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大太監呂芳就為官之道提出了“三思”的理論指導,分別是思危、思退、思變。
“思危”即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思退”即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思變”即退了下來就有了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后該怎么做。
要說,體制內的某些人的政治敏感性還是不夠高,依然存在僥幸心理,有的甚至還不如體制外的普通群眾“站位高”。
自打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自打整治“違規吃喝”以來,某些人還做不到“三思”,還學不會順勢而為,還在惦記“吃喝”“聚會”。仿佛不出去吃喝,他就活不下去;仿佛不找人聚聚,他就要憋死。
這些從那些類如《公職人員下班后和同事聚餐,算違規違紀嗎?》的文章被大量閱讀和轉發,就可見一斑。
就是說,體制內的某些干部還在“異想天開”急切地尋找“突破口”,試圖回歸到以前那種輕松的氛圍。
事實上,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畢竟能不能吃喝,你說的不算;畢竟作為體制內的干部,這些年,不正是眼看著逐漸地在“增負”嗎?除非不干了之,否則就得“負重前行”。所以,要認清形勢,放棄幻想,擺正心態,準備苦干。
另外,早些年不是有句話嘛,說什么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本身很多人包括干部都不是那種喜歡逢場作戲的,何不借機推掉那些不必要的社交?
有時候,也確實要好好想想,那些接觸、來往的對象到底是因為你這個人,還是因為你的身份或職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吃喝。吃人家的嘴短,喝人家的手抖啊。
再者,講道理,“酒肉朋友”從來都是不可靠的。真正的交情和實在的感情,也不是需要靠吃喝去維持的。相應的,很多要緊的事要緊的忙,也不是一頓吃喝人家就會全力以赴給你去解決去幫助的。
說些不好聽的,即便是腐敗,也只聽說過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可沒聽說過權吃交易、權喝交易。說到底,吃喝不值一提,實質上只是腐敗的“前搖”,那“含金量”壓根打不通“任督二脈”。
換句話說,能吃多少錢喝多少錢?那只是“表面文章”,花那點錢就讓人家掌握權力和資源的領導鋌而走險?做美夢呢?桌面下面的交易才是“核心競爭力”。
還有,給多大權,就操多大的心,這叫權責相統一。但是有的基層干部,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本身沒什么權力,卻把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乃至省委書記的心都給操了。
像是什么酒賣不出去,什么餐飲萎縮,什么消費下滑……他那真是愁得不行、寢食難安。有沒有想過,你把領導的心都給操了,你讓領導干啥?
而且酒賣不出去、餐飲萎縮有什么不好?那些高檔酒高檔飯店,以前因為經濟實力的問題沒敢看沒敢喝沒敢進。現在終于回歸到合理價位,咱這普通工薪階層普通干部普通群眾也都能吃上好的喝上好的,何樂而不為?
歸根結底,對于當下兩人以上的吃喝,特別是在外吃喝,再也不是以前那種輕松的氛圍,其實際上已經背負太多,得多掂量掂量。
這個形勢下,作為體制內的人員,要學會斷舍離,要看清楚很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像那種說不清、道不明、把不準的吃喝一概停止吧,像那種具有違規可能性的吃喝一律拒絕吧。
一旦被明察暗訪發現,即便能拿出充分的證據論證不違規,但不是還得保存證據并進行情況說明嗎?有關部門認可了還好,萬一不認可,又該如何應對呢?一頓飯都吃得不安生,何必呢?
所以說,本就是為了碎銀幾兩,本就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何苦自找麻煩、自尋煩惱、背負太多呢?倒不如在家就著大蒜喝咖啡,起碼圖個心安理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