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弘元綠能(603185)發布了關于轉讓嘉興仲平國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仲平國瑀”)財產份額的進展公告。
公告顯示,弘元綠能以5億元的價格將仲平國瑀49.9950%的財產份額轉讓給江蘇銳昂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銳昂思”)已正式完成,收到了全部轉讓款。交易完成后,弘元不再持有仲平國瑀財產份額。
據弘元綠能今年1月7日的公告顯示,仲平國瑀間接持有的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戈恩斯”)等硅料生產企業的部分股權。
戈恩斯曾用名為“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最早是協鑫旗下江蘇中能持股100%子公司,擁有6萬噸棒狀硅產能。后來,中能硅業轉讓了戈恩斯股權,標志著其退出了棒狀硅業務,將重心轉向顆粒硅。
同時,TCL中環也是戈恩斯股東之一,現也已退出。
弘元綠能則是在2021年5月以55,520.55萬元的價格取得仲平國瑀股權,通過該公司間接持有戈恩斯股權。
在退出戈恩斯之外,今年弘元綠能還宣布轉讓另一參股多晶硅企業的股權。
5月8日,弘元綠能發布《關于擬轉讓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的公告》,擬將所持內蒙古鑫元27.0737%的股權)以124,500.00萬元的價格全部轉讓給江蘇中能。
此前,弘元綠能于2021年2月28日與江蘇中能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應實繳出資額人民幣102,000.00萬元。
弘元綠能先后參股戈恩斯、內蒙古鑫元,是鎖定硅料供應的重要舉措。在擁硅為王時代,硅料供不應求,直接或間接參股多晶硅企業既可分享硅料價格上漲的紅利,還能相對強勢的鎖定硅料供應,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現在市場形勢已深刻發生變化,經過近大幅擴產后,多晶硅市場已由“緊平衡”格局轉為嚴重供應過剩,參股企業非但無法享受到價格上漲的紅利,還要共同一起承擔虧損的包袱。因此,參股的方式已淪為“雞肋”。
就弘元綠能本身而言,該公司已建成覆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一體化產業鏈,硅料外采意愿已趨歸零。
官網顯示,弘元綠能完成布局工業硅產能10萬噸,多晶硅產能7.5萬噸,電池片26GW,組件13GW,光伏電站11.5GW。
弘元綠能轉讓戈恩斯股權,一方面標志著戈恩斯已成光伏龍頭的“棄子”,另一方面表明弘元已取得了硅料供應“獨立”,未來恐不會再外購硅料,且還會與通威集團、協鑫集團、新特能源、東方希望集團等多晶硅龍頭“搶食”。
在擁硅為王的黃金時代,像弘元綠能這樣直接或間接持股多晶硅企業來“鎖量”的企業并非孤例,如云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就是由隆基綠能和永祥股份合資,雙方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9%和51%。此外,正泰新能和愛旭股份參股麗豪清能。
一般來說,沒有布局硅料的企業通過參股的方式鎖定硅料供應,這樣的合作還可維持長久。可對自建多晶硅產能的企業來說,一旦自身的產能建成投產,那雙方的合作也會告一段落。
隨著垂直一體化的發展,光伏行業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競合關系已發生深刻變化。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環節,同樣也將出現類似上述由合作關系轉向競爭關系的局面。(草根光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