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印度都以英國1914年非法炮制的麥克馬洪線為主張依據,侵占我國藏南大片領土,在最近的多哈論壇上,國際問題學者高志凱教授在回應印度記者關于中印邊界應以麥克馬洪線解決提問時,則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他認為“中印應以恒河為國界,恒河以北歸中國”,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國際廣泛討論,國內網友更是直呼,就應該用魔法打敗魔法,那么,高志凱提出“以恒河為界”的觀點究竟暗含怎樣的博弈策略?
荒誕的“麥克馬洪線”
中印傳統邊界線東段在喜馬拉雅山南麓,與阿薩姆平原交界地帶,雅魯藏布江在巴昔卡出境進入印度平原之前,都位于我國境內,雖然中印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邊界,但這也是兩國人民長期以來交往互動的界線,無論是從歷史、法理、還是地緣等角度來看,中印都應該按照這條傳統習慣線劃定邊界。但印度卻一直以麥克馬洪線為主張,攫取我國喜馬拉雅山以南領土,那么,這條麥克馬洪線又是從何而來呢?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國殖民南亞后,試圖進一步北上染指西藏,以此鞏固在亞洲的地位,同時,隨著沙俄勢力南下,英國還試圖將西藏作為緩沖區,阻擋與沙俄正面交鋒,抱著以上目的,英國發動了兩次侵藏戰爭,迫使清朝在1904年簽署《拉薩條約》,被迫開放亞東、江孜、噶大克為商埠,試圖將西藏納入其勢力范圍。
與此同時,我國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領土,與平原對接,更適合作為爬上青藏高原的跳板,因此很快也成為了英國在阿薩姆地區推進“前進政策”的目標。
1913年,英國以解決西藏問題為由,在西姆拉召集中英藏舉行所謂三方會議,在此過程中,英國殖民者在中國代表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篡改中印東段邊界,將原有界線向北推移150公里,這條偽界線從中不邊界為起點,沿喜馬拉雅山脊直至伊索拉希山口,全長1700公里,將屬于我國的門隅、珞隅、察隅三個地區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劃入了英屬印度,這條偽界線便是荒誕的麥克馬洪線,而被非法劃走的領土也就是藏南地區。
長期以來,我國從未承認這條界線,但印度獨立后,卻單方面將其視為中印已定界線,非法侵占我國藏南領土,并通過設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支持移民、加強基礎建設和戰略部署、制造輿論等手段,試圖將強占合理化。但最近著名中國學者高志凱卻提出了“中印應以恒河為國界”這一獨特觀點,令印度甚至整個國際社會都十分震驚。
“高志凱線”-用印度人思維對等反制
恒河是南亞最大的河流之一,更是被印度視為母親河,該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以及西孟加拉邦,后進入孟加拉國,被稱之為帕德瑪河,最終注入孟加拉灣,河流全長2525公里,流域所形成的恒河平原是印度大平原的東支,北側倚靠喜馬拉雅山脈,南接德干高原,西側則毗鄰印度河平原以及塔爾沙漠,在51.6萬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匯集了超7.16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這里農業種植條件優越、工業發展迅速,對印度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恒河不僅關乎印度的農業、經濟、工業、民生等方面發展,更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是印度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而高志凱教授提出的“以恒河為界”的觀點,實際上是按照印度人的思維邏輯,進行的對等反制,既然印度能擅自主張殖民者非法炮制的麥克馬洪線合法,那么,我們也能主張恒河以北屬于中國,畢竟恒河的兩個上源巴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都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包括印度匯入恒河的布拉瑪普特拉河上游也是位于我國的雅魯藏布江。
很多人認為,這種以“恒河為界”的主張并非真正的實際劃界方案,但卻是極為有效的博弈策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恰恰是中國智慧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