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韭菜測試,你能識別出泡泡瑪特里的忽悠嗎?
從瑪泡泡特股價一漲,一堆網友就開始吹捧創始人講的無用理論,還說“真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這套無用之論的意思是:東西要“沒用”,才能永恒,才能成為藝術,才能讓人無限購買。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舉了兩個例子。
01
第一個例子。
想象一下,你開車出門,突然想起家里水龍頭沒關。水嘩嘩流一天,浪費40塊錢水費,你會不會特別焦慮、特別心疼?
再想象另一個場景,你開車離開大門,莊園門口的大噴泉開著,一天光水電費就得400塊!這時候你會焦慮嗎?
創始人進一步給出結論:大部分人在前一種情況下會焦慮得要命,而在第二種情況下卻完全不心疼。
為什么?
因為水龍頭的水是“有用”的,是生活必需品,這時候人特別理性,覺得每一滴水都是浪費。而噴泉的水是“沒用”的,是藝術、是享受,是感性的,所以人們根本不算計成本。
你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嗎?對還是錯?可以先寫在評論區。
但如果你一聽就覺得真有道理,嘿,你猜怎么著,你真容易被洗腦。
創始人說的第二個例子。
如果拔下Labubu的頭,里面是一個U盤,你有了一個還會買第二個嗎?很難,因為消費者會覺得“我已經有一個U盤了,再買就得謹慎了”。但Labubu沒有功能,只有它完全“無用”,顧客才不會去想實用性,才有無限收集的可能性。
這個例子你覺得有道理嗎?嘿,別這么容易被洗腦。
02
水龍頭那個例子里,操心水龍頭的是妥妥的打工人,小門小戶;而自家有噴泉的人,是億萬富豪。
兩者的區別,真的是理性和感性的區別嗎?恐怕是有沒有錢的區別才對。
再說,咱們普通人可以代入一下水龍頭的例子,如果你家水龍頭沒關,你擔心的真的是水費嗎?
其實很多人水龍頭壞了都懶得修,放任水龍頭滴滴答答,因為水費沒幾個錢。之所以擔心水龍頭沒關,怕的是水漫金山,淹了自家的地板,漏到樓下鄰居家,最后不知道要賠償多少錢。
就好比問你,煤氣泄漏怕不怕?你說怕,別人卻哈哈一笑,說“煤氣費一個月才40塊,你這么小氣,怕浪費40塊錢?”
那是怕煤氣費嗎?是怕爆炸好嘛!
所以你看,把害怕巨大損失的焦慮,偷換成了摳門心疼水費,把聽的人繞進去了。
03
一樣是用巧妙的比喻來繞人,U盤的例子則是利用人們熟悉“你會U有幾個盤”,但不熟悉“你會有幾個玩偶”。
為什么偏偏選U盤?因為U盤的實用性強,但它的復購率極低!選它就是為了支撐“有用的東西買一個就夠”的結論。
那換成其他東西呢?
如果Labubu是不同氣味的香水呢?是不同明星出的專輯呢?甚至是不同顏色的衣服呢?你會發現,有用的東西也會買很多。
所以用U盤打比喻,目的就是為了晃你,把人繞進去,最終還是為了讓你相信Labubu有無窮無盡的銷售空間,從而讓泡泡瑪特的股價能漲破天。
但Labubu到底能有多大的銷售空間呢?
如果不是媒體狂熱地報道,不斷地宣稱這玩意兒搶不到,搶到了就能賺到,它能進入到大眾視線嗎?
上個星期,是我極為懷疑泡泡瑪特的時候,因為我手機的新聞軟件,給我每天都彈1 - 3條跟Labubu相關的新聞。
一會兒說拍賣出100萬了,一會兒說搶不到了,排隊排老長,一會兒說黃牛買到了就能賺多少錢……很多信息在我看來,根本達不到值得彈出提示的程度。
我在軟件里也沒搜過這個關鍵詞,日常打字中也沒有出現過,不可能被輸入法采集,怎么就當成重大新聞來推送了呢?這個現象不正常,怎么看著像……你懂得。
再想想,本該常見的財經新聞里,有哪些已經很久沒給我彈出提示了呢?
關于各地的房價漲跌統計,關于房企,關于房產政策,我還真很久沒看到了。看來房地產行業是真不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