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1發動武裝政變炮擊廣州,以武力驅趕孫中山為首的廣東中華民國政府,史稱六·一六事變(另稱廣州蒙難)。
陳炯明照片
陳炯明因主張聯省自治而與堅持北伐統一的孫中山政見相左,故當日突然率部下粵軍發難,武力驅逐孫中山并消滅廣州軍政府;期間粵軍炮轟總統府、逼孫部繳械并占領炮臺兵工廠等軍事要塞,孫中山則率海軍戰艦炮擊粵軍報復。
?六·一六事變?
背景
1920年7月直皖戰爭后,段祺瑞下臺,但是控制北京政府的直系奉系軍閥仍然沒有恢復《臨時約法》。8月舊桂系把持護法軍政府發難揮師進攻粵東閩南,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陳炯明所部粵軍從福建回師,11月擊敗桂軍奪回廣州后邀請孫中山、唐紹儀2、伍廷芳3回廣東。孫中山抵達廣州改編軍隊由其直轄。
1912年3月25日,孫中山與唐紹儀在總統府前合影
1920年12月12日,孫中山召集殘留廣州的非常國會議員開會,但因法定人數不足無法開會,遂召開座談會。與會者多主張在廣州建立民國中央政府、另立總統。1921年1月1日,孫中山在軍政府發表演說稱:
此次軍府回粵,其責任固在繼續護法,但余觀察現在大勢,護法斷斷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吾人從今日起,不可不拿定方針,開一新紀元,鞏固中華民國基礎,削平變亂。方針維何?即建設正式政府是也。蓋護法不過矯正北政府之非法行為,即達目的,于中華民國亦無若何裨益。況護法乃國內一部分問題,對內仍承認北京政府為中央政府,對外亦不發生國際上地位之效力。所以數載以來,北政府尚自命為中央政府,外人仍承認之,而視我等則為土匪,視我等護法區域則如土匪區域?!朔N機關,豈能代表中華民國而與北庭對抗乎?
陳炯明主張實行“聯省自治”(省民選舉議員和地方長官等),建立美國式民主聯邦;這與孫中山的北伐、武力統一的主張有所沖突。
1921年8月陳炯明在廣東推行民選縣長,選出近百人
圖為部分當選人合影
1921年1月12日,由廣州殘留議員組織的“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4月7日,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北京政府、直系、奉系軍閥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認,廣東省議會亦開會反對。
孫中山在廣東咨議局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會場
孫中山實施武力統一全國之策,與陳炯明的聯省自治主張發生沖突。陳炯明主張先定省憲,以確立民治的基礎;再議國憲,循序漸進地推進和平統一。他認為北伐系消耗廣東的資源與北方爭霸,并命部下向孫中山提出了如下質詢:
一、南方選舉總統,無異自樹目標。一旦北方來攻,何以御之?
二、廣東現時軍實是否充實,餉項是否豐饒?果有戰事發生,究竟能支持幾時?
6月桂系軍閥再次進逼廣東,是為第二次粵桂戰爭,陳炯明帶兵迎敵。此戰雖擊敗桂系,但粵軍戰后死傷全軍五分之一,士氣頓遭重挫。10月8日,“非常國會”通過孫中山遞交的“北伐出師案”。孫中山隨即將粵軍編為約3萬人的“北伐軍”,于15日向廣西進發。12月4日,孫中山抵達桂林,在此設立“北伐大本營”。陳炯明對此進行抵制,拒不離開廣州。
1921年12月10日,孫中山在桂林
對滇、贛、粵軍發表《軍人精神教育》演說
1922年2月13日,北伐軍進抵湘南。3月,在陳炯明的勸說下,滇省督軍唐繼堯表示不會支持北伐,湘省督軍趙恒惕亦拒絕北伐軍取道全州入境。3月21日,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遭人刺殺,國民黨指控陳炯明為兇手,但亦有人認為鄧鏗不是被陳炯明所殺。
4月16日,孫中山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將北伐大本營遷至韶關,陳炯明拒絕參加會議。20日,陳炯明辭去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之職,率部離開廣州,返回惠州,布防于石龍、虎門一帶,同時命令部將葉舉率部火速由桂返粵,孫中山遂以伍廷芳為廣東省長。
