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君有句話:現在的AI就是1999年的互聯網。
兩個意思,一方面不計其數的資本涌入,機會非常多;另一方面,大量的初創企業會在這一批泡沫中誕生,然后消失。
尤其是Agent的快速普及,對傳統軟件行業的沖擊非常大。原來要寫成千上萬的if語句的項目,現在接入大模型,只需要幾行prompt就可以實現了。
我們能看到SAP、用友、金蝶等傳統巨頭都在瘋狂轉型,甚至第一時間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體平臺。
然而星空君認為都是徒勞的。
原因很簡單,做大模型你不如DeepSeek、阿里這種通用平臺,做Agent你又不如初創企業甚至Dify這種開源平臺。不放開MCP會被其他軟件替代,放開MCP會被Agent替代......
怎么做都不會賺錢。
所有軟件行業的生態都會基于大模型重塑,這就是所謂的ALLINAI。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王自如會高調宣布進入AI領域?隨后一周,當當李國慶宣布離婚成功,同時進入AI領域。
事實上,AI和AI不一樣。
混亂意味著機會。
一、從《電腦軟件》到AI評測榜
2022年4月27日,創辦于1980年的中國第一大老牌IT刊物《計算機世界》宣布停刊。
同時,曾經輝煌的《電腦愛好者》、《電腦報》等期刊雜志都逐漸沒落,雖然還在勉強維持經營,但早就沒了當年的人氣。
憶往昔,這些期刊雜志靠什么火爆起來的?
評測。
在軟件、游戲需要去中關村科技市場購買的年代,電腦類的雜志期刊成為最早的“種草”平臺。
很多雜志都有光盤版,通常會贈送軟件和游戲的部分功能(如游戲的幾個關卡),并有詳盡的評測文章來吸引電腦愛好者購買使用。
這種玩法至少流行了30年,經過改頭換面,成為現在的小紅書等平臺的koc種草模式。
隨著紙媒的衰敗,“中關村在線”、“威鋒論壇”等線上平臺開始發力,軟硬件的評測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0年前后,中國的網絡條件更上一層樓,視頻評測開始增多。
2009年畢業的王自如發現了這個機會,他在2010年情人節發布了第一個評測視頻,是iMac開箱視頻,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測評事業。
王自如的第一個視頻是實名、露臉出鏡。他在遠景和威鋒論壇上發布了帖子,并開始自己推廣。結果視頻反響不錯,24小時內就達到了1000的瀏覽量,在百度和谷歌搜索相關關鍵詞時,他的帖子也排在第一位。
之后,進入中國的手機產業爆發期,整個評測行業紅紅火火。
王自如不是第一個做視頻評測的,但他是把握這個行業的機會并借機做大做強的。
當王自如宣布進入AI領域的時候,星空君立馬明白了,他要做AI評測。
AI大模型、Agent的風起云涌,幾乎和當年數碼、手機市場群雄并起如出一轍,自然會有巨大的機會。
比如高考結束后,各個國產大模型迅速打榜,按照高考成績排名,元寶、豆包分別排名文理科第一。
星空君表示笑而不語,畢竟高考標準答案還沒出,怎么排的名?
每個大模型發布(升級)的時候,都會發布評測報告,誰評測的?
大模型廠家自己評測肯定不行,通常是公認比較公允的第三方。
對于AI評測機構來說,這里面就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現在中國甚至沒有很成體系的評測機構,主要在國外一些相對客觀(也不那么客觀)的評測平臺上跑分。
王自如表示:這些我都熟。
二、王自如的格力生涯:做的是直播還是砍刀?
有人說,王自如在格力是去做直播的,但失敗了。
真相如何?
王自如在回歸后發布的視頻顯示,他去了負責的壓根不是直播,而是“重塑了從倉儲、物流到售后的整個銷售體系”。
星空君到格力的年報中查找,發現這是格力近幾年來的銷售渠道改革的一部分。
格力為了提高經營質量,向經銷商舉起了大刀。
董明珠是銷售出身,和各經銷商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候不方便揮刀。
據報道,王自如在格力期間,主推了新網批系統、終端管理系統以及派工4.0系統,這和他自稱的“重塑了整個銷售體系”是對的上號的。
這些工作在王自如到來之前就在開展,本質上是格力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改革渠道,向經銷商要利潤。
還是借來的刀比較好用。
王自如背著“不懂制造業”的鍋化身為一把大砍刀,完成了格力大刀闊斧的渠道優化工作,然后走人。
和直播沒有半毛錢關系!
星空君研究了王自如用極短的時間在格力搞的幾個系統,其實含金量非常高,而且只有“外人”才有這個能力去下重手。
三、AI大模型新時代
星空君也在從事AI領域的研究和創業,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實操,給出的建議是:去工廠,下車間。
用互聯網的方式在AI領域賺錢,你的對手是王自如這樣的老手,會被打的找不到北。但當私有化部署深入人心,錯過了工業互聯網的工廠車間將面臨新時代的AI化改造。
更難得的是,Agent可以用極低的成本,替代原來ERP等專業軟件才能實現的功能。
也許有人問了,價格低了怎么賺錢?
星空君的答復是,這個市場空間比你想象的大的多。
絕大多數工業企業的利潤率不高,買不起ERP,或者只買得起基本組件,很多業務流程還在線下跑,用Agent可以輕松的串起來。原來ERP時代,一家企業賣100萬,但買得起的只有100家;現在Agent時代,一家企業賣1萬,買得起的有10萬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