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苗正 編輯|路之遙
6月15日上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五部門組織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江蘇如皋啟動。
參加此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車型多達124款,也是新能源汽車下鄉首次破百。
比亞迪參與此次活動的車型多達11款。對于這家公司來說,這并非一次簡單的政策響應,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預演。
當城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喧囂與“內卷”逐漸觸及天花板,增長曲線開始呈現出疲態時,比亞迪將目光堅定地投向了那片廣袤的、擁有近5億潛在用戶的藍海——中國的下沉市場。
此舉不僅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擁抱,更是對未來十年中國車市格局的一次精準預判和大膽宣言:得下沉市場者,得未來。這片曾經被傳統燃油車視為“邊疆”的土地,正迅速演變為決定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走向的終極戰場。
01
名單的重量:政策東風下的戰略卡位
自2020年首次啟動以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已成為觀察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的重要風向標。它如同一座橋梁,一端連接著國家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宏大敘事,另一端則連接著廣袤鄉村對美好生活、對現代出行方式的樸素向往。
2025年的活動,在規模、深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核心目標愈發清晰:將新能源汽車的種子真正播撒到中國的每一寸有消費潛力的土壤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比亞迪的深度參與顯得順理成章,卻又意味深長。與一些車企象征性地拿出幾款邊緣或老舊車型參與不同,比亞迪此次入圍的,幾乎全是其在主流市場的“當家花旦”。
海鷗(參數丨圖片)與海豚:精準的“敲門磚” 作為比亞迪海洋網的入門級車型,海鷗和海豚憑借其小巧靈活的車身、時尚的設計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早已在城市年輕消費者中站穩了腳跟。將它們推向鄉村市場,比亞迪的意圖十分明確。
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但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品質和審美的要求也在快速提升。海鷗和海豚恰好命中了這個甜蜜點——它們既是消費得起的“第一輛車”,又擺脫了傳統“老頭樂”的廉價感,提供了安全、智能、可靠的現代化出行體驗。
這不僅是產品,更是比亞迪為鄉村青年量身打造的“生活升級券”。
元PLUS與宋Pro DM-i:家庭需求的“承接者” 如果說海鷗和海豚是敲開市場的先鋒,那么元PLUS和宋Pro DM-i則是承接家庭用戶升級需求的中堅力量。
鄉村地區的家庭結構往往更為傳統,車輛通常需要滿足多人出行、載物甚至是一些輕度生產資料運輸的需求。元PLUS作為一款純電SUV,其空間和通過性優于轎車;而宋Pro DM-i則憑借其“可油可電”的DM-i超級混動技術,完美解決了鄉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的“里程焦慮”問題。
這款車在饋電狀態下依然能保持極低的油耗,長續航能力使其能夠輕松應對跨鄉鎮、跨縣市的出行需求,這種“沒有充電樁也能開”的特性,是其在下沉市場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唐DM-i:消費升級的“旗艦標桿” 將旗艦級的唐DM-i也納入下鄉名單,則更顯比亞迪的深謀遠慮。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少數鄉村富裕階層的需求,更是一種品牌形象的樹立。
它向市場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比亞迪提供給鄉村消費者的,是與城市同步的、毫無保留的、最高品質的產品。這種“一視同仁”的姿態,極大地增強了品牌在下沉市場的信譽度和號召力,為未來更深層次的市場滲透打下了堅實的品牌基礎。
可以說,比亞迪憑借其完整且層次分明的產品矩陣,在2025年的下鄉活動中完成了一次教科書式的戰略卡位。它沒有將鄉村市場視為清庫存的渠道,而是作為一個全新的、充滿潛力的增量市場來認真對待,用最具誠意的產品去匹配和引導這片市場的真實需求。
02
城市的“紅海”與鄉村的“藍海”:增長曲線的必然轉向
將目光從鄉村拉回到繁華的都市,我們更能理解比亞迪此番布局的迫切性與必然性。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根據乘聯會的數據,到2024年底,部分一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逼近甚至超過50%。這意味著,城市市場正從“增量競爭”快速轉向“存量競爭”。
城市市場的增長瓶頸日益凸顯:
市場飽和與競爭白熱化: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巨頭,都將主力產品和營銷資源密集投放在城市。價格戰、技術戰、服務戰此起彼伏,營銷成本水漲船高,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消費者的選擇空前豐富,品牌忠誠度卻在下降,獲客難度與日俱增。
基礎設施的制約:盡管大城市充電網絡相對完善,但“充電焦慮”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節假日高峰期和老舊小區。停車位資源緊張、安裝私人充電樁困難等問題,也勸退了部分潛在的純電用戶。
需求趨于同質化: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場景相對集中,主要圍繞通勤、周末出游等。這導致產品定義上的“內卷”加劇,各品牌在智能化、舒適性、設計感等維度上反復拉鋸,難以形成顛覆性的差異化優勢。
與城市的“紅海”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沉市場的“藍海”畫卷。這里所說的“下沉市場”,并不僅僅指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而是包括了三線及以下城市、縣城、鄉鎮和廣大農村地區的廣闊區域。這片土地上,生活著近5g億的人口,他們正經歷著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消費升級浪潮。
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體現在:
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極低的滲透率:近5億的潛在用戶,其汽車保有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全新的增量,是一個未被開墾的巨大金礦。