5、6月間,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認為廣東已經穩定,便于5月6日協同胡漢民、許崇智出師北伐,與奉軍張作霖一同夾擊直系。但5月8日奉軍戰敗消息傳來,葉舉等人見狀便于當日率軍抵達肇慶,5月9日,北伐軍自韶關出發,兵分三路進入江西,5月10日孫中山電令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要求各軍不得擅自開進廣州,要求葉舉部駐扎于肇慶、羅定、陽春、高州、雷州、欽州、廉州等地,但葉舉拒不從命,于5月18日開進廣州,提出“清君側、除宵小”等口號,矛頭指向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20日,葉舉又與粵軍諸將致電孫中山,要求恢復陳炯明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之職,遭孫中山拒絕。23日,蔣介石致函陳炯明,勸說其服從廣州政府。
5月25日,北伐軍占領南安,蔣介石向孫中山建議先鞏固后方再北伐。27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以陸軍總長辦理兩廣軍務,所有兩廣軍隊,悉歸其調遣”,陳炯明拒不就任。31日,廖仲愷致電蔣介石,促其南下制衡陳炯明。
6月1日,為說服陳炯明參加北伐,孫中山令胡漢民留守,帶兩營警衛自韶關返回被粵軍控制的廣州城,命令陳炯明到廣州面談,陳炯明則不做回復。6月2日,孫中山派人勸說陳炯明,未果,孫中山電令蔣介石立即率軍赴廣州。同時北洋直系曹錕等人提出方法,要求南北總統共同下野,以促進和談。
5月28日孫傳芳通電全國,請求南北總統一起下野,29日齊燮元電勸徐世昌退位。直系諸將領、官僚一時間紛紛催促徐世昌下野,徐世昌本來就是1918年段祺瑞與馮國璋爭斗起來推舉出的中間派,無兵權也無人望,被迫于5月31日發表通電聲稱自己愿意下野,但要“合法辦法”辭職,希望延緩一些時間。
6月1日天津舊國會203名議員發表聯合宣言,指責徐世昌為非法選舉上位,6月2日吳佩孚部下錢少卿打電話到總統府多次,詢問徐世昌何時離開北京。如此種種,導致徐世昌被迫下臺。
6月3日,葉舉宣布廣州戒嚴。同日,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暨北方知名人士二百余人致電孫中山,請孫實行與北方總統徐世昌同時下野的前言。孫后來澄清從沒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的約定。
與徐同時下野之約言,不知其從何而來。吾在民國元年,曾有與宣統同時退位之語,而今日與徐同時下野之說則無有;其或造謠生事者,根據于與宣統同時退位之語而來,不過假此以熒惑世人耳目耳。如吾果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之語在前,是無異承認其為合法、承認其為正式總統,安能為之?吾之就總統職者,乃知名器之不可假借、職權之不可虛懸,正名定位,不使是非混淆,以亂天下人之耳目。名分既定,則吾自無與徐同時下野之理。
事實上,最早提出南北總統同時下野的是孫傳芳于1922年5月28日給廣州護法政府的通電。
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對駐華各國公使發表聲明,尊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唯一大總統。6月8日,李烈鈞、許崇智、黃大偉、汪精衛等通電,主張以孫為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黎元洪撤銷了對孫中山的通緝令,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國停戰。此時北伐軍已占領吉安,陳炯明乘機要求南北總統同時下野。
陳炯明兵變
