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有的品牌都面臨,流量紅利和人口紅利消失的困境。
顧客只認行業里的數一數二,迅速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先在消費者心中占據關鍵詞,先入為主,才能封殺競爭對手的機會。
本期內容來自:沙丘學院上海校友會活動上,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分享,文章信息量僅為現場實錄的四分之一。
文末掃碼添加沙丘小編加入粉絲群,鏈接全球頂尖投資人,升級你的資本思維。
分眾傳媒董事長 江南春
5月11日,備受關注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國家統計局顯示,全國人口最新數據14.1178億,與十年前(2010年)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總人口增長,但人口結構變化了。
最新人普數據揭示流量的陷阱,諸多重要信號,正在影響未來商業走向。
信號一:人口紅利消失。
數據顯示,2014-2019年,勞動人口在社會總人口的占比從,2014年的67%一路走低,降低至2019年的64%。同時期,中國社會消費品年零售總額從26萬億元增至40.8萬億元。
主要勞動人群數量走低,但是中國的消費品供給能力卻在一路高速攀升。
信號二:流量紅利消失。
越來越多的行業,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量價齊殺,價格血戰,導致企業利潤惡化。連鎖反應下,用戶體驗被犧牲,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不斷被拉低。
今天所有的品牌都面臨,流量紅利和人口紅利消失的困境。
顧客只認行業里的數一數二,迅速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先在消費者心中占據關鍵詞,先入為主,才能封殺競爭對手的機會。
沙丘學院上海校友會活動上,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表示:世界是永遠不確定的,但是,消費者根據品牌來做選擇,這是永久的紅利。營銷領域,人心紅利的時代正在展開。
以下是現場分享的部分實錄整理:
營銷環境劇變,一定要擁抱變化
流量為王?還是品牌永恒?
很多人覺得,促銷和直播流量可以直接帶貨,取得品效合一,那就不需要品牌了,你會 發現本質上正相反。
品牌作為一種信息簡化器,其作用將越來越大。
信息越豐富,傳播渠道越發達,精力有限的消費者不堪重負,將更加依賴品牌來做出消費決策。
中國企業總體來說有兩種營銷曲線。
第一種,促銷曲線。起步比較快,但后來促了也不銷;或者是搞流量,抓住流量紅利快速起來,后來便宜流量沒有了,又迅速進入瓶頸。
第二種,品牌曲線。起步慢,但是一旦躍過拐點就會持續上升。比如金龍魚、農夫山泉和海天醬油,它們是品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成為標準、成為常識、成為不假思索的選擇。
流量帶來短暫的快感,而且每次都要花錢,品牌則是長期生活的保障。
今天流量廣告最大的3個挑戰:
一是,銷量不可持續。
流量、直播等方式只解決了“買” 、“馬上買”,卻沒有解決“愛”和“為什么愛”。
沒有累積固化品牌認知與信任,銷量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無法持續。
你花了兩千萬預算取得一次很好的流量包場,但是最大的挑戰是,這個東西永遠不屬于你。每次都花錢,而且流量價格還會不斷的上漲。
你努力提高了30%的效率,下個月平臺告訴你,他們流量費用要漲價30%。你的努力還有意義嗎?核心還是要掌握屬于自己的東西。
二是,覆蓋人群有限。
靠流量紅利起來的企業,長大了獲利能力會被流量成本吃掉。
歷史上天貓起、抖音、小紅書起來的時候,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紅利,紅利過后,有幾個能留下?
