煉金”的人。
AGI 是否真的會來臨仍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AI 人才之爭正在進入白熱化。
參考鏈接: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6/13/meta_offers_10m_ai_researcher/?td=rt-3a
2025 全球產品經理大會
8 月 15–16 日
北京·威斯汀酒店
2025 全球產品經理大會將匯聚互聯網大廠、AI 創業公司、ToB/ToC 實戰一線的產品人,圍繞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增長運營、智能落地等核心議題,展開 12 大專題分享,洞察趨勢、拆解路徑、對話未來。
更多詳情與報名,請掃碼下方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