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聽過一個新鮮詞,叫作“侵入式關(guān)心”
剛開始聽到這五個字的時候,心中就莫名升起了一股壓抑感
記得有一次,女兒告訴奶奶想吃紅燒肉,沒想到,奶奶當天晚上就煮了一大鍋紅燒肉
擔心紅燒肉太多了吃不完,還特意沒有燒其它菜,為的就是讓女兒能一次吃過癮了
可肥肉吃多了終究會膩,頭天晚上女兒吃了一大碗,可當?shù)诙熘形纭⑼砩匣丶遥吹讲妥郎线€是熱了又熱的紅燒肉時,當時就有種不想吃的逃避心理
當然了,奶奶或許沒有察覺到這些情緒,吃飯的時候也是一個勁兒地往碗里夾肉,女兒說了好幾遍“夠了”、“不要了”、“已經(jīng)吃好了”,奶奶還是自顧自地夾肉,然后不停地關(guān)心說“多吃點,吃得多,身體才會更壯更健康”
再后來,奶奶也是時常對女兒關(guān)心地詢問“還吃紅燒肉嗎”,女兒搖搖頭
可奶奶問完之后,還是又做了一大盆紅燒肉,并一個勁兒地往女兒碗里夾
直到有一次,女兒拒絕多次還是抵擋不住夾肉的速度時,她終于忍無可忍了,對著奶奶說了一句“你好煩”,就生氣地回到房間不理人了
剛開始的時候,蘭媽也跟奶奶一樣,總覺得女兒不知好歹,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孩子卻煩躁地嫌我們管得太多
可直到有天晚上,女兒跑來告訴我:“媽媽我肚子疼,好像是紅燒肉吃多了,我現(xiàn)在一聞到紅燒肉的味道就想吐,我也不是故意對奶奶和你發(fā)脾氣的,只不過是害怕再吃紅燒肉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家長所謂的關(guān)心也可能是無意識的惡意傷害
是呀,任何被孩子拒絕、反感、甚至想要逃離的關(guān)心,都不叫關(guān)心,而是屬于“侵入式”的情緒焦躁制造
及時看清、領(lǐng)悟這一點,我們才能跟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在親子關(guān)系方面也會迎來新的進展和機遇
比如,以下幾種能被孩子理解的正確關(guān)心方式,能有效打開和孩子之間的交談通道:
01
尊重式溝通
支持孩子,讓孩子可以大膽做決定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好不好?孩子又愿不愿意主動把父母當成體貼的分享對象,就看我們平時給孩子的溝通感受是什么了
有一位心理咨詢老師告訴我,她說她從來不會要求自己的兒子把玩具分享出去,更不會讓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較典型的例子:
兒子每次出去玩的時候都習慣帶很多玩具,可玩具多的小朋友出門往往是很容易被惦記的,每次出門也毫無意外會迎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圍觀
特別是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懵懵懂懂又不知道害怕,管別人愿不愿意就直接上手去搶玩具了
對于那一幕,兒子自然是氣憤的,說什么也不謙讓,每次也會直接不留情面地把玩具搶回來
而那時候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了
有人說,兒子太小氣了,不就是幾個玩具嘛,分享出來一起玩一會兒,能怎么了
也有人說,這孩子太不合群了,霸道又自私,誰家孩子愿意跟他做朋友呀
然而,面對這些不太友好的聲音,媽媽始終沒有對兒子有過一句指責的話,在因為玩具事件而鬧得不愉快時,她首先會蹲下身子問問兒子:“你愿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嗎”
如果兒子不愿意,她接著又抬起頭對旁人說:“不好意思,我兒子還沒有做好分享的準備”
是呀,這就是我們家長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底氣
玩具是孩子的,他有權(quán)利決定要不要分享,這不是自私霸道,而是在行使自己的個人權(quán)利
如果家長為了所謂的面子,非要硬性要求孩子謙讓和分享,孩子當時的形象是好看了,可內(nèi)心自此留下的陰影與隔閡卻是很難輕易消散的
