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傾情打造的中國科學家紀實訪談節目《回家》,將帶我們跟隨多位不同科研領域的科學家,回到他們夢開始的地方,探尋那些塑造中國科技脊梁的基因密碼。
今天,跟隨《回家》的腳步,陪伴薛其坤教授,重回大學校園夢想開始的地方。
山東大學,曾是沂蒙山放牛娃薛其坤走出大山、叩開科學殿堂的起點。四十年彈指一揮間,他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的身份歸來,重訪那些烙印著青春與奮斗的坐標。那些承載著無數伏案苦讀記憶的階梯教室、見證拼搏汗水與團隊榮光的綠茵場、學子們爭分奪秒汲取知識的“一座難求”的校園角落……
在清華物理系大樓的實驗室里,薛其坤的目光穿透精密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凝視著微觀世界的秩序。這位曾因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震動世界的科學家,正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的新身份,開啟下一段征程。當鏡頭跟隨他重返山東大學那片熟悉的小樹林時,陽光穿透枝葉,仿佛照亮了四十四年前那個懷抱物理課本、在石凳上奮筆疾書的沂蒙少年——從層疊山巒到量子奇境,他的足跡在中國科學史上劃出一道獨特的光弧。
沂蒙山的種子,山大沃土的發芽
薛其坤的起點在沂蒙山區,一個放牛娃的童年浸透著土地的厚重。少年時麥芒刺身、紅腫難眠的夏收,淬煉出他面對困難不言棄的脊梁。當1978年“科學的春天”降臨,物理99分的優異成績將他送入山東大學。彼時校園里聞一多、老舍等大師的思想余韻未散,文史哲的深厚積淀悄然滋養著未來科學家的精神圖譜。
“小樹林中的座位一座難求”,他回憶那段如饑似渴的歲月。在化學樓亮至深夜的燈光下,在簡陋階梯教室的固定座位上,他像海綿般汲取知識的力量。更令人意外的是,綠茵場也是他的戰場——作為光學系足球隊左后衛,他隨隊勇奪亞軍。
球場上的逆襲哲學與實驗室的執著在此奇妙交融:“進一個精彩球的幸福感,和完成一個漂亮實驗時的喜悅是相通的。”當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的歡呼響徹校園,“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吶喊,悄然在一個物理系學生心中化為“成為科學家,為國爭光”的誓言。
千次實驗鑄一劍:量子世界的中國刻度
攀登科學險峰的旅途布滿荊棘。考研兩次失利,薛其坤在曲阜師范的講臺上重整旗鼓,終叩開中科院物理所的大門。多年后他帶領的清華“量子軍團”,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攻堅中展現出驚人的韌性——1460個日夜、1000多塊樣品,連續72個小時輪班進行實驗,只為了驗證百萬分之一毫米的厚度變化對薄膜量子態的影響。
“偉大的實驗從一個個細節開始。”面對山大學弟關于科研習慣的提問,他如此回答。2587次實驗如同荀子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每一次樣品制備、生長、測量,都是通往真理的微小臺階。當2012年底那道微觀世界的“交通規則”被中國團隊首次揭示,巴克利獎的榮耀證明了一切——楊振寧評價其為“諾獎級成果”。實驗室的“笨功夫”,最終在人類認知的邊界刻下了清晰的中國印記。
歸去來兮:田埂與實驗室的詩意交響
當薛其坤重返蒙陰,與“沂蒙二姐”呂玉霞的相遇成為一場科學與土地的動人對話。二姐用田埂上的語言為量子世界賦詩:“您在實驗室里開墾出新的麥田,論文里的麥浪,喂飽了千萬人求知的口。”薛其坤手捧摻雜了小米玉米的故鄉煎餅,恍如回到母親為上大學兒子準備行囊的歲月。這煎餅曾被他帶到山大與同窗分享,郭大雷至今仍記得那質樸的滋味。
在山東省科技館,他與曾寫信給自己的小學生劉一塵重逢。男孩眼中閃爍的淚光,讓薛其坤看到科學星火的傳遞:“你們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面對稚氣而鋒利的提問——從“實驗危險嗎”到“量子世界的貓是死是活”,他俯身用童話般的語言拆解著薛定諤的謎題。當小學生追問成績下降是否會哭,他溫和而堅定:“男孩子一般不該哭,但要把難受化作把成績提高的努力。”
從沂蒙山放牛娃到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薛其坤的跋涉詮釋著“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東方智慧。今天,他站在南方科技大學的講臺上眺望更遠的疆域——量子世界的理論深泉與應用沃野。當他在山東大學那間走出過四位院士的教室寄語青年,當他在科技館俯身回答孩子天真的發問,一種超越實驗室的精神正在生長:“科學的高峰需要最堅韌的攀登,而真正偉大的坐標,永遠深植于土地與未來之間。”在量子世界的無垠沙漠中,這位始終記得田埂月色的科學家,正以沂蒙人特有的厚重與韌性,繼續尋找著滋養人類明天的綠洲。
來源:“中國科協之聲”微信公眾號
排版:沈 丹
編輯:齊 鈺
審定:鄒 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