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好朋友灰鴿叔叔像中了邪,天天給我普及反詐知識。
我說是不是你被詐了,所以自己淋了雨非要給我送把傘。
他說不是,拿我練手,然后要去給更多家長普及。
說真的,他的這份樸素又無私的情結打動了我,搞得我現在也想給大家普及反詐知識了。
老師最近還在讓你下載反詐APP嗎?如果沒有,正好今天看看我這篇,多點儲備,少點被騙。
最近有這樣一組“反詐小劇場”,大家真的有空可以看看。
1
上海教育電視臺跟連續劇一樣更新反詐故事,比走近科學還好看。那些案例很多是銀行直接提供的真實倒霉事,上海人熟悉的“老面孔”黃奕警官再來段接地氣總結。
上海教育電視臺樂齡生活的公眾號也發布了故事的主題,為了方便大家直接看,我找了幾個鏈接給大家:
《》——假冒親朋好友“要錢,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老故事”,但它一直是銀行提供的“重點案例”。特別是如今有了AI的“加持”,識別的難度驟增,親媽都分不清電話那頭的是不是真的你......
《》——沒想到吧?現在的騙子很舍得的,有了“置裝費”,他們打電話把人騙到正規機構門口,穿上機構制服,然后把人“拐跑”到其他地方!
《》——這個大家比較熟了,“保健品”機構跟孝敬親爹娘一樣地“孝敬”老人,專車接送,無障礙服務,嘴還甜,“服務升級”,銀行的反詐提醒老人都不買賬。
《》——這年頭到處是“搶消費券”,但凡有個手機,都覺得自己是那個“被抽中”的幸運兒。這里面陷阱可多了,不仔細看看真不知道。
《》——有人用Facetime跟你通話,你會覺得奇怪嗎?現在這還真是一種新型騙局,一定要學會識別。
《》——如果騙人有排行榜,榜一的位子也一直在升級。這次他們把購物卡作為了“新道具”,操作更隱蔽,迷惑性更強,“中招”的年輕人可多了!
上面這些鏈接都能點,一看一個好家伙,要發給你的家族群給老的小的都看看。
2
上面這些可能有的朋友多多少少經歷過,我覺得“消費券”這一期特別值得關注,因為家里有長輩真的碰到過。
當時是為了促進消費,他們買家電有國補,時不時還會有“搶券”活動。有人設了鬧鐘,有人準備了好幾臺手機,摩拳擦掌“薅羊毛”——
券確實不太好搶。正當他們感慨“沒有中獎的命”的時候,手機彈窗和短信告訴我:有!有這個命!
100元的券,500元的券,各種“提醒”從天而降,他說:“我也抽到了券,點到后來不知道怎么弄了,你幫我看一看”。
后來一看,是到了添加“客服”微信這一步,給身份證和銀行卡拍照的環節。
“補貼”和“消費券”深入人心,也給了騙子全新的素材。“警官提醒”這個模式雖然顯得傳統,但對長輩來說依然很管用。
如果要挑一個騙局類型多提醒一下年輕人,“購物卡騙局”應該挺容易碰到的。
有一些平臺出售“超大折扣”的購物卡,卡密早就刮開后重新貼上,賭的就是你“當禮品送人”,而“收禮的發現問題也不會興師問罪”;
有的代替了“刷單”騙局中的“押金”。那頭說,我們財務升級,轉賬系統關閉了,你把購物卡的密碼發來就行——一個沒有轉賬記錄的交易,使得將來挽回損失的可能趨近于零。
買購物卡,也有門道:
在這組反詐宣傳中出鏡的,除了黃奕警官,還有曉林和龔仁龍——
這兩位都是因為自己曾經游走在“被人盯牢”的邊緣,有切膚之痛,所以談起這個來很有感觸。所以騙子的手段無孔不入,哪怕是很有生活經驗的人也不見得能全身而退。
在節目花絮中,兩位老先生一起“調戲”了一位所謂的“銷售”,但從來回的“交鋒”中也能看出,只要稍有放松,就可能陷入對方布下的陷阱里。
3
我翻了一下上海教育電視臺的視頻號,這是他們第三年推出反詐系列小短片了。如果去到一些銀行網點,也會在大廳里看到它。
一開始看這些短片時,我還會想:“哇,這么明顯的騙局,怎么會上當呢”“我不掃陌生二維碼、不接陌生電話”!
但真去聽聽那些身邊的故事,再想想自己的經歷,甚至看看那些AI生成的畫面,讓自己心動的“系統提醒”,就開始后怕。
別以為自己不容易被騙。當“魔高一丈”時,“道”也得年復一年地“高”上去。
所以“反詐”的故事我們還是多看看,這樣才能有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老人和孩子也應該多了解一些詐騙手段,我們的目標是:不給騙子留一點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