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5歲的小雨(化名)在吃了一包堅果后
竟被卷入一場生死危機
父母沒留意到
孩子食用的堅果里混有蠶豆
小雨還誤食了約200g
短短幾天可怕的變化發生了
突變“小黃人”、面無血色
同時出現
頭暈、惡心、嘔吐、腹痛、發熱
據廣州日報消息
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了解到
日前
該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轉院兒童小雨
該名兒童因食用了蠶豆
并且患上少見的蠶豆病
引發了溶血危象
幸運的是
經過該院醫生及時的搶救
小雨最終轉危為安
據該院介紹稱
當時
小雨被轉入該院的兒童重癥醫學科時
一紙“極重度貧血”的診斷書
讓小雨媽媽瞬間崩潰
該院主治醫師“揪出”了罪魁禍首——
因蠶豆病引發的溶血危象
當時
小雨皮膚重度黃染
活脫脫一個“小黃人”
其小臉蒼白無血色
曾經明亮的雙眼仿佛蒙上金箔
失去神采
此外
排出的尿液如同醬油
更危險的是
小雨還同時出現
頭暈、惡心、嘔吐、腹痛、發熱
整個人萎靡不振
治療前尿液顏色為濃茶色
隨即
該院啟動多學科會診
聯手打響“生命保衛戰”
兒童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
立刻展開緊急救援
經過醫護的搶救
這個勇敢的小生命最終轉危為安
治療后尿液顏色恢復正常
高危名單:
這些人最易被“盯上”
那么哪些人會被這一惡疾“盯上”?
院方表示
10歲以下兒童
尤其男娃需要注意
因遺傳特性決定
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
攜帶致病基因必發病
女性需兩條都有才發病
故男性風險高得多
此外,有家族史者也要注意,因該疾病約40%患者有家族史,若家里若有人得過蠶豆病,其他成員(尤其男孩)是“高危人群”,必須高度警惕。
“南高北低”是該疾病的特征,在相對于我國北方,南方人患蠶豆病的更多。其中,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人群患病率較高。個別地區可達20%(全國的發病率約為4%~5%)。
所以,這些“易感人群”一定要筑起防線,預防溶血危象的“銅墻鐵壁”。其中,絕對禁食“死亡豆”,把“禁食蠶豆及一切蠶豆制品”刻進DNA,例如新鮮蠶豆、干蠶豆;豆瓣醬、蘭花豆、怪味豆等。值得提醒的是,哺乳期媽媽吃了蠶豆,乳汁也可能害了寶寶,因此哺乳期也要堅決忌口。
除了主動攝入,被動攝入的環境也要注意。例如,蠶豆開花季節,遠離種植區,避免吸入花粉,家里衣柜別放樟腦丸,因為樟腦丸含“萘”,有氧化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用藥也要考慮到安全,就醫必“自曝”病史。一些如對乙酰氨基酚(常見退燒藥)、磺胺類、呋喃唑酮、某些抗瘧藥、甚至大劑量維生素C等氧化性藥物,都可能觸發溶血。
院方還表示,有病史的患者在看病時,務必第一時間、大聲清晰地告訴醫生:“我有蠶豆病(G6PD缺乏)!”這是救命的關鍵信息。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地區的新生兒篩查項目中,包含了G-6-PD缺乏癥篩查。一般情況下,接產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3天并已充分喂奶后,采集2~3滴新生兒足跟血滴在專用濾紙片上,干燥后密封冷凍保存,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篩查檢測。家長可在采血醫院或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查詢篩查結果。
來源:廣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