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望。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兩年前,我打算在上海周邊買個房子,鎖定了昆山花橋。當時覺得,花橋離上海近,而且房價相比上海也沒那么貴。
然后我上班的地方,離花橋大概30公里,如果在花橋買房,上下班通勤也能實現。
接著2023年初的時候,我就多次去花橋看了房子,走了幾個盤。當時的房價在3-4萬左右,如果看90平左右的,就是小三百萬。
還記得當時最低首付比例是20%,那么就是至少要拿出60萬。
咱當時資金有限,考慮很久,沒有上車。記得當時帶我看房的中介,還反復問我,為什么不買了。因為這個中介是朋友介紹的,他甚至跑過去問我朋友。
就當時這個感覺,我就意識到,他們賣房子確實不容易,就我這個意向度不算很高的客戶,都想發設法留住。
另外,我當時其實有個感覺,就是房價真的會持續下滑。
畢竟在2022年的時候,我老家賣過一個房子,當初為了賣那個房子,真的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我老家是東北的,因人口外流,房價處在下行行情,房子一賣,就兩三年。
我家那次賣房的感受,讓我有種,房子時代徹底過去的感覺。就決定不買房子了,也幸而錯過了,這兩年房價的大跌。
最近呢,我刷到一個帖子,講的是花橋某房產對比。
之前4萬多一平,近400多萬的房子。現在跌至1萬4一平,130多萬。
這跌幅,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
其實全國類似跌幅的房子,又豈止這些。比如我近期刷到的南京一個小區,叫世貿外灘新城,在最高點的時候,房價曾達到6-7萬/平。
而現在,房子成交價已跌至2萬以下。
這兩年來,房價正以一種罕見的速度,加速下跌。而且跌幅,必然會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前幾天,廣州公布徹底放開了限購。
其實,早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廣州就已經全面放開了限購,也降低了貸款首付比例。
就是說,早在一年前,在廣州買房,就已經沒有了門檻。
而這次,廣州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更像是再進行一次宣傳。
畢竟根據過往的數據,廣州的房地產局勢,相比于其余一線城市來說,確實是有些尷尬。
這個我們從數據就能得知。
對比其余一線城市,北上深,去年救市政策后,房子都有一定的漲幅。
比如北京,自去年九月份以后,九個月來,有六個月,二手房價格都是上漲的;
上海則是樓市最穩定的,過去九個月以來,新房都是處于上漲;
還有深圳,新房也有六個月是上漲的。
反觀廣州,過去九個月,無論新房和二手房,沒有上漲的情況。
而且從房價來看,廣州的房價也較為慘淡,甚至出現了單價1萬平左右的房子。
確實是賣出了縣城房市的價格。
造成這樣的原因,和廣州這兩年的經濟情況有一定關系。
2024年全年,廣州的GDP增速,只有2.1%;
再看今年,第一季度,廣州GDP實際增速3%,在27個萬億城市里倒數第二。
當然,也不止廣州,現在除了上海、北京還能說穩住外,整體的房價都是持續跌幅狀態。
根據國統計公布的五月份房產數據。
先來看新房數據。
今年以來,70個中大城市里,對比去年同期,只有三個城市新房價格是上漲的,就是上海、杭州,太原。
對比同期一到五月份,就只剩上海和太原。
這是新房數據,再來看二手房,就更為慘淡了。
所統計的70個大城市,較之于去年同月,全部是無一例外的跌幅。
而現實來看,房價還是還是會繼續下跌的。
就如廣州的放開限購一樣。
其實本身也是別無刺激之法了,放出最后的大招。但救市政策頻出后發現,效果仍舊有限。現在的樓市情況,已經不是這些救市政策能拉動的了。
有關房價為啥會下跌這么慘,之前也和大家分析過。
一方面是經濟的基本面撐不住那么高的房價,另外也和需求有關。
舉個例子,一個城市,房價2萬,但大多數人,工資可能就3-4千。這就意味著,若買100平的房子,多數人不吃不喝,可能要40-50年才能買得起。
外加上,支撐房價的,是人口。
很多城市房價往下掉,就是人口流失較為嚴重。以及,近年來非常低迷的新生兒數據,這代表著,從長期看,房價就是會有一定的震蕩。
還記得兩年前和大家提到,房子的行情徹底過去了。二線以下的城市,房子能賣就賣了。一線城市,如果是好地段的稀缺房產,可以留用。
現在情況確實如我們預料的那樣。但我沒有想到,房價的跌幅,會如此迅猛就是了。
作為一個保險博主,我們經常會和大家分享有關房產的話題。
無他,就是房子對于我們國內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命根子。過去這些年,許多家庭的資產大頭,都是房子。
也有很多人,確實趕上了房子的紅利,賺到了錢。