不想被孩子關(guān)進小黑屋、產(chǎn)生心理隔閡,那家長要做的第一點,就是做好尊重式溝通,支持孩子的決定、讓孩子大膽成為他們自己
至于孩子的決定對不對,那就是后續(xù)需要改善和交流的事兒了,但前提仍然是孩子愿意親近你、愿意和你溝通
02
理解式溝通
換位體驗,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
細心觀察,都能發(fā)現(xiàn)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與隔閡,很大程度上都是缺少了換位體驗四個字
當然了,在我們做好換位體驗這件事之前,還需要把換位思考區(qū)別開,雖然二者僅是兩字之差,可所帶來的影響卻是大不相同的
有一個媽媽,就是屬于嘴上說要對孩子處處換位思考的母親
在這方面,她也一直要求自己對孩子多理解、多換位想想,可當自己對孩子足夠理解寬容,而孩子卻得寸進尺,做什么事情都要爭個輸贏、處處做對時,再好的脾氣、再多的忍耐也沒辦法淡定了
特別是學習方面,媽媽一直換位思考告訴孩子:“只要你努力、認真了,成績就一定會越來越好,你要相信你自己”
可結(jié)果呢,女兒每天回家寫作業(yè)的常態(tài)就是邊寫邊玩,有時候還背著媽媽偷偷和同學在私下建立的小群里聊天、交換答案
當事實真相暴露,女兒仍然一副“我就這樣,你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的無所謂態(tài)度時,對于媽媽來說更多的就是焦慮、和寒心
那種付出那么多,反而被孩子欺騙、敷衍的種種過往,也讓她有種不甘心的委屈和沖動
為了讓女兒能有所改變,她暴躁過后會后悔,后悔過后又繼續(xù)情緒失控,在一次次以失敗、和無力感告終的情況下,她甚至想過放棄
可直到有一次,當女兒拿回卷子問她“媽媽,這道題怎么做”時,她看了看卷子,發(fā)現(xiàn)才僅僅三年級的題就已經(jīng)把她難住了
但當著女兒的面,她肯定是嘴硬地不能說不會,只好在女兒上學后悄悄在家自學
奈何家里還有個小兒子需要照顧,她專心自學、耐心解題,不料小兒子卻在一邊嘰嘰喳喳,一會哭喊、一會兒要求抱抱,在一心不能二用的情況下,她直接被整得崩潰了
也就是那一次,有了換位體驗之后,她才真正感受到專心做一件事時是不能被打擾的
也許在旁觀者看來,只要夠?qū)P木筒粫煌饨绛h(huán)境所影響,可真正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孩子又有多少呢
連成年人的我們都無法保證,又何必去為難孩子,讓孩子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意志折磨呢
所以,想要和孩子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一定要經(jīng)過換位體驗后和孩子產(chǎn)生理解式溝通
特別是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之前,最好是自己親自去體驗一番,看看能不能輕松做好要求的那般
03
等待式溝通
多些包容,孩子只是暫時有些掉隊
相信嗎?每一個內(nèi)心能充滿正能量的孩子,他們身后一定有一個能夠容下很多不完美的家長
當我們看孩子總是哪里都不順眼的時候,就說明家長自身能量太低了,以至于盯著孩子缺點看的同時,對自己、對孩子都有著極大的不自信
參加家長會的時候,和鄰桌的一個媽媽聊天時,媽媽從始至終都在抱怨自家兒子脾氣暴躁、叛逆又不服管教
一說起孩子的成績,那更是激動地開始拍桌子了
可后面有機會和男孩交談幾句時,我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男孩并沒有媽媽口中所講的那么差勁兒
特別是溝通時能明顯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彬彬有禮,待人待事方面也比較隨和,短短幾分談話是既輕松又愉快
也是那一次溝通讓我明白了,其實真正有問題的并非是男孩,而是媽媽那急不可耐的幽怨心理
兒子進步的時候還希望更好,兒子沒進步的時候就是掛在嘴邊的嘮叨批評
一年三百多天的相處下來,發(fā)現(xiàn)母子之間真正能友好溝通的機會簡直是少之又少
