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主要家電巨頭的“開倉放價”,雖然沒有全面激活市場的消費熱度,卻成功搶到了很多同行和對手的訂單。
寧言撰寫
領不了“國補”券?沒事,家電企業(yè)直接讓利,價格一步到位!比“國補”之后的價格,還要優(yōu)惠!
隨著618大促,即將全面落下帷幕。家電圈從多個家電企業(yè)和商家處獲得的信息顯示,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廚電、生活電器、清潔電器等各個品類的頭部企業(yè),從618開局到收尾,幾乎都選擇了“開倉放價”搶奪出貨的機會。
這不只是進一步拉低了行業(yè)的均價,壓縮了中小廠商的價格競爭優(yōu)勢和空間。同時,家電圈認為:這也將給下半年家電市場的競爭,以及消費訂單搶奪,蒙上了一層陰影。簡單來說,讓眾多市場參與者擔憂:今年618大促,各個品類的頭部家電企業(yè)們已經將價格直接干到谷底,下半年的家電市場爭奪又拿什么手段參與?難道,價格還要再破底線、再創(chuàng)新低?
對于這一困惑,家電圈也不清楚,下半年怎么辦。但是,即將落幕的618大促,對于很多家電廠商來說,記憶深刻,且不愿回首。
總體表現:京東、天貓兩大平臺的出貨量,還是處在同比增長的上行周期之中,但眾多中小商家和家電賣場基本選擇了躺平,特別是進入6月以來受到“國補”政策調整,出貨進一步承壓,大小商家的分化已經呈現極端化走勢,好的很好、差的非常差。從品類來看,當季產品空調的表現最好,頭部的美的、格力、海爾,以及小米、TCL、海信都在沖量;其次是洗衣機,電視和冰箱承壓,生活電器、清潔電器、廚衛(wèi)電器普遍不佳,家電品類的“冷熱不均”也帶給眾多企業(yè)的經營壓力。
主要特點:今年618大促,對于很多家電廠商來說,不只是很苦、很累,而且收獲也較少。雖然頭部家電企業(yè)在各個品類的價格競爭,極其慘烈,京東、天貓等平臺各個家電品牌的零售價,已經跌出了眾多廠商的心理認知,完全就是“低無止境”。同時,不斷擊穿底線、突破下限的家電產品價格,在一線市場上對于消費者的拉動作用,相當有限而且愈發(fā)失靈,拼低價現在已經淪為“雞肋”。讓很多家電廠商陷入了“不拼低價害怕、拼了低價痛苦”。
核心變化:今年618大促,市場熱度和消費熱度,較過去幾年相比明顯衰減,但市場競爭的拼搶程度卻異常激烈,基本上就是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及方太、老板、松下、西門子等企業(yè)的“巨頭肉搏”,以及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商業(yè)平臺的較量。市場搶奪就集中在少數頭部企業(yè)和商家之間,大量中小廠商基本選擇躺平。整個市場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擠壓式洗牌,而是升級為“大魚跟大魚”的強強對決。
矛盾沖突:過去618大促被認為是很多家電廠商市場經營的“發(fā)動機”,快速解決上半年市場銷售任務的“最后沖刺”。現實的尷尬是,今年618大促則成為很多家電廠商在市場經營的“抽水機”,導致很多廠商的市場份額被持續(xù)擠壓、貨賣不出去,少數廠商則面臨著“量穩(wěn)但利大跌”困境。經營虧損甚至是生存的紅線提前出現,一些企業(yè)被逼至懸崖邊上,加速市場各種矛盾沖突的加劇。
?一些擔憂:618期間,家電“國補”政策多地的調整和變化,引發(fā)了很多廠商在一線市場搶奪的難度。特別是多地開始變“敞開領券”為“限時限量”領券,直接導致家電企業(yè)和商家的經營陷入了“券難搶,單更難搶”泥潭之中;同時主流消費市場陷入了新一輪的低迷和保守通道,整個市場的消費活力缺失,廠商激活消費需求的手段匱乏,廠商經營面臨新的動蕩與不安。
618終將落幕,不過對于家電廠商來說,這并不意味著階段性的競爭結束了。相反,一場場更為艱難的商戰(zhàn)即將開啟。2025年下半年市場怎么辦、怎么干,家電廠商普遍還沒有頭緒,卻也只有“硬著頭皮沖”!
?聲明:家電圈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