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報志愿,各大師范院校的公費師范生相關專業鯊瘋了。
在浙江,杭州師范的定向師范專業錄取線清一色突破了650分,這個分數上大部分985都綽綽有余,而杭州師范只是一個二本;
河南的公費師范生招錄同樣競爭激烈,最高分也都穩定在 600 分以上:
圖源:網絡
更不用說幾所頂尖部屬師范高校的公費師范生,內蒙古今年的華東師范大學歷史類公費師范生,最低投檔線高達 642 分,這一分數直接超過了清華大學高校專項計劃中法學專業的錄取線。
與此相對的是,北大部分專業已經4次補錄。
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生和家長更加務實,畢竟,宇宙的盡頭是編制,清北畢業都擠破頭考公,而公費師范生人均“畢業即就業,并保證入編入崗”,可太香了啊。
當然,即便這么香,外面有很多人想進來,里面也還是有人想出去。
這兩年,不少公費師范生選擇違約,賠錢解約。
很多網友分享,自己當初報志愿根本沒想清楚公費師范生意味著什么,大多數是被父母推著作出了這個選擇:
也有網友解釋,不是不想履行協議,而是真的無奈之舉:
而如果說選擇違約是個人的選擇,那么去年國家對公費師范生實施的政策調整,就更加讓人擔憂。
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五部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公費師范生相關規定做出重大調整。
其中引發熱議的是,沒通過碩士推免相當于沒編制,這意味著,最吸引考生和家長的公費師范生“鐵飯碗”或許不再“鐵”了。
一邊是擠破頭也要報公費師范生,一邊又是公費師范生政策調整之下的前途未卜,那么,報考公費師范生,究竟還香不香?
1
畢業有編有崗的鐵飯碗不再?
還越來越卷了?
受國內“求穩”就業大環境的影響,“師范熱”現象加劇。
而面向高考學子的“公費師范生”有著顯著的優勢。
尤其是,新政策實行4+2年本研銜接培養方案,從只能申請免試攻讀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到可以免試直接拿到全日制研究生證書。
正在某部屬師范大學就讀的大一新生小婷是從室友口中知道這件事的。和班上大部分同學一樣,小婷對這一政策充滿了期待。
以往,小婷十分糾結本科學習結束后,還要不要繼續深造去讀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又擔心在職培養模式的教育質量有限,或者在職進修的學歷在部分省份的認可度打折扣。
而按照現在的新政策,小婷可以參與全日制研究生的免試選拔,這對于提升專業能力和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是有利的。
但由于增加了兩年學習時間,考慮到不少崗位對年齡的限制以及結婚生育的因素,兩年的時間或許會極大影響學生的選擇。
更關鍵的是,新政策中規定,未達到推免條件或者未達到碩士學位授予條件,都將被解約。對此,小婷也會存在些許擔憂。
而那些能夠穩上985高校的考生可能會糾結,還有沒有必要高分去讀一個入學了、卻可能被轉出本專業的公費師范。
除了會被轉出師范專業,新政策還改變了以往任教地幾乎任選的現狀,轉而根據綜合考核結果進行排序挑選。
也就是說,你哪怕本科期間認真學習,獲取推免資格,保上研了也不是就一勞永逸。
網友:連公費師范生都這么卷了啊?
不過以上種種,對于擇優選拔樂教、適教的優秀人才,確保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公費師范生進入中小學教師隊伍,提供了政策保障。
但即使如此,公費師范生還是學生和家長們的香餑餑。
2
不那么香的公費師范生
還能吸引高分考生嗎?
這兩年,公費師范相當熱門,高考錄取分數水漲船高。
對于大部分省市來說,如果想要考上部屬公費師范生,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來說,理科至少要比本科線高190分左右,文科至少要比本科線130分左右,也基本上不存在降幾十分錄取的情況。
以往六所部屬公費師范生就業限制很小,基本上只需要回到定向省份就可以,有很大機會能進市里的重點高中。
而那些生源地在省會城市的高分考生,對國家級公費師范生十分看好的一大因素。就是畢業后有機會直接在省會任教。
現在,新政策一出,學生不得再定向回到直轄市、省會城市等發達城市任教。
對于出于這一考慮的部分考生來說,現在可能會重新考慮高考志愿報考選擇。
畢竟他們出于個體選擇,也不想本可以填個985/211院校畢業后到大城市發展,現在填了公費師范生后,卻徹底無望回到城市。
圖片來源:B站@仔灰灰
更擔心未來到基層任教會面臨環境差、離家遠、工作累,想脫身卻又困于新政策的違約成本。
像有網友說的:一鍵下鄉進大山。
不過這也只是一部分群體的考慮,對其他學生來說:
這一新政策可能豐富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普通家庭、農村家庭孩子的升學路徑。
在一直上漲的公費師范生錄取分數線下,這兩年的4+2新政對農村家庭孩子也許是個“撿漏”機會。
小松就坦言,作為25高考生,生源地在某自治區,看到新政策出來,更加燃起要努力備考的決心,沖一把公費師范生。
除了“撿漏”,還有那些發自內心堅定選擇回家鄉的農村孩子。
大家還記得那個當年“山坡找網女孩”、后來644分考入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成為一名公費師范生的范天蘭嗎?