很顯然,當一個孩子整天生活在指責埋怨、烏云密布環(huán)境下時,他們怎么可能做到情緒上的毫無波瀾呢
那些看似渾身長滿刺的反抗和頂撞,也無非是他們自我委屈、自我不服的一種反抗方式罷了
所以,好好說話,講孩子容易聽懂、能理解的話,真的很重要
在這方面,相信很多家長都是屬于一邊崩潰、又一邊治愈的糾結(jié)狀態(tài)了
就像身為家長誰不想孩子好好說話,多一些溫柔和情緒穩(wěn)定呢?可現(xiàn)實卻是學校催得緊、未來又充滿各種不確定的挑戰(zhàn)給我們不斷制造焦慮
想要跳出這個容易蠱惑人心的陷阱,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自身能量,讓自己以更高的能量去和孩子相處,孩子身上的能量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相信孩子能優(yōu)秀,也相信孩子只是暫時的掉隊,每天再對孩子多說一些積極能量的鼓勵話:
“別灰心,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別害怕,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后,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太棒了,你看你今天又比昨天進步了很多”
如此,當你看孩子越來越順眼了,那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也就越來越多了
04
求助式溝通
適當示弱,讓孩子知道你需要他們
聽一位老師在演講的時候講到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
“如果家里的父母天天吵架、不高興,那家里的孩子也就沒資格高興了,即便是孩子想高興,在父母天天指桑罵槐、批評責罵的情緒污染下,也會慢慢變得悶悶不樂,并失去快樂的能力”
事實上,當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糟糕的親子關(guān)系都是家庭地位懸差所致
特別是母親強勢、父親缺位的情況下,子女基本上就處于無勢的地位
認識的一個媽媽就是如此,沒有結(jié)婚之前是屬于比較好強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做到盡善盡美
結(jié)婚之后更是如此,面對公婆有事不能帶小孩,丈夫太忙顧不上接送孩子上學,她只好挽起袖子把家庭和事業(yè)兩頭抓了
但再厲害出色的母親也無法避免情緒的失控
有一個早上,準備送女兒上學的時候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合作方那邊的業(yè)務進展得不太順利,面對電話那邊的不斷發(fā)牢騷,讓本來就疲憊的媽媽更是憋了一肚子氣
特別是掛掉電話后,當她發(fā)現(xiàn)女兒十幾分鐘還沒把鞋穿好,那一瞬間,媽媽突然就怒了,沖著孩子就開始大聲吼道:“你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隨后,女兒在后面行色匆匆地追趕著,因為著急甚至還把膝蓋摔破了皮
直到看見女兒受傷,媽媽的思緒才被拉回來,她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早上那一通電話不僅讓自己情緒變得暴躁,就連女兒也受到壞情緒的影響承受著莫名無知的情緒攻擊
也是從那以后,媽媽一改往日的強勢,直接選擇站在弱勢的角度去提高女兒的參與和責任意識
比如,早上出門的時候穿鞋太磨蹭,媽媽就會直接戲精上身地對女兒求助說:“寶貝,媽媽快要遲到了,求求你速度快一點好不好,要是被罰錢,我們這周就加不了雞腿了”
而一番幽默又風趣的求助式交談,也迅速讓孩子加快了手中的動作,從一個不情不愿的小磨蹭,直接變成了熱情似火的飛一般女子
這就是求助式溝通的重要性,父母適當示弱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積極回應,還能有效阻止親子之間不必要的矛盾與爭吵
那么,關(guān)于“侵入式關(guān)心”就是一種無效溝通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