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很意外,在前些天看到一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南寧成為全國26個入選城市之一,也是廣西首個摘得此項國家級試點的城市。
在祝賀的同時,很多人都不禁在想,為什么會是南寧,而不是柳州?要知道,柳州可是廣西的老牌工業重鎮,底蘊深厚。
有人說,這是廣西實行“強首府”策略的結果;有人說,廣西發展重心一路向南,“向海圖強”,南寧作為橋頭堡和平陸運河的樞紐,當之無愧;有人說,有東盟經貿的合作,南寧入選理所當然......其實除了上述因素,還跟南寧自身努力有關!
近年來,南寧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可謂是"大刀闊斧",同時還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加速度",更有政策的傾斜和扶持力度。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南寧入選試點名單的深層邏輯。
從產業布局來看,南寧正著力打造"數字南寧"新名片。五象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吸引華為、阿里云等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以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的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傳統制造業也在加速智能化改造,南南鋁業等本土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流程再造,單位能耗降低達15%。這種"老樹發新芽"的轉型路徑,恰恰符合國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
在區位優勢方面,南寧的樞紐地位日益凸顯。隨著平陸運河開工建設,南寧將成為連接北部灣國際門戶港與西南腹地的關鍵節點。統計顯示,2023年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進出口額同比增長87%,這種"向海經濟"與"陸路通道"的雙輪驅動,為制造業升級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南寧的創新生態正在形成良性循環。廣西大學等高校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中心,去年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達132個。政府搭建的"邕江創客"平臺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217家,其中12家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這種創新要素的集聚效應,讓南寧在新技術應用場景探索上更具優勢。
當然,試點資格既是肯定也是挑戰。未來南寧需要在產業鏈協同、人才引進、金融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特別是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將成為考驗城市智慧的關鍵課題。從長遠看,這次試點或將重塑廣西乃至西部地區的產業格局。
其實,南寧的壓力和擔負的責任很大。這一次入選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對于南寧來說,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不但可以擺脫被坊間詬病的“吸血鬼”形象,還完成了從依靠兄弟城市“輸血”到自身有能力“造血”的轉變。
未來,南寧可以自豪且充滿底氣地說:“兄弟們,我帶你們飛!”
南寧加油!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