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茅臺的價格曲線,畫出了中國三代人的家族傳承圖。
上海某高檔餐廳的包廂里,一場生日宴正在進行。主桌上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企業家,他的身旁是剛滿40歲的孫子——海外名校畢業,如今正式接掌家族企業。
服務員端上茅臺,老企業家眼睛一亮:“開瓶茅臺慶祝!”孫子卻微笑著擺擺手:“爺爺,我爸其實就不太愛喝,被你影響喜歡上了,這次咱們開個蘇格蘭威士忌單桶原酒,您嘗嘗這個。”
這一刻,三代人的目光在酒瓶上交匯,臉上表情各異,折射出一個時代的更迭。
01
2025年初夏,白酒市場暗流涌動。
在河南南陽的煙酒行里,53度飛天茅臺的實際成交價已悄然跌至2150元。
河南華磊實業集團董事長孔磊坦言:“飛天茅臺的價格確實有波動,這是‘夏日休整期’的正常市場調節。”
而在電商平臺,所謂的“超低價茅臺”更成為營銷噱頭。一位河南酒商直言:“電商平臺的‘補貼’大戰常拿茅臺當靶子,部分自媒體直播間打著茅臺的旗號引流,實則‘掛羊頭賣狗肉’。”
茅臺的市場根基,確實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曾經一瓶難求的“硬通貨”,如今開瓶率卻顯著提升。在河南市場,每10瓶茅臺就有4瓶在宴席上打開,婚慶壽宴用茅臺的普通家庭越來越多。
南陽經銷商周敏觀察到更深刻的變化:“消費主體從過去一擲百箱的房地產商,轉向按需購買一兩件的中小企業主。”
與此同時,年輕消費者的疏離感日益明顯。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感嘆:“茅臺這是被時代拋棄了嗎?我們這代人更喜歡啤酒、雞尾酒,白酒真的不太感冒。”
在婚宴現場,“過半的桌子無一人飲高度白酒,倒是椰汁,飲料,果汁全喝光了!放了二瓶飛天沒人喝。主家還得有人盯著,防止被個別低素質男性窮親友順手帶走。”
茅臺似乎站在了歷史轉折點上,而轉折的背后,一場更大的代際更替正在中國家族中悄然發生。
02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煩惱,代表了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集體焦慮。
當被問及兒子王思聰是否會接班時,他坦言:“他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執掌萬達。他有他自己的性格,有自己喜歡的領域。”
其實王思聰算比較特別,很多家族企業的第二代還是循規蹈矩、比較聽話的,也普遍比王思聰年齡大一些。
但是第三代就徹底失控了,比王思聰自由奔放的繼承人多的是。
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教授指出:“中國民營家族企業的傳承面臨經營、傳承和家族內部的三重挑戰。能否妥善處理家族成員、企業股東、高管團隊與接班人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往往決定傳承成敗。”
成功傳承的家族企業有何秘訣?方太集團茅理翔與兒子茅忠群共同創業的模式成為經典案例。
而青島紅領集團的張代理將企業交給女兒張蘊藍后,自己專注研究C2B互聯網服務,實現新老協同。
傳承的關鍵在于時機把握。哈佛大學商學院研究發現,傳承順利的家族企業中,大部分情況下第一代是在51歲到60歲,第二代在23歲到31歲時開啟傳承歷程。
“如果第一代70歲時才開始傳承,第二代自己也40多歲了,最好的青壯年時期被浪費了。”
這種時間錯位導致許多傳承悲劇。
03
為什么往往是第三代開始“去茅臺化”?
