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青年心中深深扎根,全面推動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6月19日,由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教育廳、共青團吉林省委、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中共磐石市委主辦,中共磐石市委宣傳部、磐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搜狐東北振興頻道承辦,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協辦的“烽起磐石?薪火傳承”吉林省大學生演講和微短劇大賽決賽,在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成功舉行,標志著“烽起磐石?薪火傳承”吉林省大學生演講和微短劇大賽圓滿落幕。
自4月3日大賽正式啟動以來,便如星星之火點燃了吉林省高校學子的創作熱情,來自全省50所高校的學子們積極響應,累計報送1200余件精彩作品。經過初審、復賽嚴格篩選,最終,51位演講選手與20個微短劇創作團隊脫穎而出,成功登上決賽的舞臺,展開了一場激烈而精彩的巔峰對決。
決賽現場,“演講對決+微短劇展演”雙輪驅動,亮點紛呈。在演講環節,選手們以“00后視角”為切入點,用青春的聲音講述著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抗戰故事。他們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連,用個性化的敘事方式,深入闡釋“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生動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不僅是對先輩們的致敬,更傳遞出青年一代人守護和平、勇擔使命的堅定信念。
微短劇展演環節同樣精彩十足,以磐石“抗聯精神”“抗聯故事”“紅色磐石”為核心題材,聚焦東北抗聯創建地、楊靖宇將軍砥名地,用5至10分鐘的敘事短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抗聯情報戰”的驚心動魄、“黑土地青春奮斗”的熱血激昂等經典場景,在學生們的精彩演繹下重現眼前。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作品大膽運用虛擬場景復原、動畫技術等創新手段,將抗聯密營、情報傳遞等歷史片段轉化為極具沉浸感的視覺盛宴。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硝煙彌漫的戰場,與抗聯將士們并肩作戰,實現了紅色歷史與當代青年的深度情感共鳴。
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大賽各個獎項塵埃落定。東北師范大學、長春人文學院、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北華大學獲優秀組織獎;在演講大賽中,吉林體育學院羅志豪、王箐陽榮獲一等獎,吉林動畫學院王楠,吉林體育學院沈衍冰、薛舒允獲二等獎,北華大學宋炎潔,東北師范大學黃文貞和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李居磊獲三等獎;在微短劇大賽中,長春人文學院《永不忘記》摘得桂冠,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磐石星火》和北華大學《抗聯烽火》獲二等獎,吉林藝術學院《燎原之火》、長春人文學院《執筆燃情:曦虹社的救國華章》和吉林動畫學院《赤心耀征途》獲三等獎。這些獲獎作品將通過搜狐東北振興頻道、磐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進行展播,形成“賽事+傳播”的長效影響力,讓紅色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廣。
本次大賽深度融入吉林省“紅色教育+文明實踐+青春賦能”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活動期間,主辦方精心組織參賽學生走進磐石市抗日斗爭紀念館、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等地開展研學實踐。學生們沿著先輩們的足跡重走抗聯路,聆聽抗聯后代講述艱苦卓絕的抗聯故事。在沉浸式的體驗中,青年學子們對抗聯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紅色基因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能夠獲得這次演講大賽一等獎,我感到無比幸運,此刻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動。在備賽過程中,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每一個抗戰故事都深深打動著我。我認為,銘記歷史、珍惜和平,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更要勇擔使命,傳承好抗聯精神。”來自吉林體育學院的羅志豪在賽后激動地分享道。在微短劇大賽中,部分學校因特殊原因雖無法親臨現場,但依然以視頻形式積極參賽。吉林藝術學院帶隊老師李儉感慨地說:“孩子們無論是在備賽過程中,還是觀看比賽時,都深受觸動。從抗聯精神到紅石砬子的紅色故事,讓學生們真切體會到如今安定祥和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進一步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引導同學們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愛國題材作品,讓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綻放光彩。”
此次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吉林省大學生搭建了一個傳承紅色文化、展現青春才華的優質平臺,更通過創新的表達形式,讓抗聯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青年學子接過紅色接力棒,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