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患上癌癥的人越來越多了,也有更多的人關注預防癌癥的可怕知識。
其實大家這種轉變是十分讓人欣慰的,確實現在的癌癥患病情況太普遍了。
以前說到個癌癥,還算是個罕見病,現在卻逐漸普遍化了,這也不由的讓人們深思自己的生活環境,飲食環境及作息方式等,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因為癌癥的治愈難度高,患者預期壽命短,因為癌癥也成了人人都后怕的疾病。
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男性癌癥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其中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尤為高發。
在沉重的數據背后,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何癌癥似乎對部分男性更“青睞”?
不過細細想想好像也有那么點道理,畢竟吸煙的人還是男性居多,還有男性相對來說,頂著的壓力還是相對大一些的。
其實那些被腫瘤盯上的男性,往往在生活與習慣中埋下了相似的隱患。所以強烈希望這些人群可以引起重視,積極預防,做好改善。
尤其是生活中出現以下3種情況,大家更加要引起重視,也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1長期負面情緒積壓,不懂釋放
確實當今社會大部分人都頂著許多壓力,工作,家庭及生活的各種情緒,而男性一般不懂得傾訴和輸出,所以經常是悶在心里面,長期如此自然會爆發很多健康問題的。
因為處于壓抑、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狀態,是癌癥發生發展的重大推手。心理學中的“C型性格”也就是說的癌癥易感性格的特征之一便是過分壓抑負面情緒,習慣性委曲求全。
大家想想看,當情緒如同高壓鍋般持續加壓,身體怎么扛受的住。
另外,長期的 慢性心理壓力與體內低度慢性炎癥狀態密切相關,這種持續炎癥為腫瘤生長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加上大家的情緒壓抑過久的情況,更加容易尋求不健康宣泄途徑,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這些行為本身也是明確致癌因素。
2忽視身體的一些小信號
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身體出現一些小問題都不咋當回事,即便是中年人遇到一些小病小痛的也是忍忍就過去了。
比如日常中大家常感胃部隱痛、消化不良,很多人總認為是“老胃病”又犯了,自行買點胃藥應付。
直到出現明顯消瘦、嘔血,才被家人強拉去醫院,確診已是晚期胃癌。
其實生活中很多對身體的求救信號視而不見、拖延就醫,是導致男性癌癥患者確診時往往分期較晚的關鍵原因。
男性常受困于“強者”標簽,視小病小痛為軟弱象征,對體檢更是抵觸。當身體亮起這些警示燈時,麻木忽視等于為癌細胞開綠燈。
所以如果生活中出現異常的情況例如長期不愈的咳嗽、聲音嘶啞;無痛性血尿、便血;進行性吞咽困難;體表不明原因腫塊;痣的突然變化例如增大、破潰、顏色不均等,短期內體重顯著下降;持續低熱;長時間乏力感無法緩解;食欲莫名減退等。
原有癥狀加重或性質改變: 如慢性胃痛規律改變、疼痛加劇;長期咳嗽性質改變或痰中帶血。這些癥狀都要高度引起重視。
因為癌癥早期治愈率遠高于晚期,所以要正視每一個異常的信號。
3不良的生活方式
其實很多男性都有著或多或是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煙,喝酒,熬夜,過度肥胖,不喜歡吃蔬果等。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約三分之一的癌癥死亡源于煙草使用、高體重指數、酒精消費、果蔬攝入量低以及缺乏身體活動。
例如我們強調了很多次的吸煙, 一手煙、二手煙、三手煙均含數十種明確致癌物,是肺癌、喉癌、膀胱癌等的元兇。
喝酒的危害其實也是不容小覷的,因為 酒精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傷DNA,增加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風險。
現在患上腸癌的人也蠻多,也是因為長期高脂、高鹽、高糖、低纖維飲食,紅肉及加工肉制品攝入過多,新鮮蔬果不足,與消化道癌癥密切相關。加上現代人久坐不動成常, 缺乏規律運動導致肥胖、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種癌癥風險。
加上主動或是被動的長期熬夜、睡眠不足都加速了疾病的進程。其實這些習慣非一日養成,其危害亦非一日顯現,卻在日積月累中將身體推向癌變的懸崖。
總之,無論你有沒有以上3個特征,都希望你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關注疾病預防,凡事多傾訴,不要悶心里,要知道自己健康也是一份責任,每一次提前的預防和改善都是為未來舔磚加瓦。
感謝您關注我們,贊”和"在看",分享給您的家人朋友,一起幸福安康一輩子!
愛健康,點個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