因為家族第二代,雖然也接受了很多新思想,但家族環境的慣性影響和外部資源及關系的羈絆,以及第一代還沒有徹底衰老,仍然擁有相當的掌控力,讓第二代還是主動或被動選擇了延續和守成。
但很多東西不在外面出現,就會在里面積累。當家族企業的權杖傳遞到第三代手中,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往往會自然爆發。
茅臺作為商業社交的“硬通貨”,首當其沖成為被革命的對象。
第三代接班人成長于全球化與互聯網雙重洗禮中。他們的商業社交不再局限于酒桌,高爾夫球場、海外游學、藝術收藏、各種高端潮玩活動等多元場景興起。茅臺的“萬能社交貨幣”屬性在這些新場景中黯然失色。
如果第三代還對家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唯唯諾諾,沒有能力和魄力開啟新局面,這樣的家族你會發現往往缺乏創造力和活力,并且一般處于富貴階層最下游的末端邊緣,也就是很多中小企業主和地方小官員家族。
一位廣東經銷商透露:“茅臺廠家為了讓年輕人喝茅臺,可以說費盡腦汁。在營銷上各種考慮茅臺+的形式,比如茅臺調制雞尾酒,或者加入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體驗式。”
茅臺100ml小瓶體驗裝的推出,正是為了滿足年輕人“花百元品嘗人生第一口茅臺”的輕體驗需求。
茅臺總以為讓年輕人喝了就行了。但不同時代價值觀的代溝更為深刻,也更強大。
第一代企業家在資源匱乏年代創業,茅臺代表的是稀缺資源掌控能力。
第三代在物質充裕中成長,追求的是個性化表達。
一位網友犀利評論:“茅臺滯銷挺好的。以前那些人少喝點高檔酒,多干點實事,對老百姓才是真的好。”
這反映了社會價值取向的轉變。
年輕一代企業家的社交語言也發生質變。他們更習慣在社交軟件中碰撞思想,在各種時髦的運動中建立信任,在各種公益項目中尋找共鳴。
茅臺構建的“一杯見真情”的社交模式,在新一代的溝通方式面前顯得單薄而乏力。
04
面對代際更替的浪潮,茅臺并非坐以待斃。
茅臺正在重構品牌文化內核。
茅臺集團總經理王莉表示,茅臺正著手搭建以“順天、護地、敬人、弘文”為主線的文化產品框架,計劃2026年前完成體系化改造。
這是對第三代企業家文化認同感的精準呼應。
在產品戰略上,茅臺1935成為破局先鋒。2022年上市以來,其銷售額從50億元躍升至百億元,成為千億茅臺的重要支撐。
2025年,茅臺更推出1.935L大容量規格茅臺1935,豐富產品矩陣。
茅臺的渠道革命同樣意味深長。
2025年,貴州茅臺十年來首次為百億規模主力產品招商,面向全國招募4家經銷商。
這一動作嚴格控制經銷商數量與配額,體現對渠道的精準管控。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張德芹強調:“不做產業的投機者和概念的偷換者,始終以時間法則樹牢產業的品質標準。”
所有的茅臺高管都在公開和私下各種場合強調:茅臺酒的基本需求面沒有變,需求依然旺盛。
05
那么到底是周期律動還是天命已轉?
茅臺的命運起伏,折射出中國家族傳承的深層規律。
每一代家族掌舵者都有屬于自己的社交圖騰。
第一代的茅臺是資源匱乏時代突破圈層的神器,第二代的茅臺是商務談判和關系維護的潤滑劑,到了第三代,它必須找到新的情感及價值連接點。
茅臺1935的階段性成功已經指明方向:通過文化IP與年輕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
茅臺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在保持“時間法則”的品質堅守同時,完成品牌價值的代際遷移。
在北方一家茅臺專賣店里,一位銀發老者精心挑選了兩瓶生肖茅臺,準備送給即將接管家族企業的孫子。而此時,他的孫子正在某個沿海城市的精釀酒吧里,與創業伙伴們分享著單一麥芽威士忌,討論著最新的人工智能項目。
茅臺會不會徹底消失?大概率不會。它依然是頂級國貨,有深厚底蘊。就像這位老爺子,可能還是會珍藏幾瓶生肖茅臺,想傳給孫子。
但當第三代企業家們舉杯時,杯中物已不只是酒,更是一種選擇——他們選擇用不同的社交飲料,澆灌屬于自己這一代的商業理想。
此刻,老爺子珍藏的那瓶茅臺,很可能只是安靜地待在酒柜里,成了一件“懷舊裝飾品”,而不是新一代商業戰場的“通行證”。
茅臺價格的下跌,經銷商們的哀嚎,本質是時代在“換擋”。
那些開始掌舵的“第三代”們,他們舉起的酒杯里,裝的已經不是江湖時代服從性測試的心機,而是他們對商業、對科技、對生活的全新定義。
看懂這杯中的乾坤,或許比盯著茅臺的股價漲跌,更能看清未來的商機在哪里。
老板們,該醒醒酒,看看窗外的新世界了!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