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75章曰:“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老子告訴我們,人民之所以饑餓,并非因為土地不產糧食,而是因為賦稅太重;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并非因為他們天生頑劣,而是因為統治者政令繁苛、妄圖掌控一切;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并非他們不愛惜生命,而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生存空間太窄。
放在今天來看,“民之輕死”,早已不是戰亂饑荒下的走投無路,而是教育失衡、就業錯配、階層固化下的一代青年,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時的精神疲憊與無力感。那些在烈日下奔波的大學生騎手們,正是這一代人的真實寫照。
前有央視勸大學生找工作要脫得下長衫,才能端得起飯碗,現有家長說,我花了半生心血培養的大學生,畢了業居然跟我一樣去送外賣——這不是段子,這是時代的寓言。它像一滴水,折射出一個群體的命運沉浮,也折射出一個國家教育、經濟、社會結構之間的深刻裂痕。
曾經,一張大學文憑,意味著跳出農門、改寫命運;如今,千萬學子寒窗苦讀,換來的卻是一份三五千的工資、一份送外賣的電動車和一個不敢談夢想的生活。40年前,爺爺考上中專,可以養活一家人;30年前,爸爸考上大專,可以在大城市站穩腳跟;而現在,我考上了大學,卻發現連一份體面的工作都找不到。
學歷貶值的速度,快得令人窒息。1990年,全國高校招生60萬人,到2021年已突破1000萬,短短三十年增長了近二十倍。這本是國民素質提升的成果,卻也在無形中制造了一場“人才通脹”。工廠缺技工,大學生卻滿街跑外賣;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畢業生卻在簡歷海里打轉。供需錯位,資源浪費,無數家庭用血汗錢供養出來的孩子,最終卻只能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謀生。
于是有人諷刺:“每年畢業一千萬大學生,就是一千萬個廢物。”可誰來告訴這些年輕人,他們的“廢物”標簽,到底是誰貼上去的?
在這個時代,讀書的意義正在被重新定義。它不再是通往自由與尊嚴的橋梁,而更像是一場賭注——押上青春、押上家庭、押上未來,只為一場可能永遠不會兌現的承諾。而當這個承諾落空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早已成了舊時代的回響。
老子說:“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意思是,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活著的成本太高,生活的尊嚴太少。今天的年輕人,何嘗不是如此?一份豬腳飯22塊,西紅柿五塊錢一斤,一個月工資三五千,吃三頓飯都成問題,還要面對房租、社保、失業的重重壓力。他們不是不想奮斗,只是奮斗的方向早已模糊不清;他們不是沒有夢想,只是夢想在現實中一次次碎裂。
張雪峰曾說:“如果只是為了找個工作,那學什么專業都不重要。”可當所有專業都淪為“冷門”,當所有學歷都變成“門檻”,我們不禁要問:大學擴招的初衷,究竟是為了提升全民素質,還是為了讓更多人陷入一場集體焦慮的漩渦?
在這背后,是一種更深的“有為之禍”。政府希望提高人口素質,于是擴招;學校希望擴大規模,于是增設文科專業;企業希望降低成本,于是壓榨勞動力;父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于是拼命砸錢供書教學……所有人都在“努力”,卻沒有人真正停下來思考:這樣的努力,是否偏離了“道”?
老子說:“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意思是,只有不過度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這種“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違背自然規律地強行干預,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理解,對社會節奏的順應。
反觀今日之社會,處處是“有為”之害:政策頻繁調整,行業周期混亂,教育資源失衡,職業路徑狹窄。年輕人被迫卷入一場又一場“內卷戰爭”,而這場戰爭的背后,是一個系統性的“失道”。
那么,出路在哪?
或許我們該學會像老子那樣,放下控制的執念,回歸樸素的價值判斷。教育不該只是流水線上的批量生產,而應是個體覺醒的過程;社會不該只崇拜名校與高薪,而應回歸勞動的尊嚴;家庭不該將全部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而應給予他們選擇人生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重新理解“貴生”的意義。真正的“貴生”,不是讓一個人活得光鮮亮麗,而是讓他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心、自足、有尊嚴地活著。就像那些送外賣的年輕人,他們也許不在寫字樓里工作,但他們依然值得被看見、被尊重、被善待。
老子的思想,不是讓我們回到過去,而是提醒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了為什么出發。他告訴我們:無為而無不為。真正的社會進步,不是靠層層加碼的政策推動,而是靠制度設計的合理、資源配置的均衡、價值觀念的重塑。
道德啟示錄:
教育的意義,不是讓人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讓人成為自己心中的有用之人。唯有放下對“成功”的執念,才能找回對“生命”的敬畏;唯有順其自然,方能行穩致遠;唯有知止,才能不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