但什么階段,做什么階段的事情。
這兩來,房子的行情過去了,我們就要接受。
我們應該是對房子下行風險提醒的最早一批的博主了。
在2022年的時候,我們明確和大家提醒了,在當時的階段,買房不如買增額。詳細對比了3.5%增額和房產相比較的優劣。
如果說,在三年前,真聽了我們的建議,用同樣的錢,選擇了增額而不是房子的朋友,現在一定會感受到,我們的理性和善意。
但在當時,很多人并不接受我們的觀點,多數都提出反對的意見。比如下圖這些,是從觀點來說和我們不同的,這種其實可以接受。
但更多的是謾罵和不理解。
今天回望,我會覺得當時的決定,是無比的正確。
當時的想法,就是基于我們對樓市的整體判斷。當然,也有我們身邊賣房的體會。
三年前,房市的表現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還沒有表現得像今天這般衰頹。
也意味著,賣房還算是一個好時機。
至于判定的邏輯,就是上面和大家提到的,包括經濟基本面、人口數據、居民債務杠桿率等綜合來看。房子就會步入下降的趨勢,回到它真實的價值。
現在的每一次救市政策,其實都是一個出手的好機會。
所以,當時我們非常建議,大家把手頭的房子賣出去。現實也證明,早賣兩年,就能早點減少些損失。
太多網上案例不講,就以我之前和大家分享,我同事的賣房案例吧。他在老家有套學區房,在2021年的時候,房價還能在2萬一平,總房子價值200萬左右;
然后到了2023年有買家聯系他,準備150萬買他的房子,當時我就建議他賣掉,他認為太少,沒有同意。
結果到了2024年,行情一再下跌,房子已經跌至110萬左右了。
當時他意識到房子的行情,準備賣掉。但已經變為買房市場,最后以105萬才艱難賣出。
這么看,他買的晚,至少虧了大幾十萬。
當然他更慶幸,能在去年脫手。因為今年在回顧那個房子,100萬以上完全不用想,買家要從90萬開始砍價了,行情就這么殘酷。
當然,把房子賣掉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筆錢放在哪呢?
三年前,我們建議多數人,可以考慮,把這筆錢放進儲蓄險里,鎖定利率,這個對于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同期我們對比過,同類安全的存款和國債,都在2.5-3.0%左右,而當時儲蓄險能鎖定3.4%左右的長期復利。
更不用提,利率會持續下行,存款和國債到期后,面臨更低的利率。但如果我們買增額,那意味著長期鎖定3.4%左右的復利,這個收益,非常有優勢。
終身鎖定3.5%的利率,買到就是賺到!
最后,我們慎重的得出了賣房買保險這個結論。
那么現在這個階段,賣房買儲蓄險,還來得及嘛?
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房子行情不好的時候,把房子能不能賣出去,就不是決策問題,而是現實問題。
現在的行情是完全的買方市場,房子的成交周期,動輒是一年往上。
還能買房的,那是真打算定居自住的。
還記得之前有一個觀點,就是剛需買房不需要考慮漲跌。但實際上,就算是用于自住,不打算賣的,也會估量一下房子的價值。
就算長期居住,那后期會不會有置換的可能。
還有,房子如果長期跌幅,你能做到完全不關注。實際上,真正的房東,不可能不關注自己房子的價值。就像是買了股票,完全不惦記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買房的,即便是自住,也會對價格極其敏感。多數城市,砍價都會極其寬松,讓房東心痛。
如今這個階段,即便把房子賣了,那也會承受非常大的損失。
不過,即便如此,如果手里有多套房,原本就用于投資的,我是非常建議,無論賣不賣,大家都可以把房子掛出去,感受一下行情,有一定的準備。
萬一后續還有跌幅,那現在出手,就是提前止損。
另一方面,我覺得,賣掉房子的錢,保險的優勢確實不如當初那么大,但也依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三年前,站在利率的角度看,我覺得3.5%的增額,會是許多年后會被追憶的奢侈品;
現在,我們看2.5%的儲蓄險,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對比同期的存款、國債,它依舊是一個較為明智的選擇。
畢竟后續的利率,跌至1%以下是必然的事件。那我們鎖定2.0%以上的利率,就是一種提前預判,預防利率再度下行的風險。
所以,我依舊建議,手頭有閑錢的朋友,選擇2.5%的儲蓄險。
總結就是,如果你手里有房,我已經不會強制你去賣,相比于三年前,現在出手機會不算好,真賣的話,要忍受住近乎腰斬的價格。
當然,另一方面,如果手頭有一筆閑錢,我還是堅持建議大家,可以考慮買2.5%的儲蓄險亦或是2.0%的分紅險。
這個是我站在長期利率角度,做的一個判斷,也在之前的文章里反復和大家提到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