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技股領漲大盤,電子元件、光學電子、消費電子、風電設備、航天航空、半導體、通信設備等板塊的漲幅都在1%以上。
主要原因是迎來了幾個利好消息催化:
第一個,陸家嘴論壇開幕,幾個金融領導發表講話,其中證監會要設置科創板科創成長層,放松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標準。
第二個,市場傳出消息,由于英偉達Blackwell芯片銷售超預期,今年出貨量有望突破百萬顆,帶動中國供應鏈的光模塊、PCB訂單排期至第四季度。
第三個,受到長鑫存儲瘋狂擴產DDR4芯片的影響,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三大巨頭由于成本上缺乏競爭力,被迫宣布停產DDR4,轉向更高端的DDR5和HBM芯片。
海外巨頭的退出,將導致短期的供給真空,因此5月DDR4芯片大幅上漲53%,創2017年以來最大漲幅。
這三個消息,一個是融資端的開放,將帶來流動性上升;
一個是AI海外需求的持續超預期,帶來市場層面的樂觀情緒;
一個是自主可控的進展,直接卷死了對手,迎來價格戰的終局勝利。
宏觀刺激、高端海外需求拉動、低端自主可控獲得階段勝利,三方面共振讓市場重新開始審視科技股的基本面。
君臨之前分析過,3月之后科技股行情開始走低,主要原因有幾點——
1,AI板塊受美國制裁影響,英偉達的中國版特供芯片被禁,將導致今年的銷量預期要下調;
2,關稅戰之下,科技行業的中國供應鏈很可能被迫向海外轉移產能,或者訂單被轉移,或者硬吃下關稅的高成本,不可避免的都將影響到今年的業績;
3,自主可控、人形機器人等板塊在Q1炒了一波之后,二季度可能面臨消息層面的真空,或許要到9-10月HW的新品發布會才能獲得新一波的催化。
鑒于這些利空影響,以芯片為代表的科技股近三個多月的跌幅接近20%,導致很多科技股投資者損失慘重。
而今天,隨著三大利好的催化,科技股有沒有可能迎來拐點呢?
目前看,拐點是否成立,還不能確定。
但至少在投資上,有一定的勝率,君臨的判斷是——
首先是估值上,科技股已經有吸引力了。
經過二季度的輪動,科技股普遍已經回到了低點,而觀察一下今年主流的幾個板塊就可以發現,消費、醫藥、銀行、黃金,甚至采掘行業,經過近幾天的爆炒之后,到已經是高高在上。
這么一對比,比科技股更低的,也就是連續低迷好幾年的地產、白酒了。
地產這幾年跌的太慘,很多持有者都得抑郁癥了,白酒剛剛出臺了新一輪禁酒令,沒有一兩年緩不過來。
這兩個板塊,不是超長線逆向投資者,一般不敢碰。
君臨之前的文章分析過,今年經濟雖然還沒復蘇,但政策刺激持續發力,流動性有保障,使得股市相當穩,類似于2019年的走勢。
這種“弱現實、強預期”的基本面,在周期上屬于“牛市的早期階段”。
隨著流動性的不斷注入,中國經濟將像個病人持續打點滴一樣,慢慢的康復,逐漸進入新一輪的上行周期。
因此現階段,大盤下跌空間有限,看空是沒必要的。
投資上,參考2019-2021年,消費、科技等成長股板塊都會有很多機會。
畢竟流動性是看預期的,流動性越泛濫,成長股的彈性空間就越大。
而在成長股里面,消費和科技將輪動著來上漲。
一季度的主線是科技,二季度的主線是消費,那么進入下半年、三季度,科技股在估值上重新獲得性價比的情況下,是有很大機會卷土重來的。
其次是業績上,科技股也是拿得出手的。
我們不否認,一部分科技股就是純粹炒概念,缺乏業績支撐,一旦掉下來了,很可能就再也上不去了。
也有部分一季度業績出色的公司,經歷了關稅戰的打擊后,下半年可能出現暴雷的情況。
但,肯定會有一部分優質的龍頭,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這些龍頭,只要股價跌下去了,就是絕佳的抄底機會,風險也會小很多。
我們以今天領漲的電子元件行業為例,看看有哪些今年業績出色的龍頭——
1,生益電子。
已經提前漲上去了,但可以關注起來,等下一輪調整,機會肯定還會有的。
