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養育過程中,最讓父母揪心的莫過于孩子的健康狀態了。只要孩子有個啥頭疼腦熱的,即使病情輕微,父母仍舊會很擔心,在其他事情上也難以集中注意力,生怕孩子的病情有個惡化。但在孩子還未發育尚未成熟的時候,身體免疫力是比較弱的,因此難免會生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其免疫力,讓孩子少生病呢?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玩耍起來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就因為這種不衛生,好多孩子出現了腹瀉、肚子疼等之類的癥狀。家長要教給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不隨便用臟手摸鼻子嘴巴。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里避免和其他小朋友有手口接觸。家長要對家中被褥勤換勤曬,注意多開窗通風換氣,保持房間的濕度。孩子從外面回到室內,首先要帶其洗手、洗臉,先將身體可能沾染的細菌、病菌消除下。若是孩子在戶外出汗較多,回來要記得給孩子洗澡,將身體產生的一些臟臟的物質清洗掉。
2、打預防針要按時
這一點兒,其實很多麻麻們都不是很重視,特別是后期。早期還好,基本上能看著預防本,挨個時間地打一遍。到了后來要么忘記了,要么孩子生病又延長了時間,或者某些聽信疫苗最近出問題了又推脫了下,結果到了最后直接不打了。其實孩子的免疫,在某些方面,就是這些針劑的作用。而且既然國家明文規定了,那么對孩子的好處肯定的,特別是對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抵制,那是相當有用的。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平時也可以給孩子多買一些保健的,補充某些缺乏元素的那些東西。
3、孩子飲食要均衡
小孩子的腸胃還有消化系統都是比較弱的,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飲食要均衡,均衡攝入營養才能滿足孩子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和能量,也能避免孩子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所以家長們在平時的飲食中應當多加注意。
4、多讓孩子接觸自然環境
小孩子處于發育和成長的狀態,天天待在家里是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的。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玩一玩,讓孩子充分與自然環境接觸,多做做運動。比如跳繩、散步、游泳、爬山之類的運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多交朋友,也同樣可以促進其生長發育,并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增強體質。我們會發現,經常在外面跑跑跳跳的孩子,性格也比較開朗,身體素質也要好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