流量廣告的好處是很精準,壞處是很難形成社會共識。大眾顧客有需求的時候,多數想到的不會是你。
為什么這么多的網紅品牌沒有成為公眾品牌,像海天醬油、肯德基,值錢的理由就是一句話:它在消費者心中成為標志,成為常識。
三是,容易陷入價格血戰。
流量廣告投放部門為了完成ROI指標,更傾向于用促銷、低價來刺激顧客,將導致品牌進一步受損,陷入價格血戰。
大家經常看到這個公式,銷售額=流量 X 轉化率 X 客單價 X 復購頻率。
在電商平臺能不能賺錢,取決于品牌是不是自帶流量。
阿里巴巴這些平臺,真正賺錢的就是超級大品牌,不是它有流量紅利,是因為它的品牌認知比你強,點擊率、自帶流量、轉化能力比你高,最后還有品牌溢價能力。
種草時代已經結束,營銷進入飽和刷屏時代
廣告的本質是重復,消費的本質是遺忘。
社交種草還能成功嗎?往往人家成功了你再去做,是沒有你什么事的。
今天光種草不行了,應該是種一棵大樹,只有把品牌高頻曝光到大家耳熟能詳,大家才會關注到你這棵大樹以及樹下種的草。
沒有人要看廣告,但當消費者反復看到,自然就進入了腦海中。
大腦有個屏障,絕大多數信息都沒有能力、沒有強度穿過這個屏障,只有你在一個時間當中反復觀看,這個信息才會真正被記住。你昨天看了500條信息,最后記得住的一定是刷屏的那條。
品牌是什么?就是做可以被累積和重復的事情,享受時間的復利。
做飛鶴的時候,我們做過什么現象級刷屏的文章嗎?沒有。我們在大幅刷飛鶴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刷多了就認了。
新消費品牌,通過反向路徑爆發
整個營銷環境劇變當中,一定要擁抱變化。
以前品牌打造全路徑是:從認知到認同、認購:
第一步:打造品牌。 第二步:社交種草做內容營銷。 第三步:購買收割,線上線下引導用戶下單。
新消費品牌打造的反向路徑是:從認購、認同到認知:
第一步:先通過社交種草,贏得核心粉絲產生購買和忠誠。 第二步:通過品牌廣告破圈拉升知名度。 第三步:用戶上網搜索看到粉絲好評如潮,則引發下一輪的銷量突破。
現在新消費品牌是先做流量連接,再優化品牌認知,這是倒過來的戰場。
???????產品很重要,但是品牌認知更加重要
互聯網上有太多的新概念,品牌傳播要回到本質,回到第一性原理。
我們看一看大腦怎么思考問題的,二加二等于多少?直覺反應是四。二十九乘三十九是多少?你要用理性思考。
人大腦有2個系統,系統一是直覺思考,系統二是理性思考。人99%的時間用系統一處理問題的,如果你經常啟用系統二,能量消耗太多了人根本無法繼續下去。
系統一運作的方法就是走捷徑,剛剛看到和聽過的信息很容易影響判斷,這叫可得性捷徑。
一路上我們從會場走過來,什么事大家最快最容易回想起來?大腦傾向于我們能夠想到的,印象比較鮮明的信息來快速的做出回應,這是大腦運作的機制。
康納曼《快思慢想》說,要使人們相信一個事物或者概念的方法就是不斷重復。
人類分不清楚什么是熟悉感和真相。熟悉就是放松,熟悉什么就會做出輕易而簡單的看法。
它還提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人類傾向把事情簡單化,可預期化,合理化。
世界很復雜,有很多很不確定的因素。這個時候人類需要一個被指導的重復,和簡單的信息告訴,如何行動會得到一個恰當的結果,這是思考的邏輯。
大家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太聰明,我們在大多數的消費過程中都是不聰明的。品牌廣告就是要成為常識、成為標準、成為不加思索的選擇。
舉個例子,1969年,皇冠可樂做了100萬次盲測,不告訴品牌,測試路人對皇冠可樂、百事可樂、可口可樂3種產品的喜好程度。
結果皇冠可樂產品受歡迎程度排在第一名,百事可樂第二名,可口可樂第三名,還專門做了一個英文廣告說100萬次盲測皇冠可樂57:43打敗可口可樂,皇冠可樂53:47贏了百事可樂。這個結果似乎不符合大眾的認知。
但這個時候,可口可樂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它LOGO的紅色罐子放在旁邊——結果就會回到符合我們認知的結果。這就是品牌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所以產品重要嗎?重要,但是品牌認知更加重要。
不好的產品一定會死,但是更好的產品不一定會贏。品牌認知會影響顧客對產品的感知和期望。消費者認為產品好才是真正的好。
如何成為國民品牌?幾億到幾十億的打法
?????