6月13日,陳炯明密令部下,準備襲擊廣州,陳軍在白云山一帶宣布戒嚴,葉舉等人紛紛前往廣州。同日,北伐軍占領贛州,檢獲陳炯明與吳佩孚、陳光遠圖謀夾擊北伐軍的電函多件。主要有:
(一)吳佩孚抄示陳光遠與陳炯明11日電。略謂:前與尊處所定夾攻孫軍計劃皆未照行,本月7日,雖擊敗逐退孫軍于贛州城三十余里外,但敵增兵前進,志在得城。贛州一失,全局即難收拾。務于本月15日以前,照行所訂計劃,否則所訂南北統一后北南吳佩孚、陳炯明正副總統條件,概作廢紙。
(二)贛州搜出之陳炯明與陳光遠電。陳炯明去電略謂:“貴軍宜聚兵三南,予由惠州夾擊,必操勝算,對許崇智所部及其本身,務取完全消滅主義,對黃大偉、李烈鈞等軍,實行繳槍解散?!标惞膺h回電略謂:“三南地方遼闊,贛軍不敷分配,今引孫軍深人,贛城險固,死亡必多,足下以后夾擊,敵必首尾不顧,是為上策,望尊處照辦。”
(三)許崇智軍攻克贛州時,又搜獲陳炯明部與贛州密函。略謂:孫定18日總攻擊,“陳部決計先期與我軍協同動作。敵右翼最強,宜先翦除,請我帥速令重兵出三南,陳部即由連平進兵,與我軍夾攻之。南雄方面,是否應與三南同時并進,信豐方面軍隊若干,何日可出三南,均請先電確示,以便告陳部動員相應”。
6月15日,廖仲愷奉孫中山之命前往惠州邀請陳炯明出面,在石龍被扣留。當天,葉舉、洪兆麟、楊坤如等于白云山總指揮處開秘密會,晚10時,葉舉指授諸將領圍攻總統府、占領行政機關及派兵進駐韶關各方略。并懸賞二十萬元謀害孫中山,許事成后大掠三日。由洪兆麟部首先發難。
6月16日,陳炯明部占領廣州,宣布取消廣州政府,部下劫掠各重要機關,斷絕廣州與外界交通,聲明服從舊國會,并炮擊總統府和觀音山住所粵秀樓。15日夜10時,廣州政府接到陳炯明即將叛變的密報,16日凌晨3時,探得陳軍各部從市郊向市區開動,孫中山旋即離開總統府前往海珠。孫中山剛到海珠,陳軍就控制了廣州,封鎖各交通要道,于4時占據各政府機關,并向總統府圍攻,陳軍從觀音山上掃射粵秀樓一帶,被總統府衛隊擊退,上午10時,陳軍從觀音山炮擊粵秀樓,總統府衛隊長姚觀順率部掩護宋慶齡等人潛出。孫中山各部隊相繼遭到繳械??偨y府警衛軍,被第二師軍隊收繳。駐于兵工廠的陳策、朱卓文所部五營,死力抵抗,堅守附近之五座炮壘,與陳軍楊坤如部戰斗數小時之久。后為楊部猛力攻擊,卒將該軍擊潰,死傷甚眾。海軍陸戰隊的長堤司令部,被熊略旅長所部繳械。而廣東此時的要塞虎門炮臺,當日已為黃鳳綸所占領,鐘景棠部也先已占領魚珠等炮臺。長洲炮臺因司令馬伯麟率海軍陸戰隊堅守,與海軍艦隊成犄角之勢,使得叛軍不能陳兵北江,以阻礙北伐軍回粵。
1923年12月,孫中山與警衛營合影紀念
6月16日晨,外交部長伍廷芳登艦謁孫,孫向伍表示:
今日我必率艦隊,擊破逆軍,戡平叛軍而后已。否則,中外人士必以為我已無戡亂之能力,且不知我之所在。
17日晨,孫中山率領“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壁”各艦出動,由黃埔經過車尾炮臺,“駛至白鵝潭,乃命各艦對大沙頭、白云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處之叛軍,發炮射擊。各叛軍聞聲落膽,皆紛紛棄械逃遁”。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
永豐艦改名中山艦
后各艦經中流砥柱炮臺返回黃埔。午前5時,粵軍鐘景棠部下一千人,迫使孫軍陳策部下三百人解除武裝。但陳策因附近停有炮艦四舸為后援,不輕易屈服,雙方因之展開戰斗。正午,“永豐”艦及炮艦二舸通過珠江,在行駛中,用小口徑炮向對面河之陳軍宿舍轟擊至數十發,陳軍以小槍應之。此次變亂,因不帶挑釁外國人色彩,故一般外人頗為安定。午后5時許,海軍又一度開炮,但不久即停。
當日,海軍全體官兵通電討伐陳炯明。電謂:
我等奉命聲討,先行炮擊,冀其私心一悟,改逆從順,免受天誅。如彼仍頑抗,恤惡不懸,當合各省護法大軍,協同掃蕩,以免護法大業,功虧一筏,謹馳電聞。
下午,孫中山駐省城軍艦炮擊東關及白云山陳炯明部,廣九車也震毀一部,陳軍搶掠甚慘。海軍受到還擊之后,各艦即退出省河。
由于陳炯明部在兵變后控制與論,“粵城各報,因受檢查,對于戰事,完全不能登載?!薄皬V州自陳炯明舉兵變亂后,一切新聞消息及報告、專論均己失其自由,除霄港報館尚有一二家未被收買者外,鮮能得其真相?!薄案魍ㄓ嵣缂霸L員發出之新聞多被檢閱,并禁止登載?!辈糠謭罂鈱O中山炮擊廣州;學者伍立楊考證,孫炮擊的是叛軍駐點,而不是市區的居民房。孫中山本人則認為,炮擊叛軍駐點對廣州市區居民造成的損失,應由陳炯明承擔。
