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追更”工藝“充電課堂”
孤島采油廠“精準滴灌”育技術尖兵
↑ 2025年6月13日 《勝利日報》三版頭條 ↑
青年“追更”工藝“充電課堂”
孤島采油廠“精準滴灌”育技術尖兵
2025年6月13日
特約記者 李超君 通訊員 孟繁堃
本報訊(特約記者 李超君 通訊員 孟繁堃)“工藝措施一定要與油藏特征相配套,與井況、開發特征緊密結合……”6月9日下午,孤島廠工藝研究所會議室里一片熱鬧景象,十幾個年輕人正圍著防砂工藝主管師張德杰,聽他講解孤島油田儲層特征、防砂基礎工藝機理以及近幾年工藝技術創新升級。
這場基礎教學,正是青年技術人員爭相“追更”的“充電課堂”。自去年起,孤島廠著力抓實各層級管理、技術、操作基本功訓練,這項針對青年技術人員的培訓創新,已在半年內開講十余場,不僅為技術人員夯實了基礎,同時引導多名技術人員進行了創新立項,更讓地質研究所、各管理區主動“跨界”取經。
“過去培訓像‘大水漫灌’,現在必須‘精準滴灌’。”工藝研究所所長劉家意說:“傳統培訓難以滿足技術人員快速高效成長需求,‘補課’‘加餐’勢在必行。”
面對青年技術人員反映的“工學矛盾”難題,他們將傳統“工藝大講堂”升級為流動的“知識驛站”——無需固定時間、地點、講師,設備調試間隙、現場巡檢途中、方案討論間歇,隨時可能上演技術交流“快閃”。注采工藝主管師在晨會后用動畫拆解智能分注原理,采油化學應用評價主管師在實驗室演示講解新型水質穩定劑的原理及特點,就連食堂餐桌上技術人員也聚在一起討論著各自遇到的難點。
這種“短平快”模式打通青年“痛點”。2023年入職的碩士研究生高勝敏對此感觸頗深:“剛來時對著井下工具圖紙發蒙,現在通過智能軟件能透視每個零件的工作狀態。”她電腦里存著參加的歷次微課視頻,從防砂、返排、稠油降黏工藝到注采優化,都是利用碎片時間“刷”會的硬核知識。更令高勝敏驚喜的是,工藝所相關負責人最近帶著他們年輕技術人員參與到采油廠措施一體化討論中,并指導她出色完成7口措施井的增油任務。
微課堂的魔力不止于傳授,更在于激活。在“翻轉課堂”時間,學員輪流登臺:有人用自制動圖演示套損井修復方案,有人拿著井下工具殘件復盤施工教訓。冉偉杰第一次主講時緊張得手心冒汗還忘詞,如今已能對著地質資料和生產曲線侃侃而談:“這種‘輸出倒逼輸入’的模式,逼著我們吃透每個技術細節。”
蛻變的背后,是工藝研究所精心設計的“三個一”鍛煉機制:每位青年每季度要主講一次課程、攻克一個現場難題、形成一項創新思路。壓力催生動力,今年以來青年團隊已拿下4項廠級及以上獎項和成果。
此起彼伏的討論聲,隨時“捕捉”的老師和學生……這些大大小小的課堂剪影,正勾勒出新時代石油技術青年拔節成長的生動圖景。
“人才培養就像油藏壓裂,既要造縫更要導流。”工藝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傅劍的比喻精準點破創新內核,“我們將持續完善‘學、講、創’閉環機制,計劃與地質所、管理區等單位聯合謀劃,將課程拓展到建模數模和現場管理等領域,為采油廠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