找對詞: 在消費者大腦,形成一個清晰簡單的詞
如何占領消費心智,兩個思路:找對詞,進心智。
新消費品牌靠精準流量和算法起家,但是要成為國民品牌需要懂人心的算法。
今天成功的大眾品牌,都在消費者大腦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簡單的詞。
比如說奔馳豪華,寶馬駕駛樂趣,沃爾沃安全。當顧客產生相關需求的時候,你的品牌能迅速成為首選。就能免疫未來的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
你要看你在行業的地位,中國商業結構大體來說就這四種。
老大是封殺品類,上天貓就夠了;老二占據特性,多快好省上京東;老三聚焦垂直業務,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老四開創新品類,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你們做電商,我社交拼團。
老大防御戰,守住自己的山頭,老二進攻戰,進攻老大的薄弱點,老三是垂直促銷,更專業、更專注,老四叫策應戰,在無人地帶開創自己的新品類。
品牌廣告的核心是清晰傳遞出:產品優勢點,跟競爭主要差異,滿足消費者什么痛點,它必須三點合一才能達成。
怎么論證廣告效果達到三點合一。有三個標準:顧客認、銷售用、對手恨。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顧客認,銷售用,對手恨。
但是中國很多廣告沒啥用。就像啤酒行業最大的公司青島啤酒,它的廣告叫:青島純生,鮮活人生。聽起來也沒有什么不好。但是你看,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紅牛,顧客對這個條件反射很清晰。
青島純生和鮮活人生,能讓顧客起條件反射嗎?銷售人員不會說:江總喝一杯啤酒吧,喝我們的青島純生,他帶給你鮮活人生。對手恨不恨呢?如果你是百威啤酒老板,你不會。
進心智: 抓住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
“找對詞”只是第一步,抓住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率先搶占消費者心智才能贏得競爭!
顧客心智規律是只認行業里的數一數二,消費者每天處理那么多信息,更復雜多余的他記不住。
如果這個行業很難數一,該怎么辦?做反方向,別人不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我們分享幾個案例:
飛鶴奶粉爆發之前一直在找合適的品牌切入點,當時市場上國產奶粉面臨信任危機、外資奶粉占據高端市場,外資品牌大多特點是國際、專業、安全。低端領域,價格血戰突圍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品牌如何更新崛起,飛鶴奶粉新定位,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找到反方向:更適合中國寶寶。
飛鶴說我們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國際品牌能說嗎?不能。其他國內品牌再說我也為中國寶寶而生,實際效果反而是在為飛鶴做嫁衣,打一塊錢廣告,飛鶴就吸走他5毛錢。
線上+線下配合助攻,三年打完之后,2018年11月15日,飛鶴宣布成為中國首家年銷量突破百億的奶粉品牌。2019年市占率已達11.9%,超越所有洋品牌,登頂中國奶粉第一品牌。如今市值已超2000億。
不要認為飛鶴只會打廣告,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定義,第二個才是要有足夠的廣告。
元氣森林從100多種產品中,小規模試錯,最終聚焦到幾款產品上,以“0糖0脂0卡”迅速在飲料市場異軍突起。
2016年成立,2019年元氣森林銷售規模達到2億多人民幣,在消費者心中認知度還不是很高。2020年5月,在分眾大規模投放品牌廣告,在一線城市的主流人群中引爆,第一個月就達到了2億多的銷量,是之前一年的總和。
這些新銳品牌,首先吃到了90后、00后這代新人群、新需求的紅利,接著吃到了新渠道、新流量的紅利,最后要吃到品牌化的紅利。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要注意,打仗是講時間窗口的,來晚了就沒你啥事了。
就像孫正義說的,要做遙遙領先的第一,否則失去利潤只是時間問題。
釘子+榔頭: 如何有效傳播使品牌進入消費者心智?
前面所有講的內容就一句話:把品牌認知提煉成非常簡單的詞,讓這個詞就像釘子一樣尖銳,然后用類似分眾這樣飽和攻擊的榔頭,用最快速度把它釘進消費者心智中。
????????????????今天消費者主要時間在微博、微信、抖音,電視都不看了,連新聞都進不起來,更何況廣告。
廣告是一個反人類的行業,誰也不要看廣告,如何做好廣告內容,創造非常重要。
????????????????
未來,以內容營銷為主的社交媒體傳播,結合生活場景為主的線下傳播,將是贏得品牌認知的兩大關鍵。
誰能抓住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兩大王牌,誰就能勝利。
最后總結下來就是,今天的營銷競爭已經進入新戰場,一定要先固化品牌認知,之后別的品牌再打類似的廣告,就會形成虹吸效應。
我相信,未來最大的機遇,是從同質化到差異化,從價格戰到價值戰,從制造驅動、渠道驅動到顧客認知驅動。
也就是回到核心主題:人心紅利的時代正在展開。
【敲黑板】
世界是永遠不確定的,但是,消費者根據品牌來做選擇,這是永久的紅利。品牌戰爭進入新拐點,留給企業的窗口期不多了。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