無它,這家公司近兩年業績太炸裂了,在去年凈利潤+1428.23%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再接再厲,同比+656.87%。
生益電子主營PCB板,近兩年all in AI,2024年面向AI服務器產品的訂單占比已提升至48.96%。
尤其是在技術門檻較高的高多層HDI(高密互連電路板)產品上,公司近年迎來突破,推動毛利率從23年14.29%一路上行至今年Q1的29.84%,漲幅翻倍。
另外,針對關稅戰風險,公司在24年已開始建設泰國生產基地,預計26年投產,正在補上最弱一環。
2,勝宏科技。
跟生益電子比肩的雙子星,今年業績爆炸,Q1凈利潤同比+339.22%。
同樣是all in AI的代表,今年在超高多層板、高階HDI上取得突破,帶來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去年毛利率還只有22.72%,今年一季度直接跳升至33.37%,提升了十幾個百分點。
另外海外生產基地也在快速補課,去年通過收購的方式直接獲得一個泰國工廠,越南工廠也在建設中,多點布局。
3,滬電股份。
PCB核心龍頭,這兩年的業績同樣亮眼,今年Q1業績增速48.11%,僅比前兩家略遜色一些。
遜色的地方在于,公司規模更大,業務方向更雜。
汽車板業務占總營收的20%,這塊業務拖累了營收增速;在企業通訊板業務里,AI服務器PCB產品訂單也僅占比30%。
另外,毛利率維持穩定,也導致難以獲得進一步的業績彈性。
不過,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穩”。
一來,規模大,議價能力強,高多層HDI板早就掌握,毛利率常年維持在30%以上。
二來,泰國的海外生產基地2022年就開始建設了,今年將投產。
滬電股份和生益、勝宏的關系,就像光模塊行業的中際旭創和新易盛,前者是很多年的行業老大,后者是新晉的黑馬。
4,深南電路。
老牌PCB龍頭之一,今年業績也不錯,Q1凈利增長29.47%。
但還是遜于前幾個,導致股價反彈力度也弱一些。
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是業務更雜,PCB業務僅占比六成,受益于AI算力爆發的800G產品僅貢獻不到兩成營收。
第二是技術迭代方面落后了,公司在HDI領域積累較弱,擠不進高端市場,導致毛利率承壓。
近4個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26.20%、25.91%、24.83%、24.74%,隱憂較大。
另外,在泰國的海外生產基地建設也落后了,今年才開始購買土地,準備建設,防風險能力不足。
5,東山精密。
老牌PCB龍頭之一,主要生產柔性電路板(FPC),在蘋果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
今年的業績也可圈可點,Q1同比增長57.55%,但主要是因為去年太差了,-44.74%,今年只是恢復性增長。
前兩年AI大爆發,PCB行業需求旺盛,但東山精密受益程度不大,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東山精密的核心客戶是蘋果,不屬于英偉達鏈。
第二,公司的業務也非常雜,除了電子代工、新能源車零部件,還有LED顯示器件等業務,后者對業務的拖累嚴重。
另外,公司有美國、墨西哥、泰國三大海外生產基地,前兩個已經投產,泰國工廠今年也會投產。
雖然產業轉移的更早,但美國工廠常年虧損,效率低下,成為了重要的業績虧損點。
以上5家PCB龍頭,今年Q1的業績各有亮點,近期股價反彈的速度基本跟業績增速成正比。
可見市場還是很有效的,好公司大家都在盯著。
一旦市場風險情緒趨緩,抄底的資金就會火速搶籌碼,早早將最優質的公司炒了上去。
當然,市場機會永遠都有,只要大盤穩住,下半年科技股迎來第二波行情,還是有很大概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