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濟寧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2.11%,同時撥備覆蓋率降至115.87%,遠低于當時的150%監管標準,煤貿行業信貸集中度引發的風險敞口如同懸頂之劍。
中誠信國際維持濟寧銀行的主體信用等級為AA的同時指出,該行信貸資產在煤貿等行業集中度較高,受行業信用風險暴露影響,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較大。
彼時,這座扎根孔孟故里的城商行似乎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著陣痛,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濟寧正經歷煤炭產業轉型的陣痛期,傳統產業信貸風險加速暴露。
但誰曾料到,這場危機竟成為涅槃重生的序章,短短六年間,該行不僅將不良率壓降至1.18%,撥備覆蓋率更飆升至300.22%,更以2294億元資產規模、15.5%的貸款增速領跑區域城商行,在全球銀行千強榜單中攀升283位。
這場逆襲絕非偶然,而是戰略定力與區域經濟轉型深度耦合的必然:當濟寧市貸款增速以12.4%領跑山東,產業結構向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蝶變時,濟寧銀行以數字化風控體系接入200余條政務數據,精準灌溉科技型、綠色產業,更通過"慧濟生活"平臺發放29.5億元消費券激活區域經濟毛細血管。
從風險暴露樣本到區域金融標桿,這家銀行用六年時間書寫了中小金融機構化解歷史包袱、與地方經濟共生共榮的教科書案例。
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并舉
據濟寧銀行財報顯示,2024年,濟寧銀行總資產規模突破2300億大關,達到2376.96億元,較年初增長16.79%;存款與貸款兩大核心指標同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存款余額1938.43億元,增幅達18.61%;貸款余額1342.31億元,增長13.53%。這一規模增速在同類銀行中堪稱亮眼,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結構層面的深刻變化。
盡管貸款總額持續增長,但其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卻從2023年末的56.28%下降至54.75%。這一微妙變化背后,是銀行主動調整資產組合的戰略選擇。金融投資占比提升至35.80%,規模達851.18億元,較上年增長顯著。
這反映出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銀行積極尋求多元化資產配置以平衡風險收益,加大了對債券等標準化資產的投資力度,優化了整體資產的流動性與安全性。
其中,公司貸款占比從53.98%顯著提升至60.14%,個人貸款占比相應下降,深入行業分布可見,批發零售業與建筑業貸款占比提升明顯,尤其是批發零售業貸款占比達16.71%,較上年增加近4個百分點,體現出濟寧銀行精準對接地方實體經濟發展需求,重點支持商貿流通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中長期制造業貸款余額達40.92億元,增長18.7%,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35.45億元,增長15.9%,顯示出對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定向支持力度。
盈利韌性在利率擠壓下凸顯
2024年,濟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6.92億元,同比增長11.74%,在銀行業普遍面臨凈息差收窄的挑戰下,該行利息凈收入逆勢增長至64.52億元,同比增加約5.2億元,這一表現難能可貴。
其背后離不開兩大關鍵支撐:一是生息資產規模的顯著擴張,二是負債結構優化帶來的成本節約效應。尤其個人存款占比的持續提升,有效緩沖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成本壓力。
成本收入比進一步優化至24.06%,同比下降1.15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這表明數字化轉型和標準化管理效能正在釋放,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在科技投入加大的背景下,實現成本收入比的持續優化,體現出精細化管理水平質的飛躍。
值得深思的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仍為負值,盡管虧損幅度略有收窄。這反映出在市場激烈競爭環境下,傳統中間業務面臨壓力,也側面說明該行在財富管理、投行業務等高附加值服務領域仍有深化空間。
不過,4.49億元的投資收益和0.29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穩健表現,為營收多元化提供了有益補充。
資產質量與風險抵御能力再上臺階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濟寧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展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2024年末,不良貸款率降至1.18%,較年初下降0.15個百分點,顯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風險抵補能力的大幅增強:撥備覆蓋率飆升至300.22%,較上年提升35個百分點,遠超監管要求。
這種“不良率降、撥備覆蓋率升”的優異表現,源于其前瞻性風險管理策略,全年計提貸款減值準備31.14億元,同比多提4.72億元,顯示出對潛在風險的審慎預判。
同時加大不良處置力度,核銷貸款28.28億元,同比增加10.72億元,實現了存量風險的快速出清。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猶存的背景下,這種“主動暴露、充分計提、及時處置”的風控理念,為后續發展預留了充足的安全邊際。
資本充足水平保持穩健,資本充足率13.25%,一級資本充足率10.4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04%,均滿足監管要求并留有緩沖空間。年內成功發行8億元二級資本債,優化了資本結構。值得關注的是其杠桿率保持在5.45%,顯示在業務擴張中保持了適度的資本約束。
流動性管理同樣出色,流動性比率高達135.62%,流動性覆蓋率達310.67%,凈穩定資金比例183.15%,各項指標均遠高于監管紅線。這種充裕的流動性儲備,既是對監管精神的貫徹,也是對復雜市場環境下銀行穩健經營的深刻理解。
啟示與展望:精品銀行之路的深層邏輯
從濟寧銀行的2024年答卷中,我們可以梳理出區域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邏輯:
在規模沖動面前,該行始終堅持“質量是根本、效益是目的、規模是途徑”的理念,將數字化轉型和標準化建設作為長期戰略而非短期項目推進,才能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發展節奏。
該行在資產端主動降低貸款集中度,提升金融投資占比;在負債端強化核心存款優勢;在收入端平衡利息與非息來源——這種動態的結構調整能力,是其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碼。
通過超標準計提撥備、加大不良核銷、保持高流動性儲備,構筑起多層次風險防線。在金融風險復雜性上升的當下,這種審慎文化恰是銀行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在銀行業分化加劇的今天,濟寧銀行以一份規模與質量并重、效益與風控平衡的答卷證明:區域銀行完全可以通過戰略聚焦、管理精進和科技賦能,走出一條特色化精品銀行之路。其經驗值得同業鏡鑒,在服務區域經濟的航道上,只要方向堅定、舵盤穩健,即使風急浪涌,亦能破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