入學時她便立下“我是師范生,大學畢業后想當一名老師”的志向。
大學四年,收獲累累碩果:
2021年全國研學課程設計大賽全國選拔賽特等獎;
全國優秀地理教研成果評比論文一等獎;
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2篇論文。
圖源:網絡
今年畢業的范天蘭,作為優秀畢業生發表演講,已確定要回到家鄉云南當老師,“成為那一束微小卻堅定的光,照亮學生前行的路。”
圖源:網絡
山擋得住網絡信號,擋不住夢想的信號;她走出來了,然后又為了更多的她和他走了回去。
以前如風中勁草,如今是火炬之光。不抱怨環境,反而成為改變環境的人。
回頭再看新政策的出臺,不僅給了更多如范天蘭一樣來自大山的學子,反哺家鄉教育事業的機會,也讓更多偏遠山區的孩子能夠獲得起跑線上的相對公平。
而將本研銜接師范生重點送往中西部省會城市之外的地方,也是真正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政策手段。
畢業于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受過數年專業熏陶、具有較強教育情懷的這群公師生,能夠成為激活中西部基層教育活力的“鯰魚”;
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區的教師隊伍整體質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推動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3
當選擇成本更大
公費師范生為何而選?
“公費師范生違約”的信息近年來也頻上熱搜。
有人是陰差陽錯、懵懵懂懂地讀了公費師范生,最后覺得不適合,離開了教師崗位;
也有人是高期待地進來,在深入接觸后,發現身心俱疲,選擇離開;
離開原因種種,加上如今違約成本更大,不僅是繳納違約金。
據B站up主@仔灰灰分享,以往,六所部屬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通常是主動解約,實質上是教育局與學生雙向選擇,你只需要退還之前的費用,是不會計入誠信檔案的。
現在基本上除了滿足文件中規定的條件,其他情況都是按照違約處理,不能再通過主動繳納違約金進行解約,也會計入誠信檔案,對將來的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及參軍入伍等都會產生影響。
這也能理解,總不能既占用國家教育資源,又最后選擇違約,國家真正想吸納的是有著堅定教育理想的人。
如果自己沒考慮清楚職業規劃,沒問清楚內心是否真的有教育情懷,既是對個人長遠發展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對教育事業的不負責任。
因此,面對新出臺的規定,對于在讀的公費師范生來說,盡管可以新舊方案進行選擇,需要想清楚,如果選擇新方案,讀研是為了什么?
而對于今年高考生來說,在志愿填報截止當口,更要問問自己是否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是否有堅定的教育理想。
回到這一立足點是吸納優秀人才,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基層教育發展的新政策本身,它本身也借鑒了他國的他山之石。
像芬蘭早已實行本研銜接培養,教師職業在芬蘭社會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收入也很可觀。
再將目光看向國外的教育政策,我們會發現,重視教育公平與教育發展是永恒的主題。
國外也有類似公費師范生的模式,諾貝爾獎獲獎比例世界第一、歐洲最富盛名的教育機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就是一個典型。
和國內的公費師范生一樣,巴黎高師大部分學生在入學時已經和國家簽約,不僅學費全免,還會獲得補貼。
圖片來源: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官網
“尊師重教”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氛圍,使教師在法國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也讓法國的師范院校創造了一個個“傳奇”,從巴黎高師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會做一名教師。
日本政府也是一直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機會,其中一項是教師的雇傭機制。日本的教師并不是受雇于學校,而是當地政府。
政府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將最好的老師分配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最優質的教師、最珍貴的資源會傾向最需要幫助的學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無論是新規的調整,還是一個個走出去、又選擇走回去的范天蘭,不過是期望:
更多的“苔花”能夠向陽盛開。
參考資料:
[1]半月談:本研銜接,定向任教,加強激勵......部屬公費師范生新政策亮點解讀
[2]梅兵:開啟師范生公費教育的新篇章
[3]齊魯周刊:國外如何推進教育公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