蔣介石其時正在家鄉奉化守制。18日,孫電促蔣來廣東,6月29日蔣到黃埔,登上永豐艦見孫,此時,因珠江江面已基本被粵軍火力封鎖,“永豐”等艦已走投無路。形勢持續惡化,永豐艦受到威脅,蔣介石急請孫移居下艙,而自守舵樓,冒險通過車歪炮臺,直駛至白鵝潭,始脫離險境。7月8日,艦靠近英法租界沙面,泊于白鵝潭。由于白鵝潭系廣州對外通商口岸,由英法軍隊控制,孫中山遂能在此躲避粵軍火力。蔣在孫處于危難而急需時趕來,使得孫在以后對蔣有更深、更多之信任和期望。蔣奉孫電召赴永豐艦參贊軍事行動達42日,咸認蔣日后在國民黨內政治地位的攀升此為重要之契機。孫中山的后人回憶,陳炯明聽聞蔣登上永豐艦后,面色發青,說蔣在孫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19日,孫中山下令北伐軍從江西回師戡亂。20日,陳炯明突襲占領韶關。
22日,黃埔附近的海軍將領徐樹榮、李天德、李安邦等率軍前往海珠,與孫中山計劃反攻廣州。23日,孫中山從楚豫艦前往永豐艦。
孫中山的反擊
6月23日,香山縣長吳鐵城與順德縣長周之楨聯合宣布獨立,合兩縣民團六千人擁護孫中山。陳永善帶兵二千人、飛機二架,赴香山剿辦:
擊退孫系縣長吳鐵城所部,并擊斃吳部民軍六十余人。吳已敗走,香山全歸陳炯明部占領,袁帶所部已返香山
此次粵變突然,一時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陳炯明軍隊乘北伐軍隊陸續入贛之隙,占據眾多交通機關及工廠。6月27日,胡漢民率領贛南北伐軍準備回師廣州。30日,李烈鈞亦率領滇軍回粵。
此時,因北伐軍大部已返韶州,孫中山遂決定與陳軍決戰,下令加強黃埔戒備,防止長洲炮臺失守。海軍司令溫樹德下特別戒嚴令,各艦長前往永豐艦,表示服從之意。同日,蔣作賓繳獲陳炯明與陳光遠相約夾擊北伐軍的電報。電稱:
北伐軍攻下贛州,抄獲陳光遠、陳炯明往來電二十余通,內容系約定夾擊李烈鈞、許崇智者。
7月1日,北伐軍各部抵達廣州城外,陳炯明假意致電孫中山求和,同時試圖買通海軍襲擊長洲,事敗。同日,香山民軍黃明堂占領雷州,欽廉發生兵變,陳炯明、葉舉等“已處于四面楚歌之中”。
7月2日,北伐軍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黃大偉各部進入粵境,誓言三路進攻韶關。陳炯明分兵堵截,異常忙碌。孫中山召見各艦長,要求堅守黃埔。同日湘南北伐軍主力抵達韶關郊外。4日,280名國會議員電請孫中山令海陸軍限期剿滅陳炯明,廣東國民大會亦通電討伐陳炯明。5日,陳炯明再次向廣州政府求和。8日,許崇智率北伐各軍集結南雄。
7月9日,海軍陸戰隊隊長孫祥夫部投靠陳炯明,長洲炮臺失守。10日,孫中山率海軍各艦轟擊車歪炮臺,進駐白鶴潭。11日,北伐軍進攻韶關。13日,陳炯明求援于吳佩孚、李厚基,吳已電令閩督李厚基就近出兵援粵,李乃將王獻臣團改編為旅以出峰市,高全忠之第二師出韶安,又令辛桂芳月編一旅出平和,分三路入粵,以斷北伐軍之后路。
海軍陸戰隊隊徽
15、16日,北伐軍進攻帽子山,與粵軍大戰。18日,許崇智部克服翁源,隨后旋失旋復,兩日后復失。19日,陳炯明心腹陳覺民求援于吳佩孚,請吳迅攻贛南,“務將孫中山之部眾殲除,以杜后患”。同日,陳炯明軍試圖以水雷炸永豐艦失敗。滇軍亦驅逐柳州的陳軍。
7月22日,海軍報告陳軍擬在白鵝潭謀害孫中山未逞。同日,北伐軍退出韶關、翁源,駐始興之北伐軍三千人被包圍。陳炯明部因軍費浩繁,“特開賭業以資應付軍餉,將所有賭博稅金既充軍費”。待戰局告一段落,陳炯明至廣州后,再行禁止。
陳炯明治粵時期墳墓捐
24日,許崇智中路軍在河源遭受重創,陳炯明軍改守為攻。由于連續作戰、戰線延長,形勢對北伐軍不利,粵軍定于26日發起總攻擊。陳炯明任關國雄為駐梧水陸各軍總指揮,命黃志桓率部開赴韶關。27日,許崇智部與陳軍在英德、新豐各處激戰,僅英德一縣即得失凡三次,最后粵軍洪兆麟、葉舉、鐘景棠等全力奪回。北伐軍仍然屯駐于翁源、曲江一帶,而與陳軍相持不下。29日,北伐軍自韶關附近失利,被迫全線退卻,直至始興縣屬之江口,收容部隊,重加整頓。