獨特的用車場景與需求:鄉村用戶的出行半徑更大,社交關系網絡更為緊密,車輛的使用場景也更加多元。他們需要車輛能跑長途、能走爛路、能裝載貨物、能在鄉里鄉親面前“有面子”。這種需求的多樣性,為不同類型的新能源產品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尤其是插電式混動車型,其優勢在這里被無限放大。
無“里程焦慮”的充電環境:與城市“寸土寸金”不同,鄉村地區普遍擁有自建房和獨立院落,這為安裝私人充電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配合低廉的家用電價,“家是最好的充電站”這一概念在這里可以完美實現。白天用車,晚上充電,使用成本極低,這是純燃油車無法比擬的經濟優勢。
因此,當城市市場的增長曲線因邊際效益遞減而逐漸放緩時,將目光轉向下沉市場,就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關乎企業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比亞迪的戰略,正是對這一市場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和提前布局。
03
戰略預言:從“農村包圍城市”到“城鄉一體化”
如果說過去的汽車市場格局是“得城市者得天下”,那么比亞迪的行動則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城鄉并重,甚至在特定階段“鄉村優先”的時代。這并非簡單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重演,而是在新的技術和市場條件下,對“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戰略呼應。
比亞迪的“預言”建立在幾個關鍵的判斷之上:
判斷一:技術平權將釋放鄉村消費力。 過去,先進的汽車技術和產品總是優先供應給城市。但比亞迪通過其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規模化效應,成功地將DM-i超級混動、刀片電池、e平臺3.0等核心技術“普惠化”。
當一輛技術先進、安全可靠、使用成本極低的新能源汽車,其購買門檻降低到與同級別燃油車相當甚至更低時,鄉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將被徹底引爆。這是一種技術驅動下的“消費平權”,其力量將是顛覆性的。
判斷二:渠道與服務的下沉是決勝的關鍵。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其銷售和服務網絡至關重要。與新勢力普遍采用的城市中心直營店模式不同,比亞迪長期以來堅持“直營+經銷商”的模式,其渠道網絡早已深入縣鄉。
在2025年的下鄉活動中,比亞迪必然會進一步加速渠道的下沉和服務能力的建設。當銷售網點開到鄉鎮,當維修保養服務能夠覆蓋到村口,當用戶可以像購買家電一樣方便地購買和維護一輛汽車時,市場的最后一道壁壘就將被打破。
判斷三:品牌心智的占領將構筑長期護城河。 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其信息獲取渠道和消費決策邏輯與城市有所不同。
他們更看重口碑、熟人推薦和品牌的可靠性。比亞迪通過此次下鄉活動,用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矩陣,配合國家政策的權威背書,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品牌心智“搶灘登陸”。
一旦在數以億計的鄉村用戶心中建立起“新能源就是比亞迪,比亞迪就是靠譜”的認知,其形成的品牌護城河將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內都難以逾越。
這套“組合拳”——普惠的技術、下沉的渠道、深入人心的品牌,共同構成了比亞迪對未來的戰略預言。它預見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城鄉差距的逐步縮小,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將不再有明顯的城鄉邊界。一個能夠同時滿足北京CBD白領和河南鄉鎮青年需求的品牌,一個其服務網絡能夠無縫覆蓋全國的品牌,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國民品牌”,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04
終極戰場的挑戰與未來
當然,將下沉市場定義為“終極戰場”,也意味著這里的戰斗絕非坦途。機遇與挑戰總是并存。
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基礎設施的完善仍需時間:盡管家庭充電樁安裝便利,但鄉鎮和跨區域公路沿線的公共充電網絡依然是短板,這將直接影響長途出行的便利性。
消費習慣的轉變需要引導:燃油車在鄉村市場擁有深厚的使用慣性和認知基礎,如何通過有效的市場教育,讓消費者理解并接受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服務網絡的成本與效益平衡:將服務網絡延伸到廣闊的鄉村地區,其建設和運營成本是巨大的。如何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實現商業上的可持續性,考驗著車企的運營智慧。
然而,這些挑戰恰恰是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的機會所在。憑借其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以及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執行力,比亞迪最有能力與國家電網等基建巨頭合作,共同推動充電網絡的建設;最有能力通過其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口碑效應,完成市場教育;也最有能力通過精細化運營,平衡服務網絡的成本與效益。
展望未來,這片終極戰場將決定中國車市的最終格局。
當城市市場進入零和博弈的“淘汰賽”階段,下沉市場提供的巨大增量將成為企業持續增長的關鍵。能夠成功在這片戰場上立足的車企,將獲得寶貴的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品牌優勢,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與其說是一聲發令槍,不如說是一個明確的市場信號。它標志著行業發展的重心,正不可逆轉地向更廣闊的地域延伸。
比亞迪攜其主流產品矩陣的深度參與,并非一次高調的宣言,而是一個基于市場現狀和自身優勢的理性戰略選擇。其根本目的,是在城市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尋找并鎖定下一個可靠的增長引擎。
因此,未來數年中國車市的競爭格局,將在很大程度上由下沉市場的開拓結果來定義。
決定成敗的關鍵,將回歸到最樸素的商業邏輯:誰能提供更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建設更便捷可靠的服務網絡,并贏得數億新用戶的信任。比亞迪憑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已搶得先機,但這場關乎未來的市場爭奪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