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之水緩緩流淌
潮起潮落間
福州這座千年古城
孕育出了獨特的文化底蘊
在這片土地上
評話
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
清脆的鐃鈸聲、有力的醒木響
將一個個生動的閩都故事娓娓道來
檢心守護福州評話傳承
評話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不僅是老臺江人茶余飯后的精神食糧,更被學界譽為中國曲藝界的“人文活化石”。遙想上世紀,在老臺江的茶攤書場里,評話藝人一開講便座無虛席,熱鬧的場景承載著無數臺江人的文化記憶。可隨著城市發展變遷,傳統演出場所不復當年盛景,演出場次也日漸減少。
臺江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助理 朱偲媛:2025年3月,我們在走訪調查評話老藝人曲藝家協會中,關注到了這一保護困境。根據《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福州評話尚屬于傳承性保護項目,我們想通過檢察公益訴訟監督,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工作,為福州評話的宣傳展演,傳承保護貢獻檢察力量。
檢察官在走訪臺江區福榕評話藝術中心時,發現該中心在申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時遇到諸多困難。臺江區人民檢察院圍繞評話藝術面臨的演出場所萎縮、觀眾群體流失等深層次問題,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文化部門與街道辦建立長效協作機制,讓這項傳統藝術重新煥發生機,真正走進社區、貼近百姓生活。
臺江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 莊亦紅:收到檢察建議后,我們與檢察機關協同發力,從三方面推動福州評話創新發展:全面摸排評話資源,夯實保護根基;以專場演出、文旅融合等多元形式擴大傳播;聯合街道等簽訂協議,優化合作機制,實現“活態傳承”,讓傳統藝術重煥生機。
福州評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張彬官:謝謝檢察官,這次我們參加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選,我們團里的評話老師大多是老人,電腦檔案登記都不懂,臺江區人民檢察院給了我們指導。我代表福榕評話藝術團向臺江區人民檢察院表示衷心感謝。
檢察建議制發后,相關行政機關進一步夯實了非遺項目的調查、記錄工作,編制福州評話傳播普及方案,通過與街道辦、非遺保護單位的聯動,在寧化、后洲、蒼霞等地設立常態化講演點,開展非遺演出,讓評話“活”在當下、傳向未來。
守護非遺瑰寶,創新傳承是關鍵。5月20日,臺江區人民檢察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福州評話”傳承保護座談會。會議以豐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技能為目標,組織青年干警向“評話先生”學習“福州評話”。
臺江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助理 朱偲媛:學習評話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更是希望打破傳統普法形式的壁壘。我們將檢察辦案故事改編成評話唱段,用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方式傳遞法律知識,既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也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非遺魅力。當法治宣傳與非遺傳承深度融合,不僅能為非遺保護注入新活力,也讓檢察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來源 | 福州廣播電視臺 臺江區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