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生,字濯之、號炬初子,徽州(今黃山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浙東畫院特邀畫家。自幼受新安畫派影響傾心臨摹傳統國畫。而立之年后鉆研宋元名畫,力追名作。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心向自然,情系桑梓。吃過的苦下過的工夫難以言表,只為中華藝術添磚加瓦,立志開一宗立一派,傳之后人。偶爾也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展事。其中:2003年7月《秋山蕭寺》入選第二屆中國畫展/2003年9月《清幽泉圖》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2004年9月《九峰禪寺》獲全國青年國畫展優秀獎/2006年6月《賓虹故里》入選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2008年9月《桂林山水甲天下》入選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2009年6月《冬曉》入選2009年中國畫大展。現為專業國畫家。
吾友張復生,新安人氏。其異人乎?誕生之時,母凌氏難產,五日方下,頭骨變形如碓,呼吸全無;父張木匠以為絕也,制小棺一具,將葬后山。適一土醫來訪,謂此兒命不該絕也,灌草湯,掐人中,拍屁股,竟復生焉。舅公因以名之。
觀其相:大眼睛,大鼻子,大胡子,大腳板;看其性;大煙槍,大酒量,大氣派,大糊涂。聽其命,亦多歷大劫難焉:八歲得腦膜炎,昏迷半月才醒,幾復死一焉;弱冠之年從三層樓摔下,竟然小傷,幾復死二焉;而立之期,重病三載,形銷骨立,幾復死者三焉。而復生依舊,命硬如此,自以為必有大富大貴絡繹于后。如此人物,好大山大水,亦相匹也。
然復生少時,頑劣者也,自由如野馬,不好讀書。惟迷鄉村影劇,每有消息,三村五里必赴焉,以至深夜不歸,父母為之心焦不已。歙縣縣城,文化深蘊之地也,多留舊時畫墻、雕梁、牌坊,復生亦樂與伙伴徒步往觀。上述二者,蓋復生早期之大美術教育也,生性中繪事天賦,得滋養生發焉。農忙之時,父母勤于稼穡,復生為躲避計,獨坐一隅涂鴉,家人見此可減麻煩,亦由之焉。
甲子年某日,一游方僧過其草廬,適見復生小解,將溫熱液體拋灑于泥墻,一非虎非貓之物簌然而生,遂嘆曰:若非呆子,必成大器,小子其自重乎!由是復生砉然自覺,而有丹青天地之志焉。
二十歲后,遠游天堂杭州,白日里打工,輾轉于建筑工地、木雕廠等處,晚上一燈獨明,自學繪畫,漸有心得。后經人推介,入桐鄉一手繪絲綢廠作畫工,東陽義烏前后十余年間,共繪布畫小品幾十萬余幅,得此強化訓練,指腕臂力竟少人能比。戊寅春夏之交,聞說義烏遍地黃金,遂南下稠城,幾經周折,自接手繪絲綢布畫單子,儼然小老板焉。然復生之志,非耽迷商務者也,覺有所進取非大丈夫之計,長此以往,必于藝術大有損害焉。遂于辛巳二月移居金華,鬻畫為生,迄今為專業畫家。其始也,人生地陌,知音者寡;挨餓借貸,時或有之。然復生不墮青云之志,三更燈火臨摹,心慕先賢;五更雞鳴創作,筆追宋元。復于筆墨之暇,訪名師,交益友,琢之磨之,不自滿足。由是焉,畫藝之長進,已非當日吳下阿蒙矣!
吾觀復生之畫,品高味古,境深界遠,山水花鳥皆有可觀者,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今選集近年精心之作出版,付梓之際,囑余為之前言,遂欣然作以上小記,以表推重焉。
詩 曰:
吾觀復生憨厚者,
指揮丹青偏有靈。
古來圣賢皆如此,
樸拙深處巧得神。
二OO八年元月于紙醉齋
《桂林山水甲天下》2008年入選中國美協首屆全國雙年展
《清幽聽泉圖》03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第二屆全國展"金彩獎"
樊岑腳紀游 136x69cm
中國山水畫《雁蕩巖居》233x120c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