8月3日,北伐軍許崇智部于粵東北失利,退入福建,孫中山派人赴福建聯絡王永泉。4日,陳炯明占領南雄。7日,蔣介石以韶關未復,贛南復失,南雄不保,第一師降敵,前方軍隊已失重心,勸孫中山離開廣州,另圖發展。次日,居正、程潛亦勸孫中山離粵,另謀出路,孫中山未允。9日,北伐軍回師途中,在韶關遭到陳軍阻擊。同時,受到曹錕、吳佩孚所派北軍的進攻及廣西陸榮廷舊部沈鴻英在贛西的襲擊,三面受敵,不得不分途向贛、湘、閩、滇等地退卻?;貛熎脚阎e,終于落空。孫中山被迫于是日離開廣州,前往香港。10日,孫中山抵達上海。8月15日,陳炯明在廣州自任粵軍總司令。
事件后續
1922年10月,孫中山將北伐軍改名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蔣中正為參謀長,從閩南方向討伐陳炯明;又派鄒魯聯系駐廣西的滇、桂軍及駐西江的粵軍,組成西路討賊軍。1923年1月,西路討賊軍進入粵境,陳炯明戰敗。14日,粵軍紛紛倒戈,擁護孫中山回粵。陳炯明次日通電下野,率殘部逃亡惠州。
1923年8月14日,孫中山重登永豐艦
1923年2月15日,孫中山回到廣州,,不再使用“非常大總統”的職稱,并于3月2日,在廣州重建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自任大元帥。
孫中山復任大元帥后檢視部隊
孫中山與陳炯明決裂,還有一個意外的結果,那就是客觀上成了蔣介石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在事件發生后不久,輾轉登上孫中山所在的永豐艦,在國民黨中的地位得到迅速上升,奠定了日后他在國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
1924年,孫中山以陸海軍大元帥身份,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粵軍總部參謀長,并欽定開學典禮日為6月16日,以示洗刷“六一六”事變之恥。
①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原名捷,字贊之,又字競存,綽號阿煙,曾用筆名陸安,廣東惠州府海豐縣人,曾任粵軍總司令、廣東省省長、中華民國陸軍部陸軍總長兼內務部內務總長和中國致公黨首任總理。
其于護法戰爭期間曾一度入主閩南并于施政上實踐部分無政府主義思想,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后回粵主政,期間戮力建設廣東并設立廣州市;同時其亦信奉美式聯邦制并因此支持中國聯省自治主張,更為此反對北伐,導致與革命時期的同志孫中山反目成仇。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壹圓
上有陳炯明頭像
最終陳炯明被孫中山和蔣介石發動東征擊潰,通電下野后逃往香港隱居余生。
②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又名紹怡,字少川,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翻譯。
留美歸國學生中第一位出任清廷侍郎、尚書級與省區巡撫級要職的人,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后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國民政府軍統特工殺手暗殺于上海。
③伍廷芳(1842年7月9日—1922年6月23日),本名敘,字文爵,又名才,號秩庸,齋號、筆名觀渡廬,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書法家。
伍氏祖籍廣東新會,生于英屬馬六甲,是首位取得英國律師資格的華人,香港早期華人精英,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后于中國從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編輯 | 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